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研究

2021-03-07 18:19刘利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素质心理健康

刘利敏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河南焦作 454000)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失落同在,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身心和谐发展受到挑战。为此,有专家断言“从现在起到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冲突一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1]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之一,其工作是一种繁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他们承受着独特而沉重的压力。不仅要面临教学、科研的巨大压力,还要适应新的教育体制、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等重大挑战,其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可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所谓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 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身体特点。这些心理品质和身体特点影响或决定着个体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2]。当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受到影响,他们往往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对学生较为冷漠,生活态度相对消极,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大幅下降。因此,关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尤为重要。

1 当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现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终身化和市场化,高校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压力,很多人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导致他们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2000年以来关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相关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不容乐观

从已有研究来看,高校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不尽如人意[3]。高校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为人父母等,并且对每一种角色社会都要求他们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使得他们常表现出莫名的焦虑、压抑、抑郁,产生无助、无望感等,在工作与生活中感到疲惫与不安,即使有诸多不满也只是憋在自己心里生闷气。长此以往,对很多事物都提不起兴趣。陈迪辉[3]采用SCL-90 量表对高职院校女教师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女教师有9 项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学校教师常模,呈现出中、重度症状的因子有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实在令人担忧。

1.2 情感波动跌宕起伏

当今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情绪波动也跌宕起伏。受信息技术的影响,高校教育教学不断变革与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教师“一言堂”“说了算”的模式已不再适应学生需求,有些习惯传统教学的高校教师便感觉对课堂、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与控制感,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对教学失去兴趣,消极情绪应运而生。再加上科研、生活等压力,注意力分散、遇事易烦躁、精神易疲劳等,产生挫败感与无力感,情绪情感敏感脆弱,易激怒、好发脾气等,心理健康素质受到严重影响。

1.3 消极行为与日俱增

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心理健康素质不良可能会产生拖延、攻击、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等,消极行为增多,对教学只能出于应付、草草了事,无创新可言。也有些教师把喜怒无常的情绪带进课堂,把自己的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打击报复,引发师生关系冲突。诸多因素交互作用发展,使得高校教师失去了职业热情,甚至是厌倦了高校教师这份工作与职业,给他们带来重重压力,阻碍其心理健康素质的健康发展。

1.4 身心疾病大有人在

心理健康素质与慢性生理疾病互为影响。据广东省教育工会和部分高校组织的对19 所高校8 417名教师进行健康状况调查[4],发现只有一成教师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有二成处于各种疾病状态,七成属亚健康状态。郑永才、路富林[5]对西安市15 所高校900 名教师进行健康测查,发现西安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不乐观,慢性病患病率高达43.2%,整体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且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这些慢性疾病会导致高校教师承受病痛,身心免疫力下降,进而致使他们生活满意度降低、工作责任感不高,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受到影响。

2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

当今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不容乐观,影响其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内部的因素,还有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因素[6]。

2.1 教师自身因素

首先,高校教师对自己角色定位要求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直接帮助他人,为他人负责的角色,如教师、医生、警察、律师等,都会承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其次,过于注重外在评价。高校教师面对的学生已是成年人,还要与同事、上级以及其他人群打交道,要在学生和更多人心目中保持完美形象,就需要加班加点付出更多努力,不少教师无法适应,身心健康素质受到影响。最后,情绪处理方式欠妥当。高校教师除了高脑力劳动强度外,还常会体验到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7]。如当今高校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校考核制度需要完善等,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没有有效的应对方式,缺乏合理的宣泄渠道,致使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下降。

2.2 学校环境因素

近年来,教育系统自上而下实施了规范化管理,对高校发展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带来了压力与挑战。传统的教师管理依赖于良心与责任、自主与慎独,教师在思想观念、时间空间上相对独立与自由。实施量化管理后,须完成学校评职称规定的课时量、论文量、课题量和获奖量等,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潜能,但给教师带来的压力也是有目共睹[8]。当高校教师无法适应这些管理方式时,心理就易失衡。另外,很多高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课程资源,在晚上与周末开设选修课,占去了教师大量时间。科研量化、教学量大、育人提层次、服务社会有要求等,使高校教师肩上的担子越压越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其认知水平降低,对工作、生活失去兴趣,心理健康素质下降。

2.3 社会文化因素

首先,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对高校教师角色期待近乎完美。他们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担当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心理辅导教师……这种期待会对教师产生暗示和强化作用。为满足社会的角色期待,高校教师常在超负荷压力下工作,极易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走向滑坡。其次,高校教师大都有较高学历,知识功底深厚,工作能力较强,但他们与同辈群体进行横向比较时,发现收入待遇、社会地位等并无优势而产生心理落差,造成工作不安,对现状不满等,影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发展[9]。

3 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途径

为充分发挥个人优势,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成为必然。该文从高校教师个人微观、学校中观与社会宏观角度来阐述提升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

3.1 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优化自身心理健康素质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个体主动优化是关键。首先,高校教师要变教学、科研等压力为动力。这就要他们在教学、科研上树立一种乐观心态,增强教育教学的自信意识,相信自己能讲好课、 做好科研。自信乐观心态能让心绪平稳,思维敏捷,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协调,能自如地调控与支配自己。对于生活上的压力,高校教师可通过转移、分散的方法释放心理负担,将压力有效转变为动力。其次,高校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较强的意志力与自制力。体育运动可强心健体,尤其在面对挫折与压力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利于心理健康素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最后,高校教师要合理解读外界的多重评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给人们带来压力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看法、观点、信念等。当高校教师能够合理解读外界各种评价时,对评价的态度与看法就会随之改变,心理健康素质也因此而提升。

3.2 高校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素质

学校是高校教师的管理部门,更是他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的支持者。学校发展要靠广大教职工齐心协力与集思广益,这需要关注教师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10]。首先,在管理制度的出台上,学校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教师利益、听取教师的意见,理性谨慎出台。如职称晋升制度、 青年公寓房管理制度和校内津贴分配制度等都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也是每位教师关心的话题,学校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若充分听取意见,让多数教师满意,执行起来也会更为顺利。其次,学校要密切关注高校教师的思想动态。当教师出现消极思想苗头时,要及时关注、谈心谈话等,既能够扭转问题局面,也能让教师感受到集体温暖,提升心理健康素质。最后,学校要细处着眼关心教师。细节决定成败,细微处见精神。在教师身处困难之时,学校要伸出帮扶之手,与教师一起共渡难关; 在教职工的特殊日子,如教师节、结婚纪念日、生日等之际,送上温馨祝福与“特有待遇”等。这些细微举动会使高校教师体会到学校温暖,增强心理归属感,提升生活满意度。即使遇到问题,也会化干戈为玉帛,顺利度过危机,进而促进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的提升。

3.3 社会要给予高校教师合理期待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教师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很高,需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切实落实对高校教师的相关政策。如提升工资待遇、关注身心健康等,提高广大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职业自豪感。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对高校教师要有积极导向。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高校教师是社会的榜样和学习的标尺,社会舆论要给予积极引导、科学合理,促进其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建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1]。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也是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更是增强教师幸福感、稳定高校教师队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素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