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雯宁
(新乡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1]。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可见思想上的影响对学生认知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教育部出台 《留学中国计划》以后,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后,来华留学生从规模到数量都得到了飞速发展。教育部官方数据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 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 个省(区、市)的1 004 所高等院校学习[2]。2020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中提到,要坚持提质增效,不断加强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法律法规、 国情校情和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教育,增进中外学生的交流和友谊,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和认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3]。如何将近50 万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国际人才,我国各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历史任务与使命。
思想教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提法,“狭义的思想教育指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以培养革命和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意识形态、阶级意识和政治教育。广义的思想教育几乎等同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各项与塑造人的思想觉悟、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精神有关的教育类属的综合”[4]。对于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指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院校,通过知识的传授、文化的传播、生活的关心和帮助以及情感上的交流等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观点施以一定的影响,以培养他们客观地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文化、法律和制度,达到对我友好并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5]。
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的,是对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6]。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获得感主要指留学生通过教育活动重塑了认知与观念,在愉悦与满足的情感中,将认知内化为思维模式,表征为行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获得感包含两个层面:“获得”即物质层面,指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所经历的知识学习、环境适应、文化习得等多方面的内容。“感”即精神层面,指来华留学生在经历这些变化过程中的精神与情感状态。
(1)有利于落实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过: 若干年后在美国学习的几万名留学生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7]。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多极化发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来华留学生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让世界认识中国高校从而认识中国的机会,要招收和培养对我友好的青年一代,必须抓好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来华留学生日益成为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生活学习的状况,将会直接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由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经常会发生争议甚至冲突,以致严重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通过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以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等有利于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人的行为处事方式以及中国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助于维护校园的稳定与和谐。
(3)有利于提高来华留学生整体素质。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认为,文化差异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经历从文化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留学生来到中国,必然要经历一个文化适应过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升获得感,有助于开拓留学生视野,提高留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生存能力、沟通能力与独立处理问题能力。这些不仅能够增强留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够提高来华留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提升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获得感,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与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以留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逐步深入、细化。
汉语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体现与凝练。学习汉语也是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主要包含汉语言课程学习、中国国情以及文化探索活动。
汉语课程学习主要指汉语听力、汉语口语、汉语拼读以及汉语写作等语言类课程。通过汉语语言类课程,可以帮助留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比较多的汉语读音、词汇与汉字,并能够表达出来,能够有效帮助留学生快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留学生汉语沟通与交际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生活。
中国国情课程学习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探索活动,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加具体,形象地认识中国、感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丰富了留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传递背后的文化故事与文化基因,让留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增强留学生的文化包容度与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留学生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的、 生动的中国,使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不仅有助于留学生融入中国,更有助于通过留学生的朋友圈向世界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国家与社会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与行为规范。留学生来到中国,就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与校纪校规。高校应当在留学生入学之初及法制宣传日多向留学生宣传法制知识,增强学生的守法观念,并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
新生入学后,辅导员老师应当向所有留学生讲解校纪校规,并要求学生遵守。同时,还要向留学生普及中国基本的法律法规以及与留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必要时可邀请公安部门工作人员到学校为留学生做专题解读,要求留学生从自身做起,做守法、护法、爱校的好学生。从刚入学就对留学生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不仅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也有利于从源头上避免问题的发生。
高校也应利用世界与中国特定的宣传日多开展一些普法宣传与实践活动。如在国际禁毒日,可以为留学生播放禁毒宣传片以及反映毒品危害的纪录片,并通过微信、QQ 等社交媒体推送禁毒、防毒的相关知识,帮助留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在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可以组织留学生在学校开展消防演练,由专业人士向留学生演示灭火器使用方法并讲授逃生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帮助留学生认识到违规使用电器的危害,传授急救与自救的方法;在中国法制宣传日,可以开展留学生学法知法有奖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的方式,帮助留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做守法学生;在中国交通安全日,可以组织留学生到十字路口,以志愿者的身份帮助警察维护交通秩序,帮助留学生了解交通规则,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校园文化活动在留学生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有效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隐性育人功能,有助于提升来华留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获得感,进而对留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3.1 搭建文化交流与展示平台
校园文化作为人才培养的隐性抓手,对于留学生的影响也毋庸置疑。高校应利用好现有的文化交流平台、 并根据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需要为留学生搭建新的文化交流平台。
校园中与汉语相关的交流与比赛活动有很多。如留学生汉语大赛、诗文朗读比赛等,以中华文化为载体,通过不同形式加深了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留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提升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加深了对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的熟悉程度,熟练展示自己所精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助于让留学生对中国、汉语以及中国文化产生浓郁的兴趣,也是通过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
同时,征文比赛、摄影比赛、书法、绘画大赛都是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获得感提升的重要平台。这些活动的持续开展架起了一座中外友谊的桥梁,为留学生与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不仅有利于激发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更对于高校持续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力,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3.2 社团文化
社团为高校营造了多样化与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使留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有研究表明,“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 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教师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8]。留学生远离父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在校园里,他们接触最多以及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就是大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说,留学生更易于也更乐于接受来自同龄人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与理念,因此,学生同辈群体对留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高校应利用好社团文化,通过社团内外部活动,鼓励留学生参与活动,帮助留学生融入校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应鼓励有才能的留学生为社团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执行,或者根据留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组建新的社团,培养留学生组织策划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发挥社团文化对留学生的积极影响。
来华留学教育是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对来华留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对于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国际人才有重大意义与重要作用。高校应根据来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汉语教学、 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利用显性与隐性的方式,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对留学生思想施加影响,提升留学生思想教育获得感,引导留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鼓励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进而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