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义,傅学强,李洪利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指出,现今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民俗文化最能反映市民的生活追求,最贴近市民心理,也最能表达市民意愿,有很强的功能地域性、 文化渗透性、社会功能性和历史延续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得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生态与文明相结合、民俗文化与旅游景观相结合,设计出具有乡土风格的旅游景观备受民众的青睐与重视。当前,回归乡土找回一份质朴的情感与宁静的记忆,成为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短暂的心理需求,民俗文化的融入进一步促进了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设计的快速发展。
“符号”(Sign)一词渊源已久,伴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变化着,是认识和了解事物的一种简化方式,也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和传承创新的一种“媒介”。随着符号的应用发展,出现了研究符号本质、符号意义、符号发展变化规律为手段,研究符号与人类之间关系的符号学[1]。符号具有表达意义、指代事物、认识交流、信息传播、自律约束等功能,且具有任意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符号特定含义与景观相联系,相对应的景观形态就是景观符号。景观符号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听觉景观符号、 嗅觉景观符号、触觉景观符号、视觉景观符号等类型。视觉景观符号又可细分为图像性景观符号、象征性景观符号、指示性景观符号。
连续的符号具有广泛的表达意义,形成语义。语义原意是指语言的意义,符号学中语义是指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分为内涵义(深层层次)和外延义(明示层次)[2]。符号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人类认识符号的过程即创造文化的过程[3]。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符号(产品)逐渐成为传递信息、表达意义必不可少的工具。种种应用说明,符号与文化存在密切联系,任何一个景观符号都表达着一定的景观语义。文章结合符号的功能意义,阐述了与旅游景观设计相关的语义有包括景观符号象征性、功能性、纪念性、趣味性、审美性、情感性。
景观语义目标的表现形式即景观风格,也就是旅游景观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比如,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是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设计的灵魂。语义目标的设定就是对文化内涵的发掘,景观若失去了文化内涵,也就失去了景观魅力[4]。旅游景观语义目标设定是进行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也是通往旅游景观设计成功之路的关键环节。旅游景观若没有语义目标,旅游景观设计作品也就剥削了其本身深层次内涵,也就没有了景观灵魂,不能满足人们的深层次精神需求。因此,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设计应先从设定旅游景观语义目标设定入手,做到景观设计必须服务于旅游景观语义定位,确定设计风格,从而为后续设计作铺垫。景观语义确立是旅游景观设计的重要程序,确立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语义目标之前,首先,要对地方乡土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与理解,对旅游景观构成符号的语义了如指掌;其次,要思考领悟什么样的旅游景观是动人心魄和真正令人瞩目,进一步确定好角度来表现景观主题。这也就要求设计者对当地的民俗文化、 风土人情以及旅游消费者群体的情感和心理过程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探索精神。
景观意境是人们触景生情、 联想到某种特殊场景的内涵,把自身思想感情融入景物印象中,形成的一种景观艺术境界,也就是景观域内所有景观要素表现出来的整体意象。这种意象也是进行旅游景观设计时所要追求的一种目标,对旅游景观的设计具有协调统一的作用。景观意境和景观语义目标在景观空间设计概念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景观语义指导着景观意境的设置,景观意境根据景观表达的语义而确定,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景观语义目标。以乡土风格为特色的旅游景观意境是人们在旅游景观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想象的综合体,具有个性化特征[5]。因此在进行旅游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必须以游客所好为目标,对景观意境有所把握,并贯穿设计始终,设计一个清晰明了的景观空间图式,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围绕景观意象进行旅游景观细节塑造,设计出令游客满意的乡土风格旅游景观。
符号空间还原法是乡土风格旅游景观最常用、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借用原生乡土环境,在保障不损坏其周围生态环境和基本功能的条件下,从听觉、嗅觉、触觉、视觉等方面模仿制作乡土文化旅游景观符号的原本面貌,在景观设计中进行重新塑造与模拟再现。符号空间还原要适合于特定的空间结构与设计主题,符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更要体现空间设计中景观符号的功能性,绝对不能照抄照搬,要取用最能触动人们情感的象征性元素符号,在原生环境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整合。这种设计的特点就是借用特定的地域、时间及空间,根据已确定的设计主题,把具有乡土地域特色的一些空间结构及色彩,乡土的材料、生活用具、生活环境等景观符号,还原到设定的主题空间当中,重塑与再现乡土旅游景观,使游客仿佛置身于其环境中,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和视觉交融来感受到本地域浓浓的乡土情怀,从而使人们能更好地体会与理解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和民风风俗,唤起游客一定的生活记忆,体验农村生活的兴奋感。
对乡土风格的旅游景观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重塑与再现,还要对乡土符号的传统造型审美进行再创造。景观符号解构创新是尊重符号功能前提下,将传统视觉景观符号的构成体系打撒、分解,再融入新时代造景规则及景观符合的审美性意识,形成新的视觉景观符号形态。它一般采用引用,借鉴、异位、重合、舍减、虚幻等符号变化形式,将各种风格、内容、形态等截然不同乡土景观系统联系起来,发展为综合多重景观符号语义的物质载体[6]。这种方法让乡土景观符号加以改进、 提炼和运用、 使其某些基本形式、特征保存下来,使人们仍然能够意识到原型的存在,从而达到视觉和文化上的认同。景观符号解构创新法不是简单“断章取义”式的堆码,而是要在充分理解符号语义内涵前提下进行的符号设计,为乡土风格的旅游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空间表述方式,为景观符号新旧沟通、增添崭新的视觉面貌,为乡土旅游景观符号传达更细微更准确地意义。
乡土景观不仅是人文和自然两大要素的空间融合,更是两大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7]。人们选择乡土景观符号造型的关键是源于乡土景观符号区别于其他符号的语义,这种语义也就是符号的精神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延其“意”。乡土风格旅游景观符号都有其自己独特的语义,景观符号设计也就是语义的设计。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设计确定了具体的应用景观符号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转换中介将确定的景观符号与现实景观形象联系起来。中介在长期的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持续积淀、挖掘,由人们创造出来的,固定模式不具备唯一性。当转换中介确定后,要寻找符合条件新的景观形象作为本中介的载体,这个景观形象同样被要求表达原有符号的语义,从而就实现了符号意到意的转换,达到传神的效果。中介在形象与意义之间起到过渡的作用,把符号表达意思传递给物质化表现景观。这种设计手法以抽象夸张景观符号为主,区别于直接借用乡土景观符号,是运用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传递出景观符号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景观符号背后的乡土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游客只有积极与乡土风格旅游景观符号产生互动体验,才能感受到景观符号的趣味性,从而进一步产生独特的情感性体验。情景设计方法会让景观变成制造情景的手段,让景观成为游客体验过程中的一种道具。乡土风格旅游景观情景设计以简洁为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8]。景观设计在满足多样化和可视化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人情化,充分考虑到游客的兴趣需求,设置可供游客选择的参与性项目,让游客能够解读景观符号中的奥秘,使每位游客都能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共鸣。乡村民风民俗中形成的“制度”是乡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游客需要的重要方面[9]。乡土风格的旅游景观设计中要想把“事”呈现给游客,这就需要利用情景设计的手法来实现。在乡土旅游景观设计中,围绕语义目标定位,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各个环节入手开展景观情景设计,形成景观意境氛围,使游客获得特殊的情感体验和感悟。情景化设计能够将乡土文化资源转换成人性化的参与体验过程,让景观更有吸引力,使游客更容易进入角色状态,获得更加投入的情感体验效果,成为旅游过程的高级体验者。
公众参与不仅是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景观设计领域一种常用的方法。乡土风格的旅游景观关系到人们生存的环境,又关系到景观受众问题。设计应注重乡土文化内涵与运用,形成独特的乡土文化体验景观[10]。公众参与尤其是当地民众的参与有利于获得更多乡土风格旅游景观原型,准确的表达景观符号的语义和景观意境,弥补设计者在环境调查中存在的一些缺失与不足。乡土风格的旅游景观是以体现当地文化内涵为目的,只有让公众参与,设计师才能知道什么样的旅游景观最能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乡土风格的旅游景观设计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只有依靠公众,设计师才能有的放矢,设计出让游客满意的旅游景观,让景观能够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乡土风格景观反映着一个地区自然状况以及长久以来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态度。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设计方法也是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而选取,但是要想真正实现乡土风格的旅游景观,设计者仅从旅游景观本身设计出发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面进行补充,才能让乡土风格体现地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