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刍论

2021-03-07 17:16:53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宝卷河西民间

曹 强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宝卷是集文学、信仰、教化为一体的民间说唱文本。宝卷世代相传,文化积淀深厚,是研究方言、民俗、历史、宗教等学科的重要资料。2006年,宝卷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方宝卷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地。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不仅有中国学者关注宝卷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日本、俄国、美国、英国等国的学者也热衷于宝卷的整理与研究。根据我们整理,近百年来,宝卷研究先后出现了三次高潮。即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以顾颉刚、郑振铎等先生为代表,主要从民间通俗文学角度讨论宝卷的性质、源流,以及整理宝卷唱词等。这时期的成果主要有:傅惜华的《宝卷总目》、胡士莹的《弹词宝卷书目》、李世瑜的《宝卷新研》和《宝卷综录》等。“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宝卷研究一度中断,许多珍贵的宝卷被付之一炬。改革开放以后,学者们在搜集整理宝卷的同时,开始全面研究宝卷,形成了宝卷研究的第二次热潮。这时期的著作主要有:车锡伦的《中国宝卷研究论集》和《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他》、曾子良的《宝卷之研究》、段平的《河西宝卷的调查研究》及方步和的《河西宝卷真本校注研究》等学术著作。

一、北方宝卷研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

伴随着宝卷研究的三次热潮,北方宝卷研究亦取得不少成绩,出版了系列学术著作,发表了一系列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主要集中从历史、文学、音乐、宗教、文献整理等诸方面。其中著作方面影响较大者,例如:车锡伦的《中国宝卷研究》是新时期宝卷研究的集大成者,全书共分为五编,其中设“清及近现代北方的民间念卷和宝卷”“明清民间教派和教派宝卷(经卷)在甘肃专区的流传”“山西介休的民间念卷和宝卷”三章,介绍明末民间教团人士编撰的文学故事宝卷、清代北方民间的抄本宝卷、北方民间宝卷形式的发展、近现代北方民间宝卷的流传和念卷活动及山西介休的民间念卷和宝卷等。书中还附录了“山西流传民间宝卷目”“甘肃河西地区流传抄本民间宝卷目”等。[1]234-249尚丽新、车锡伦的《北方民间宝卷研究》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介绍了北方民间宝卷的历史发展、地理分布、特点及变迁的原因,分析了明末至清嘉庆前南北宝卷的形式,嘉庆、道光年间北方民间宝卷形式的变异,阐释了北方民间宝卷与鼓词、道情、小说、善书等民间文艺形式的交互影响,归纳了北方民间宝卷的地域特色,比较了南北民间宝卷的异同。下编分别对孟姜女故事宝卷、《黄氏女宝卷》《白马宝卷》《红灯宝卷》等做了专题研究。书后还附有“经眼北方宝卷提要”,详细地介绍了116种北方民间宝卷。此外,书中“余论”部分还分析了北方民间宝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北方民间宝卷研究进行了展望。[2]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北方民间宝卷,是研究北方民间宝卷的新收获,推动北方宝卷研究迈上了新高度。刘永红的《青海宝卷研究》专章介绍了青海的故事宝卷、宗教宝卷,探讨了青海宝卷的仪式、传承和信仰,讨论了宝卷与“嘛呢会”的交互影响,总结了青海宝卷念卷的女性主体和乡土特征等。[3]该书首次系统研究了青海宝卷,丰富了北方宝卷研究的内容。

除著作之外,还有系列价值的文章,其中代表性的有:朱瑜章的《河西宝卷存目辑考》一文,在近年来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河西宝卷汇辑刊本的基础上,梳理、校勘、比照,指出当前的汇辑刊本存在重复收录、同篇异名等现象,并对河西宝卷重新编目。该文文末对河西宝卷的整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4]张国良的《宝卷俗字札记》以濮文起等选编的《民间宝卷》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其中的20组俗字,指出宝卷是明清到民国时期俗文字研究的大宝藏。[5]雷汉卿的《河西宝卷所反映的西北方言浅说》一文,分析了河西宝卷中的西北方言,指出河西宝卷对西北方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6]程瑶的《河西民间宗教宝卷方俗语词的文化蕴藉》一文,以“水烟”“边墙”“倒灶”“通笼”“斋醮”“歇房”“宰僧”等词语为例,探讨了其中蕴含的历史、民俗、文化等知识。[7]敏春芳、程瑶的《河西宝卷方俗口语词的文化意蕴——以民间宗教类宝卷为例》一文,以“边外”“鞑子”“通司”“牲灵”“壁厢”“黄房”“正觉”“先天”等方俗口语词为例,分析明清时期河西地区的历史风貌、宗教思想,探讨其中的文化渊源及历史变迁等,作者将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探索语言文化研究的新路径,提升民间宗教类河西宝卷的高度。[8]徐朝东、仝正涛的《宋元以来汉语与民族语对音所见几种语音现象》一文,将明清时期河西宝卷存在的11种语音现象,与宋元以来汉语与西夏语、女真、契丹、蒙古语等对音材料反映的语音现象进行比照,考察宋元明清西北汉语语音发展脉络。[9]姬慧的《河西宝卷方俗词语义考二则》一文,从历史语言学角度,考释了“倒灶”“站”两词的语义,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10]程瑶的《明清西北地区宝卷方言词例释》一文,以西北宝卷为研究对象,选取16组方言词分析归纳,分析其成词理据及发展演变的情况。[11]尚丽新、袁野的《山西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一文,以山西永济宝卷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了永济宝卷和河东道情之间的交互关系,重点梳理了二者的交互影响。[12]尚丽新、周帆的《北方宝卷宣卷人探析》一文,梳理归纳出北方宝卷的宣卷人包括佛教的僧尼、民间宗教的“道人”、民间艺人和念卷先生等四种类型。[13]李贵生的《敦煌变文与河西宝卷说唱结构的形成及其演变机制》一文,梳理了从变文到宝卷,讲唱文学说唱结构的四个阶段,指出随着民间宝卷宗教信仰功能的弱化,宝卷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不断增强,宝卷的说唱结构开始简化。[14]李贵生、王明博的《河西宝卷说唱结构嬗变的历史层次及其特征》指出河西宝卷的说唱结构属于两个层次,六段式属于清康熙及之前的说唱结构,五段式是六段式说唱结构嬗变的开端,四段式、三段式、两段式是六段式说唱结构嬗变的结果。[15]丁一清的《西北宝卷与明清小说传播》一文指出宝卷是明清小说在西北地区传播的重要载体。[16]韩洪波的《河南说唱传统与宝卷的产生及流传》梳理了河南宝卷的产生、流变及传播情况。[17]是截至目前见到为数不多的研究河南宝卷的文章之一。刘永红的《论洮岷宝卷的文本现状、形制与传承》一文,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了洮岷地区新的民间宗教宝卷,指出这些宝卷形制古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并分析了洮岷宝卷的传承情况。[18]该文是新时期洮岷宝卷研究的新收获。刘永红的《洮岷宝卷念卷群体多元化特征研究》指出洮岷地区有民俗念卷、嘛呢会念卷、四季龙华会念卷等多种群体念卷活动,念卷活动受到宗教信仰、多元文化、民俗文化等影响,念卷活动呈现出群体性特征。[19]商文娇的《民间信仰的流变及文化融合——以河湟宝卷和嘛呢经为例》,指出河湟宝卷和“嘛呢经”存在密切关系,具有浓厚的汉藏双重文化特征,是民族融合、文化交互影响的产物。[20]刘明花、赵静的《浅析河西宝卷的传承模式》指出河西宝卷存在亲缘关系传承、地缘关系传承和业缘关系传承三种模式。[21]张天佑、张曦萍的《论河西宝卷中的刺绣艺术》一文,以《孟姜女哭长城宝卷》《绣红灯宝卷》《绣红罗宝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刺绣艺术,指出其中蕴含着当地民众的审美意象及高超的刺绣技术等。[22]陈安梅、董国炎的《日本研究中国宝卷的进程与启迪》一文,梳理了日本学者在二战前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当今对宝卷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的情况,在日本学者研究的视域下,探讨对中国宝卷研究的启示。[23]乔现荣的《英语世界的中国宝卷研究》梳理英语世界的学者对宝卷的研究情况[24],其中涉及河西宝卷的研究。美国汉学家伊维德的《宝卷的英文研究综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宝卷英文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许多研究宝卷的优秀汉学家。[25]崔蕴华的《中国说唱文学的海外传播与研究》一文,介绍了宝卷在英国、日本、荷兰、俄罗斯等国的传播和研究情况。[26]在关注北方宝卷本体研究的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北方宝卷的“走出去”研究,例如,李亚棋的《河西宝卷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分析了译介的现状,总结了译介的模式,探讨译介的策略等。[27]

伴随着宝卷研究的第三次热潮,许多博硕士研究生也加入了北方宝卷研究的行列,如刘永红的《西北宝卷研究》介绍了西北宝卷传承的语境,分析了西北宝卷的历史及传承,探讨了西北宝卷的内容、仪式和信仰,归纳了西北宝卷的叙事方式,比较了西北宝卷的共性和个性等。[28]马月亮的《河西宝卷的音韵研究》以51种河西宝卷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别字和韵文,归纳出明清时期西北方音的部分语音特征。[29]揭示了河西宝卷对西北方言语音史研究的价值,丰富了西北方言研究史的材料。李梦的《永济宝卷研究》以山西省永济地区的宝卷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特色小卷、故事来源三个层面总结了永济宝卷的特点,比较了永济宝卷与道情相关情况。[30]舒慧君的《山西介休刻本宝卷词汇研究》以四部介休刻本宝卷为研究对象,归纳了介休宝卷词汇的特点,专章分析了介休宝卷的方俗词语,探讨了介休宝卷的同素逆序词,并与《老残游记》的同素逆序词进行比较。[31]杨丽的《河西宝卷传承人甘多盘调查研究》以河西宝卷的传承人甘多盘为研究对象,介绍甘多盘典藏的宝卷,梳理甘多盘对河西宝卷所作的贡献。[32]郭文翠的《河西宝卷调查与研究》探讨了河西宝卷的艺术特征,分析河西宝卷传承和保护机制。[33]段小宁的《表演视域下的河西宝卷研究》对宝卷的表演者、表演、听众分别进行了考察,指出听众在宝卷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等。[34]

北方宝卷研究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应当看到,这时期的宝卷研究多限于文学、宗教角度,缺少多学科参与和跨学科视野,尤其是民俗学、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缺席,导致了宝卷研究裹足不前。宝卷研究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第一,研究成果不均衡。河西宝卷、青海宝卷的研究成果丰硕,而洮岷宝卷、河南宝卷、陕西宝卷、山西宝卷、山东宝卷等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文学和宗教学视域下的宝卷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成果比较少见。第二,北方宝卷研究者曾辑录了部分宝卷的唱词,陆续出版发行。采录者不谙方言,往往把一些字写错、音注错、义释错,有碍于对宝卷思想内容的理解。若任其以讹传讹,则宝卷的传承堪忧。第三,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成果少见,偶有论及,大都侧重于词汇研究,且多为零散研究,少见北方宝卷语音和语法的研究成果,缺少从整体性和宏观上研究北方宝卷语言的成果。第四,尚未见到从语言民俗角度研究北方宝卷的成果。语言是民俗的一面镜子,语言中,不论是话语片段,还是一个句子,甚至小至一个词组、一个复合词,都与句法相联系,而句法部分并不是独立的,它是与其词汇、语素等连为一体的符号系统的一部分,它们都烙有民族民俗的印记。第五,研究者对北方宝卷唱词中兼载的文化现象挖掘不深入,仍有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必要。第六,北方宝卷的搜集和整理仍任重道远。北方地域辽阔,传唱宝卷的地域较多,但整理搜集北方宝卷的成果多局限于河西宝卷、山西宝卷、青海宝卷,而河南宝卷、陕西宝卷、河北宝卷等整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二、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价值

基于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显得必要而且重要。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价值:

第一,有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不仅仅在于抢救和保护,更重要的在于如何传承。北方宝卷唱词里的方言,积淀了异常丰厚而生动的民间民俗用语,它能传承地方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宝卷唱词中积淀的方言,已经大为弱化,不少已经消失。研究、记录和保存这些濒危的语言,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看尤其重要,方言的天籁一旦消失便永远不会再生。因此,北方宝卷唱词里保存的大量方言,是一种双重身份,它不仅是记录宝卷本身的经历,而且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载体。整理和研究北方宝卷唱词中的方言,有利于宝卷的保护和更好地传承。

第二,有助于认识明清时期北方方言的语音特征,为方言学和汉语语音史研究提供帮助。纵观学术研究史可以发现,唐五代和宋代西北方音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与之相比,明清北方方言语音研究的成果不多。北方宝卷是研究明清北方方言的重要材料,其中的唱词是押韵的,描写和分析北方宝卷的押韵等,不仅可以了解宝卷的艺术特点,而且有助于认识明清时期北方方言的语音特征,可以为方言学和汉语语音史研究提供帮助。

第三,有助于西北方言史研究。中外学者进行西北方音演变的比较时,往往以唐五代或宋代西北方音与现代西北方言音系比较,略去了明清西北方音,这种比较难免让人感觉有跨度太大之嫌。北方宝卷中的陕西宝卷、青海宝卷、甘肃宝卷(通常称之为“河西宝卷”“洮岷宝卷”)等是研究明清时期西北方言的重要资料,深入、系统研究西北宝卷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可以为西北方言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有助于构建西北方言史。

第四,为语言民俗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丰富语言民俗学理论。“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与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言中烙有民族民俗的印记,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透视该民族的社会习俗。”[35]北方宝卷中的语言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分析北方宝卷的言语符号组合,探求北方社会变迁的轨迹和民俗文化源流,进而丰富语言民俗学理论。

第五,有助于解读民族心灵史和文化史。北方宝卷传唱于多个民族,是在北方广袤的地域背景下生存的一种文化现象。梳理、研究北方宝卷民俗文化,有助于解读各传唱民族的心灵史和文化史。

第六,丰富北方民俗文化史。北方宝卷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事象,许多民俗事象已渐渐消失,不为今北方人所熟识。目前见到的《宝卷民俗》一书,其研究对象是靖江宝卷,未涉及北方宝卷。我们梳理宝卷学术研究史发现,学术界尚未对北方宝卷民俗文化进行全面研究。深入、系统研究北方宝卷民俗文化有益于丰富北方民俗史。

三、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以北方宝卷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第一,系统整理北方宝卷唱词,考释北方宝卷唱词中方言词的语源或本字,注释方言词的语义,订正各类北方宝卷选本中方言词用字、注音及释义的错误。第二,描写和分析北方宝卷之唱词的押韵等,归纳北方宝卷唱词的韵部、押韵方式和押韵特点等,比较北方宝卷之河北宝卷、山东宝卷、陕西宝卷、山西宝卷、河南宝卷、青海宝卷、甘肃宝卷(河西宝卷、洮岷宝卷)押韵的异同,总结明清时期北方方言的语音特征;比较北方宝卷的音韵特点与同时期韵书音系的异同。第三,研究北方宝卷的词汇和语法,归纳总结其词汇和语法的特点,并与敦煌变文进行比较研究,从语言学角度考证北方宝卷是否为敦煌变文的嫡传;与今北方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比较,探讨其异同,比较自明以降,北方方言的词汇和语法演变情况。第四,比较流行于北方的皮影戏、秦腔、道情等戏曲反映的明清北方方音与宝卷所反映的明清北方方音的异同,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第五,比较宝卷反映的明清西北方音与唐五代西北方音和宋代西北方音等的异同,考察西北方言语音的演变情况。第六,运用广义修辞学理论考察北方宝卷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艺术等。第七,探讨北方宝卷中的民俗事象及其文化意蕴。第八,运用人类文化学知识分析北方宝卷中蕴含的文化现象。第九,比较河北宝卷、山东宝卷、陕西宝卷、山西宝卷、河南宝卷、青海宝卷、甘肃宝卷(河西宝卷、洮岷宝卷)等之间的流变及其文化差异。

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重点主要有:搜集整理明清北方宝卷唱本;整理北方宝卷唱词,考释北方宝卷中方言词的语源或本字,订正北方宝卷选本中用字及释义的讹误;分析北方宝卷唱词的韵律,探讨北方宝卷唱词音程跳进与方言的调值和语调的关系,分析北方宝卷唱词的押韵方式和押韵特点等,探求明清北方方言的语音特征,构拟“明代—清代—现代”北方方音演变的脉络;比较河北宝卷、山东宝卷、陕西宝卷、河南宝卷、山西宝卷、青海宝卷、甘肃宝卷等之间流变及其文化差异;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解读宝卷蕴含的文化现象。研究的难点主要为:北方宝卷反映的明清北方方言比较研究,其中涉及北方宝卷版本的考证、北方宝卷的音韵特点与同时期韵书音系比较等。

四、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决定着研究的成效和质量。第一,田野调查法。走访北方宝卷传承人,请教相关问题,参加各类“嘛呢会”,寻找原汁原味的北方宝卷,将他们的演唱内容通过电子设备记录下来,建立数据库,用实验语音学知识分析北方宝卷唱词的音理,总结其音系特点。深入了解河北、山东、陕西、青海、甘肃等地社会习俗,分析北方宝卷民俗的流变等。第二,总结归纳法。主要是总结归纳宝卷中韵文的韵脚字,又叫“丝贯绳牵法”。它是通过考察诗歌和其他韵文的用韵情况,总结出某一时代的韵部系统的一种方法。北方宝卷的唱词是一种用于歌唱的韵文,通过押韵,它可以形成一种流畅回环的韵律美,不但可以使歌词悦耳动听,且有助于情感的抒发。描写和分析北方宝卷的押韵、节律等,有助于认识方言的语音特征。北方宝卷语言研究将全面分析北方宝卷的音韵特点。第三,比较分析法。全面比较北方宝卷反映的明清北方方音与皮影戏、秦腔、道情等戏曲所反映的明清北方方音的异同;比较陕西宝卷、青海宝卷、甘肃宝卷(河西宝卷、洮岷宝卷)反映的语音特点与唐宋西北方音的异同;比较河北宝卷、山东宝卷、陕西宝卷、山西宝卷、河南宝卷、青海宝卷等押韵的异同;比较北方宝卷语音特点与同时期韵书音系的异同。

五、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 目标及创新之处

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主要目标为:第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卷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系统研究北方宝卷语言文化,有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第二,揭示北方宝卷的语言特点,为提升北方宝卷研究的广度和高度提供资料。第三,为汉语语音学和方言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为构建北方方言史提供资料和理论支撑。第四,努力拓展北方宝卷研究的领域,丰富宝卷学理论。

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一,第一次系统研究北方宝卷语言,订正各类北方宝卷选本中方言词用字、注音及释义的错误,有利于北方宝卷的保护与传承。第二,首次全面考察北方宝卷的押韵特点等,研究北方宝卷音程跳进与方言的调值和语调的关系,并与同时期韵书的音系等其他文献资料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为汉语音韵学和北方方言语音史研究提供帮助。第三,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北方宝卷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并与今北方方言的词汇与语法特点比较,对北方方言词汇史和语法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四,首次在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和语言民俗学等多学科、多维视野下研究北方宝卷,拓宽北方宝卷研究的领域,提升北方宝卷研究的高度。

以上胪列管见,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教正。相信在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推进北方宝卷取得新成就,丰富宝卷学研究理论。

猜你喜欢
宝卷河西民间
陇原“寻宝”
——河西宝卷整理的回顾与反思
名作欣赏(2023年15期)2023-09-28 02:27:42
清末民国文益书局石印宝卷始末*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26
《香山宝卷》在越南的传播及流变
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 07:23:34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
高人隐藏在民间
升级版河西之战
学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6:03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