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03-07 19:01陈佳杨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基因

陈佳,杨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 430073)

红色基因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形成并持续完善的先进思想因子,是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标识,是民族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具有深刻的育人功能。高校作为育人首要阵地,必须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激活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 红色基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

1.1 红色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底色

高校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做好立德树人,关键是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华民族御侮求存、 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奋斗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思想路线、革命精神和先进文化的深刻总结,在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党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优势,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有着重要的育人意义和丰厚的育人价值,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年之大变局的当前,大学生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新征途,唯有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保持红色基因的底色,才能让大学生提高“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奋力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1.2 红色基因是思想教育的不竭之源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源于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观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规范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红色基因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的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分析的理论之源。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来源于红色基因[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多元化的,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红色基因包含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无数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故事,是无数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和教材的大合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之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力来源于红色基因。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红色基因蕴含的最新政治观点、价值追求、时代文化,这样才能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红色基因就是让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具有时代性的活力之源。

1.3 红色基因是思政教育的生动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实践教学的情感性和感染力。首先,承载红色基因的红色教育基地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情境教育场所,通过历史还原、场景还原、情景还原的方式,能够引起教育对象的共情,从而加深理解,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其次,体现红色基因的信件、物品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专题研究的对象,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教和学效果的更好提升[2]。最后,体现红色基因的时代典型、 身边榜样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合适的互动对象,将这些先进典型引入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将红色基因拉近现实,激发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实效。

2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

2.1 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德育

红色基因蕴含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样的道德追求,高校做好育德育才工作要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德育。一是将红色基因融入德育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高校要将红色基因融入德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造一支传承红色基因的教师队伍,将红色基因融入教学过程和日常言行,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二是将红色基因融入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德育作用,开设研究、传承中华民族高尚道德的精品德育课程,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做好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宗旨的阐释,帮助大学生树立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水平、明确道德追求,实现以德润心,以德立行。三是将红色基因融入德育教材体系。高校要加强传承红色基因的教材建设,大力开展红色教材编写,将党和国家的关怀历史、开拓创新的红色文化、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人物转化为育人教材,不断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教材选用中,大力选用传承红色基因的马工程教材,推进红色基因德育功能的实现[3]。

2.2 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智育

红色基因不但是政治信仰,更是科学真理,高校做好人才工作,就要坚持将科学的红色基因融入智育全领域。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智育中的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是认识人类社会的基础理论和指导人类实践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了它适用于一切领域,是所有学科都必须坚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切学科中的基础作用和核心地位,筑牢学习基础。二是要坚持挖掘专业学科的红色元素。专业教育要将“智育”与“志育”相结合,要将专业学科的发展史与中华民族发展史相结合,让大学生明白学科发展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激励学生自觉加强学习。三是要培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要大力开展头雁工程,选择既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更有理想信念的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这些又红又专的专家学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专业发展上给学生指明前进方向,在个人理想信念上为学生点亮灯塔,将学科点打造成坚强堡垒,通过一个个坚强堡垒,进一步筑牢高校育人育才的坚强阵地。

2.3 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体育

红色基因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和意志,体现在个人身上就是强壮的体魄和坚韧的精神。高校要培养合格人才,就要坚持将红色基因全方位融入大学体育。一是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体育课程。当前,大学体育精神不足、锻炼意识不强,身体素质下滑趋势明显。高校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的重要地位,坚持“育体”与“育人”的统一,在体育课程中加强体育精神的灌输,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适当融入军体拳、障碍跑等具有红色体育性质的锻炼方式,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强体育课的育人效果。二是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体育竞赛。高校要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通过体育竞赛提高大学生的拼搏精神,磨炼不服输的意志和追求更强体魄的动力。三是营造强体报国的校园体育文化[4]。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祖国,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强体报国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鼓励大学生放下手机、走进操场,通过体育锻炼健强体魄和精气神。

2.4 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美育

美育是引导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养成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大学生分清美丑、明辨善恶。高校要培养有素养的青年,就要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美育。一是要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美育教育。要开齐开足各类美育课,在美育课程中融入红色影像、歌曲、雕塑、标识等红色元素,树立红色经典的美好印象,加强红色艺术与美之间的关联,寓教于乐,以红色之美滋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广大学生在美育中获得熏陶。二是要积极开展红色艺术进校园活动。要开展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将经典的红色歌舞剧、红色艺术展、优秀文化作品展等有品位、有追求的艺术活动引入校园,营造良好校园审美观。三是要积极开展校园红色艺术活动。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唱红歌比赛、红色书画比赛、红色文化节、红色主题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欣赏红色之美,参与红色之美,与红色之美共美。

2.5 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劳育

劳育是学生养成良好劳动观和劳动习惯的重要渠道。高校要培养崇尚劳动的建设者,就要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劳育[5]。一是要大力开设社会主义劳动示范课。目前,高等教育的劳育环节较为薄弱,大多数高校未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也没有学生参与服务劳动和生产劳动的相关机制,大学生劳动观念普遍淡薄,对体力劳动存在一定的程度的偏见。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活动。建立校园服务性劳动机制,通过志愿服务、学院或者班级包片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的保洁、绿化等各类服务工作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与社会相关行业、单位广泛建立实习合作关系,为学生参与生产劳动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三是积极选树劳动典型。要培育崇尚劳动的校园风气,在全校师生员工中积极选树劳动先进集体和个人,讲好典型故事,通过身边的故事激励大学生向榜样学习,自觉投入社会主义伟大劳动,在劳动中继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3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3.1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大数据”让信息的传播更加扁平化、精准化,可以说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并且这种变化还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加强。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高校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打好红色基因育人的组合拳,筑牢线上红色阵地。首先要打造网络育人阵地,夺取红色基因的网络话语权。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和“高校网民”的素养优势,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平台,建立红色育人专栏,开辟网络空间的育人主阵地,把牢网络话语权,旗帜鲜明讲政治,态度坚决维护党,积极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弘扬正能量。其次要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方式,构建红色基因的网络话语体系[6]。高校要充分发挥年轻人创新思维和网络技术优势,激发年轻师生的创作活力,将红色基因与网络话语体系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流行语言、流行方式,借助图片、表情包、漫画等形式,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翻译”,以大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方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全过程,通过内容的生动性、情感的共通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3.2 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大地上红色基因遍布,不同时代、 不同地区的红色基因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高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红色基因,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基因打造为育人品牌,提升育人针对性。第一,高校要加大对地方红色基因的挖掘。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文优势和智力优势,组织专门的队伍,对地方的红色历史进行梳理,收集地方的红色人物故事、红色民谣民歌,编撰地方红色发展史,提炼地方红色精神、城市红色精神,将地方红色基因激活,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高校要与地方红色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合作。要加大与省内博物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单位的合作,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将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课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人才合作,引进红色教育基地的相关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学术报告,让学生加深对地方红色传统的了解,选派优秀学生担任基地志愿向导,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刻领会红色精神的内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3 充分挖掘高校自身红色基因

“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生动的红色发展史。”高校要充分挖掘自身的红色基因,将学校的建设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一,要积极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历史。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方,高校要组织专班对自己的校史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学校成立、发展过程中的红色元素,包括学校的创始人、办学初衷、育人成绩、科研贡献、知名校友等红色元素,将红色基因融入学校一脉相承之大学基因。第二,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中的红色元素。高校要积极营造红色育人环境,大力开展红色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环境创建,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红色元素,结合学校的发展,在校内打造体现校园特色的红色景点、树立红色雕塑、张贴红色标识,以环境之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人文养成。在校歌、校训、大学精神的修订中,积极融入红色元素,将红色精神融入代代相传之大学精神中,把大学打造成红色基因传承的坚强阵地。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基因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