马 纳 梧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广西的声乐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声乐课堂,而为了彰显本土特色则需要在高校声乐课堂中引入本土民歌元素。各院校近年来研究在高校声乐课堂中引入本土民歌元素的方法逐渐丰富且趋于合理化,那么如何对具体实践方法以及实践效果进行评判则很重要。文章在分析本课题结题音乐会(广西高校声乐类课程改革中引入本土民歌元素方法的实践与探索结题音乐会)的基础上,总结高校声乐类课堂中引入本土民歌元素方法和实践效果的利弊,扬长避短,以期为以后更好的课堂实践做铺垫。
本项目研究主要在梧州学院音乐学专业范围内开展,从2018年立项起至今惠及近300名学生,有2017级音乐学,2018级音乐学1班、2班,2019级音乐学以及2020级音乐学的学生。参与学习的人数可以说比较可观。
本项目所涉及的课程可分为三类:一是专业必修课程,即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声乐;二是专业限选课,即音乐学专业学生限制选修的合唱指挥,也是每人必选的课程;三是舞台实践课,是上面两门课程的补充课程。
结合近年来广西高校声乐课堂融入本土民歌的实践方法,本项目实施参考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声乐类课堂引入民歌元素最简单直接的手段就是使用本土民歌教材。课堂教学的教材一般都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编制选用的,比如常留柱编著的《精编民族声乐教学曲集》、赵嘉懿、侯汀编著的《民族声乐歌曲集》等。使用本土民歌教材可以高效地将本土民歌融入课堂,教师们得心应手,不会再因为缺乏本土民歌曲目而四处收集奔波,从而使民歌在课堂的传唱更便捷、更高效。
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编撰教材在此项目中的目的是暂时达不到的,不过幸运的是广西艺术学院揭冰、金北凤两位教授编著的《广西原创歌曲集》中曲目大多是根据广西民歌曲调改编或者创作的歌曲,形式有独唱、重唱、小组唱等,给我们的声乐课堂内容带来了很多参考和借鉴。
近年来全国高校利用网络媒体教学的例子数不胜数,教师在线教学成为一些名校的亮点,如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在全国各大高校得到广泛推行,华中师范大学的声乐慕课学习人数达数十万人。广西高校声乐课堂也陆续创建民歌音乐库,从中筛选合适的曲目进行课堂教学。高校适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全民K歌以及雨课堂等软件进行声乐教学,其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声乐教师们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得出适用于教学的案例,全民K歌软件在学校声乐教学中使用较为广泛,形成独特的风格。我校声乐教师练远媚就在2020年6月用全民K歌软件举办了教学音乐会,所演唱节目大部分是广西民歌。
本土民歌元素进入高校声乐课堂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把本土民歌原汁原味地吸收,也可以对民歌进行新的加工和二度创作。吸取本土民歌中最具代表的元素进行编创并不是目前才有的,如之前广西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羊角追》等都是根据民歌编创而成的。
教师要善于利用本土民歌表演特点,丰富声乐教学形式,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演唱方式和舞台表演形式上有局限性,多以独唱形式为主。而广西本土民歌演唱形式多样,除了独唱之外更多的是重唱、对唱、组合唱等。高校声乐课堂引入本土民歌后,表演方式也应跟着改变。由此,课堂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也会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声乐教学效果。梧州学院音乐舞蹈系教师根据瑶族民歌素材创作的由男生小组演唱的《长长的红头巾》于2018年9月在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上获得二等奖,在红铜鼓声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学校以及梧州市的演出中获得很高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对本土民歌改编创作的一次尝试,更是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个考验,更说明本土民歌元素走进高校课堂是适应民众和时代的需要。而本课题结题音乐会中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则由原来的独唱改编为女生小组唱,演唱形式更加丰富。
本项目结题音乐会共演唱16首广西特色民歌。节目形式有女生小组唱、独唱以及合唱。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山歌乘着渔船来,共有六首广西特色民歌。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首由小组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是众所周知的广西本土特色歌曲,也是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其成型于柳州彩调剧《刘三姐》,定型于广西歌舞剧《刘三姐》,反映了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带领乡亲们与恶霸财主作斗争的故事。这首歌曲由2018级和2019级的8名女生身穿民族服饰组成的小组唱,边唱边舞的表演形式给这首歌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
第二篇:壮乡瑶寨唱起来,共有四首广西特色民歌。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2018级学生丁红静同学演唱的《羊角追》,除了钢琴伴奏之外加上了手摇铃铛伴奏,与歌词中“阿妹的手铃叮当叮当响”相呼应,增加了趣味性。而歌曲《瑶山青》保留了瑶族民歌原有的乐曲韵味,把大瑶山极致的外在与欢欣的内在感受融入作品,使之具有丰富的情绪和气质,表达出大瑶山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这首歌曲在创作技法上打破了民族歌曲写作的一贯传统,突破性地将其处理成民歌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歌曲,创新的某些乐句中加入了花腔。歌曲由2018级音乐学班李昕妍同学演唱,她用美声的歌唱腔体带着民族的韵腔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初春时节广西大瑶山绿色满山坳的美丽画卷。
第三篇:山歌迁出幸福来,共五首广西特色民歌。
这一篇的第二首歌曲《山歌牵出月亮来》由2019级音乐学班的谢林丽同学演唱。该曲节奏十分欢快,让人忍不住地跟着跳起舞来,加上谢林丽同学独特、活泼可爱的舞蹈动作,让整个音乐厅顿时燃烧起来,观众喝彩声一片。《五星红旗》选自民族歌剧《扶贫路上》,五星红旗代表了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歌曲展示了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带领着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故事;也表达了黄文秀心中对党和群众的向往。演唱者是2018级音乐学班的学生李昕妍,她歌唱技巧较高,感情表达真挚,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观众。紧接着两首合唱曲目《山里山外》《请你带走我的歌》分别在广西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和2019年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展演中获得二等奖和一等奖,由梧州学院专业合唱团演唱,指挥是本校声乐教师杨志华,钢琴伴奏是本校钢琴教师陈宇翔。两首合唱曲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掌声不断。
音乐会的尾声是小组唱,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又名《只有山歌敬亲人》。音乐会用此曲作为尾声,一是向大家表示感谢,二则首尾呼应用《刘三姐》的歌,凸显出广西本土特色。
1.节目形式较为丰富,有独唱、小组唱以及合唱的形式。伴奏乐器主要为钢琴,此外加上手铃。
2.曲目大多数为广西民歌或者民歌改编。
3.演唱效果良好。音乐会获得老师、同学们以及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
4.不足之处是演唱曲目原创较少。
广西高校声乐类课程中引入本土民歌元素的实践探索,笔者对其的研究只是九牛一毛。然而需要大家正视的问题依然是广西高校的声乐教师多是各大高校的音乐学或者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虽然有比较系统的声乐理论和演唱技巧,但由于受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影响,尚缺乏本土特性,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这就需要调整师资,对现有教师进行再培训或者从长远的角度上适当调整教学培养计划,从而培养出一批本土音乐学者和优秀声乐教师。
总之,高校声乐课堂在引入本土民歌元素的具体实践方法上为了凸显本土特色一直努力探索。笔者相信高校的声乐课堂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都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出更适合本校的特色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