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豆渊博
(1.西安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西安710100;2.西北大学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西安 710127)
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升级,对我国供给体系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发展新经济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新经济的发展会催生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的产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能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我国供给体系质量,满足在新经济背景下人们多样化、特色化、智能化等新需求。同时新经济的发展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不断完善我国产业链发展体系,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收集整理,本文主要从新经济研究的不同方向对新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新经济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最后指出现有研究成果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新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截至2020年12月CNKI等数据库输入“新经济”“新经济发展”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的文献来看,我国对于新经济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就文献分布的时间来看,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转变,对新经济的研究在不断增加。2020年对于新经济的研究突然增多,新经济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低迷,我国各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新经济发展所催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等对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过后我国经济的恢复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于是对于新经济的研究逐渐增多,越来越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类整理,从现有的对于新经济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国内对于新经济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以新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如何培育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同时所选文献中对于新经济背景下教育、经济学理论等的发展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新经济”一词最早在1983年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提出,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对“新经济”一词进行了重新定义,是指美国出现的经济持续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所谓新经济就是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技术创新为动力的新型经济形态。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至此“新经济”一词逐渐在我国引起反响。2016年“新经济”一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内学者对于新经济的定义也各有不同。汪连杰认为中国的“新经济”预示着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增长动力、新的配置机制和新的经济结构。[1]35新经济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结合新技术变革的新型发展模式,是新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钞小静认为新经济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动下所形成的新型经济活动与经济形态,其在后疫情时代的典型特征表现为,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迭代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知识与信息为基本要素,以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迭代为作用路径。[2]113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低迷,经济发展受到冲击,新经济的发展为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恢复性发展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
从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来讲,任保平、何苗认为新经济是知识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绿色型经济、共享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化经济与个性化经济等七大经济类型的集中体现。[3]42新经济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向,新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推动新型经济形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师博、张冰瑶从我国新时代背景出发,认为新经济是由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生成的新经济形态。[4]26目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新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等的产生,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路径选择。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任保平、宋雪纯认为新经济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这“四新”特征为中国新经济的顺利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5]15新经济之新不仅在其发展方式,更在其内容和特征,新经济的发展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的综合体现。综合相关研究来看,学者们都认为新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催生的发展成果,伴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产生,会带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新经济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四五”时期,以及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所选的相关文献来看,目前对于新经济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021年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开官之年,“十四五”时期实现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新经济的发展催生新技术,但同时新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新技术的支撑,要不断培育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任保平、宋雪纯认为“十四五”时期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路径在于建构人才制度优势,激发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挖掘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产业领域的创新与变革,支撑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完善全球化发展配套体制机制,探索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优化能源结构与生产方式,开发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6]60新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是促进“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张其仔从我国新经济指数与美国新经济指数之间的差距分析,认为推动新经济的发展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要求,我国新经济的发展要加快构建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即学习能力。[7]6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化、数字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吴中海基于我国新经济的驱动力层面,认为新经济是一个动态概念,有其时代属性。今天在中国讲新经济离不开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形态。[8]60随着新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主导方向转变,新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技术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我国一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张彬、李春晖从“新经济”的背景出发,研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问题,认为在“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服务于科技创新的多元融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转化、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9]80只有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变革,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促进我国产业链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才能不断夯实我国科技发展的基础,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刘刚基于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分析,提出构建以“双创”为导向的新经济,他认为新经济是以第二次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科技产业革命为基础,通过“双创”活动的发展变革,形成创新经济新形态。[10]51新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完善我国创新政策的体制机制,加快新经济发展进程。
新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产业的不断变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李晓华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新科技通过自身发展壮大和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两方面推动产业的更新与新旧动能的转换。[11]7新经济是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形态,新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实行技术变革,提升我国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重塑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赵放、任雪以新经济为背景研究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认为新经济下体验式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需要与发展基础,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12]79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兴产业的支撑。要充分利用新经济催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科技发展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新经济的发展不仅对我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张弛、张曙光从新经济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新经济的发展揭示了在经济行为假定、价值理论、产权理论和合约理论、利润理论和租值理论等基本理论问题上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赋予这些理论的新内容。[13]80同时任保平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世界正在进入新经济的发展时代,新经济发展给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财富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生产力理论、商品理论、交换理论、再生产理论带来了挑战。[14]82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要依靠我国不断探索新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宋宇、嵇正龙从新经济中数据要素的角度出发,认为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在阐释新经济的数据资本化问题中,应丰富对劳动的二重性和分类的新认识,正视数据在价值创造和分配过程中的影响力。[15]125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据要素是新经济发展重要资本,要加强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对于新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创新,提高了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能力,用新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推动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我国新经济发展的独特经验和理论基础。
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人才资源的投入,通过新经济人才的培养,以人才资源带动科技变革和技术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快新经济的发展进程。王巨宏等基于新经济的发展背景,提出构建新经济下政产学研融合工程教育新生态的创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要。[16]28通过新经济的发展加快教育方式改革,培养创新型新经济人才,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加强产学研的深入合作,推动教育方式与新经济的融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之间的相互结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推动教学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撑,推动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是新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新技术的推动,而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型新经济人才的支持。创新型新经济人才资源的投入,是带动企业实行技术变革,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区域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于新经济的统计测度,李金昌、洪兴建认为当前中国新经济的“新”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组织制度的创新,核算新经济增加值的前提是准确界定新经济的行业目录和产品目录,要结合传统统计方法和大数据技术收集数据,而编制新经济新动能指数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7]3姚鹏、张其仔以新经济指数作为统计指标,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新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发现东部地区新经济较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8]156通过新经济指数的分析,可以发现地区新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新经济指数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总体上说明新经济的发展状况。许宪春认为新经济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新经济在基本概念、统计调查方法、GDP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等方面给政府统计带来了新的挑战。[19]2同时许宪春、张钟文等通过对全国9省市的29家新经济企业进行调研,发现新经济给政府的统计带来了巨大挑战。[20]12新经济的发展虽然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动能,但对于新经济的发展没有统一的核算体系和评价标准,这就对政府的统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政府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政府的数字化治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推动管理数字化、决策数字化等,制定完善的新经济统计测度和核算标准体系。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数字化发展。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新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就必须要促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改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15年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改革的目的就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经济,以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夏林从新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分析我国新经济的发展状况,她认为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应通过要素培育、深化改革、强化载体规划建设等途径发展新经济。[21]136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技术发展、产业发展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形势。李文军提出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新经济发展,他认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要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人力资源为支撑,深刻认识技术发展变化趋势,大力改善新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22]41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动能的支撑,大力发展新经济,是引领我国经济朝着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所需,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力发展新经济,塑造新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在2020年12月16日到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紧抓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充分发挥内需的带动作用。杜丹清、占智康认为,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等在生产与流通领域广泛运用,未来中国消费增长模式将由传统排浪式消费转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在这一转变进程中,流通活动将成为促消费保增长的核心动能。[23]65我国拥有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内需潜力巨大,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内需为主导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培育新经济的消费市场,通过消费的带动作用,促进资源在全国有序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新经济的发展进程。在培育新经济消费市场的同时,要注重新经济市场的监管问题,李子文从新经济监管的问题出发,认为推动新经济的持续发展,就要破除体制藩篱,着力营造适宜新经济发展的监管生态,构建多元监管治理体系,创新“大数据+监管”模式。[24]38新经济消费市场的培育,是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的发展,新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十四五”时期,甚至未来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经济的发展带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完善我国产业链发展,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任保平、李佩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新经济驱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经济背景下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新经济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释放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力。[25]121新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包含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多个方面,以新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要不断提高我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我国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我国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钞小静、薛志欣认为以新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需要建立“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观产业结构优化—微观企业效率提高”的三维目标导向。[26]50通过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要贯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夯实新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1.新经济概念没有统一定论
依据我们所选的文献分析来看,人们对新经济的认识有所不同,对于新经济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目前对于新经济的认识大多是认为新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的产物,新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产生,会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发展,新经济应运而生,同时许多学者还认为新经济是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的综合体。从我国新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对于新经济的研究逐渐增多。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经济定义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经济背景下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形成新经济学理论滞后于新经济发展的现实,不利于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新经济核算缺乏完善的统计标准
由于新经济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对于新经济的统计核算缺乏完善的统计标准。目前国内对于新经济的评价大多都是以财新BBD构建的新经济指数来评价区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新经济指数是指新经济投入在整个经济投入中所占的比重,但新经济指数在统计的过程中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区域新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财新BBD的相关数据,新经济指数定义为三个方面:第一,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投入、轻资产;第二,可持续的较快增长;第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同时NEI指数包括劳动、资本和科技的指标。从相关的研究数据和我们所选文献的分析来看,新经济指数整体上表明了我国新经济的发展状况,但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新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同时新经济的发展为政府的统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主导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完善的新经济统计标准,各区域之间的新经济发展状况无法准确统计,无法促进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会延缓我国新经济的发展进程,不利于我国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3.新经济研究缺乏指向性
综合所选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学者对新经济的研究缺乏指向性,没有对新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的、具体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对于新经济的研究都是针对新经济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分析,没有对新经济相关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以及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新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新经济背景下产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我国产业链体系建设,提升我国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促进现代化新经济产业的发展。新经济的发展没有经验可循,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去寻找适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新经济发展道路。新经济是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政府统计、政府管理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增强新经济研究的指向性,突破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4.新经济研究缺乏创新性
根据所选文献,结合目前我国新经济发展实际,新经济研究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新经济的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现实所需,新经济研究的创新性发展,需要加强创新型新经济人才资源的投入,解决新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在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是新经济背景下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都需要创新的支撑。新经济研究缺乏创新性,新经济理论对新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弱,就无法实现新时代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各产业出现停产、停业的现象,世界经济低迷,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无接触配送”“在线医疗”“健康码”等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层出不穷,对疫情的有效防控起到重大作用。同时新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满足人们多样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的消费需求,逐渐以内需带动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的恢复性发展。新经济之新,就在于其经济表现形态不同于以传统制造业为基础的传统经济,新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综合前述分析,结合目前我国新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对于新经济的研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新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的研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业发展受限,国内许多产业面临倒闭。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受到控制,探索新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成为新经济研究的重要任务,新经济的研究不仅要注重对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同时也要注重新经济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研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新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对于新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的研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重塑产业发展优势,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增加对于新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的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新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完善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延伸我国新经济产业链发展,形成新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不断夯实新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2.探讨新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促进新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十九大提出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是新时代党和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东部地区在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互联网发展等方面都快于中西部地区,同样新经济发展也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快,对于新经济的研究要更多地倾向于研究新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探讨如何缩小各区域之间新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促进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3.探索新经济研究的新方向,完善新经济理论建设
新经济的发展涉及产业、技术、教育、理论等诸多方面,要开展各类关于新经济发展的研究,拓宽新经济的研究范围,探索新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新内容、新机制、新方向,为新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宏微观发展环境,促进我国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新经济研究的发展,要不断探索新经济研究的新方向,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新经济发展迅速,“云会议”“网络教育”“在线医疗”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新经济的发展影响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新时代下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于新经济发展的研究,加强新经济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推动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加强传统产业与新经济融合研究,走特色发展道路
新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是要以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为支撑,在“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更长时期,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融合都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在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产业发展适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重塑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我国才能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5.加强对于新经济背景下国内需求的研究,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我国逐渐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新经济的发展在带来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同时,创造了新的消费热点,促进了知识型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的产生。要加强对于新经济背景下国内需求的研究,紧抓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结合畅通国内大循环战略,促进新经济背景下新需求的增加,形成以内需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