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张国伟
(文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内容,是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不可分割。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再次重申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整体性,也明确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路径,“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1]这就需要树立整体思维透视实践教学的瓶颈,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毋庸置疑,实践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基于实践教学在组织管理、教学体系构建、教学运行、活动实施、学生覆盖率和效果考评等方面存在着固有的难度,实践教学的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实践教学面临一些亟待化解的难题和挑战”。[2]分析总结同行专家学者的重要论述和研究,当前实践教学面临以下共性难题:
实践性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应形成与之相对应的主题化要求,做到教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些实践教学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有演小品的,有歌舞表演的,有情景剧的,花样百出,但和课程内容没有多少联系,老师的实践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教学内容,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这样就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4]有几个原因,一是主题不明,导向性不强,主题定位模糊笼统过于抽象或范围过于狭小难以展开深度思考,导致实践教学要么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要么达不到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辨和解决的要求,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二是主题陈旧,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主题总是停留在校园问题上,而未真正触及到校园外的社会问题,实践教学不敢走出“象牙塔”,使得课程实施变成理论教学的变相翻版,比如观看视频、写观后感、讨论等。三是主题跟风严重,存在千篇一律的风险,比如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实践教学,存在主题设计雷同,缺少深入思考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本身的在地性、群众性和时代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实际上,习总书记关于思政工作的这段讲话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思想遵循。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高校扎根于祖国土壤、成长于不同的地域环境,自当服务于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社群化、部落化渐趋流行,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需要在通用性和特殊化之间找到平衡。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还存在问题:一是以“一刀切”的方式将全国性的宏观叙事作为主要内容,与地方性故事结合度不高或脱节。二是以学生关注的共性宏大问题为主,而没有考虑职业规划、心理变化、能力发展等这些个性化的要求。三是过分强调思政课本身的理论内容,而没有较好地结合学生的专业性。这就导致教学内容设置过于注重通用性,缺乏针对性。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不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教学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然而由于一些办学的历史原因,高校思政课仍然普遍面临师生比不足的问题,大班教学在不少高校仍然还是主要授课模式,学生数量多、教师教学任务重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常态,这就使得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成为理论课教学的附属品,“强化个体感知践行的‘精细’要求与大班集体授课‘粗放型’方式的现实是实践教学中最突出的一大矛盾。”[5]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课时安排上,虽然很多高校在教学计划有一定量的实践教学学时安排,但其实际实施却成为理论教学在时间充裕之下的安排,即在保证理论教学能够完成的前提下抽出少部分时间安排实践教学。二是在实施形式上,实践教学实际上以课堂实际教学为主,与实践的性质和要求相去甚远。三是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甚至还摆脱不了理论课堂教学的窠臼,比如多以辩论、讨论、演讲的方式组织教学,实际上仍然还是教师“一言堂”。实践教学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学方式的简单粗放与学生的个体感知精细化不相匹配。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认识,课内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共同构成统一整体。“实践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情感的温度和视野的宽度,而任何理论教学都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必须通过实践的方式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6]实际上“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不单指校外社会实践教学,而是涵盖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等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各种实践活动,需要各部门和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全面的日常性的教学形式。”[7]主要表现为:一是“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还未形成,尤其是师资结构仍过于单一,难以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实践,导致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不高。二是实践教学理解过于简单化,把实践教学等同于课外活动,实践成果缺乏理论深度。三是囿于经费、安全等问题,课外实践教学出现走过场的倾向,缺乏搞调查研究的必要时间。
考核评价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兼具教学成果检验和教学改进的功能,实践教学评价假如没有形成独立的评价体系,就难以正确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同行专家为改进教学评价体系作出了重大努力,但是教学成效和评价的脱节问题还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深究其因,一是评价没有系统性,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二是评价环节之间的衔接度不够,尤其是没有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而以最后实践成果报告为最终的一次性评价。三是评价核心指标不突出,大多采取模糊打分的方式进行评分,使得高质量的实践成果出现错选、漏选的可能。
以校政合作为契机,主动走出去与相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共计9个:文山军史馆、文山州博物馆、文山烈士陵园、楚图南故居、红色洒嘎竜、王有德故居、老山主峰、麻栗坡烈士陵园、丫呼寨革命老区文山县民主政府纪念馆,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捷可靠的教学实体载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合格评估验收为契机,成立老山精神与国防文化研究中心,取得一系列理论成果,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需要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较好、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需要加强对老山资源的研究,不断挖掘老山特色教学资源。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以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为着力点,自觉培养专门、专业、专职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打造校内老、中、青梯次的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建起了一支校外专家、英雄模范、校内教师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优化师资配置,形成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相辅相成的教学团队。聘请马工程首席专家张建国为客座教授、聘请王曙光大校为客座教授,目前积极争取杜富国为客座讲师。二是积极用好优势教学资源,扩展教学内容。邀请著名战斗英雄史光柱、安忠文、老山英模王曙光、刘海洋、胡国桥和著名演讲艺术家蔡朝东作英模报告,用榜样构建实践教学正面引导和激励机制。
采取理论教学、校外现场教学、实践教学调研、反馈交流等教学形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校内课堂与校外现场体验结合,理论引导和情感认同相融合,知、情、意有机统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力。
第一,认真开展理论指导。理论指导主要是解决学生“知”的问题,为学生独立开展调查提供必要的理论储备,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和自发性。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围绕主题实践教学,从历史逻辑、理论底色、实践价值阐述老山精神的形成、理论品质、时代意义,将红色经典与最新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融合中寻求体验,做到课前理论辅导有深度、有温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 邀请英雄进校园作报告,重在解决学生“情”的问题。先后邀请老山战斗英雄史光柱、安忠文、王曙光大校、胡国桥大校、陈瑞明老兵等到校给师生作报告。与英雄面对面,听英雄的故事,听老兵成长的经历,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增强了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第二,规范校外现场教学。校外现场教学重在解决学生“意”的问题。跟随老山战斗英雄亲临战场遗址,开展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情境体验中树立担当作为的信念。出发前学校领导动员讲话、授旗,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敢于担当使命;到老山作战纪念馆进行史情、战情教学,了解老山作战的背景、过程,思考老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到麻栗坡烈士陵园进行情境教育,通过祭奠英烈、缅怀英烈、诗歌朗诵、情境教学、瞻仰烈士墓、小组交流,在情境体验中树立担当作为的信念;到老山主峰重走战场遗址,通过老山主峰碑内涵诠释、学生代表诗歌朗诵、以青春名义向祖国告白等活动,开展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到天保口岸开展国防教育,通过瞻仰国门、界碑,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第三,抓实抓牢实践教学调研。实践教学调研重在实现理论升华。学生在搜集资料、理论教学、校外现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提炼,完成实践教学调研报告,指导教师对报告进行指导,学生再认识、再修改,不断反复,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第四,精心组织反馈交流会。反馈交流重在解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馈”的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一是现场教学结束后,老山英雄与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座谈交流,学生结合自己的调研报告,在班上作分享交流,以此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反馈”,使知、情、意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二是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现场点评,专门针对“老山精神”与学业规划、能力发展的融合给出具有价值的指导意见,促使革命精神嵌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第五,严格过程管理。从课堂教学到校外现场教学,从出发动员到总结交流,全过程实行有效组织和有序规范的管理。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意义、方式、流程及时间安排;对现场教学安排教学指导小组,强化组织管理、纪律要求、教学要求;对学生参与互动的环节,如诗歌朗诵,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制定实践教学活动手册,人手一份,让学生全面了解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第六,实践教学评价纳入课程整体评价。实践教学考核占课程平时考核的40%,评价依据主要是遵守纪律情况、反馈交流情况和实践教学报告质量,由任课教师最终作出定性评价。
形成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教研室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主导,制定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主题、时间、流程、教学要求、评价方式等,并组织教学实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保证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内外联动,协调和落实实践教学基地相关事项,全员参与对学生的过程管理,提供人员、后勤保障;学校层面领导重视,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搭建教学平台,保障经费投入,提供平台、经费等保障。
红色文化资源强大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已得以明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升立德树人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红色文化资源在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革命精神的同时,也面临语言、气候、风俗、地理、历史等的差异,这些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红色文化的理解,这是思政课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教学面临的现实障碍,这就需要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地方特殊性来丰富和补充具有普遍意义的宏大叙事。作为边疆地区高校,把劣势变为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和区位特点,把“老山精神”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融合,以实践教学创新为突破,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一是用具有乡土乡音的战斗英雄来诠释革命精神,通过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故事来阐释理论本身。二是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嵌入性特点,鼓励寻找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使得高大上的革命精神融入学生生活,引起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同时,发挥课堂、校园、讲座、实践教学基地、小组讨论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功能,通过“知、情、意”的统一,实现对学生行为自觉的引领。课堂教学重在解决学生“知”的问题,英雄进校园作报告、讲座,重在解决学生“情”的问题,校外现场教学重在解决学生“意”的问题,做到全景育人,帮助学生在交流反馈中,完成了自我教育。
育人理念的革新必然要求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为了实现“老山精神”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老山精神”这一红色资源在思政课的时代性,教研室明确规定,把老山精神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在每学期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都有明确的教学要求,使实践教学达到主题化和具体化相统一,解决实践教学内容散发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实践教学主题围绕课程教学重点,紧扣时代脉搏,打通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之间的阻隔。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8]我们研究、发掘、运用这些红色基因库,把英雄故事讲好,把革命精神讲透彻,并不是对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用革命历史和文化来解释当下、指导实践,使红色基因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去。从2016年至2019年,先后开展了“弘扬老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弘扬老山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老山精神,践行使命担当”主题实践教学。讲好思政课,离不开丰富、有特色的教学资源。老山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丰富、最生动、最鲜活的红色基因,是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资源。把“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使选题既具有思政课的一般性特点,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构建立体化、多渠道的实践教学形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校内课堂与校外现场体验结合,理论引导和情感认同相融合,实现知、情、意有机统一。把校内课堂教学、校内课外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有请进来,又有走出去;既有理论学习的深度,又有情感交融体悟的温度,增强了思政课的广度和深度,是对构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培育模式的有益探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有效尝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9]利用老山红色资源和区位优势,以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为主,与英雄面对面交流,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亲和力,让教学活起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使理论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召开动员大会、举行授旗仪式、强化纪律教育、规范过程管理、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构架严密的监督指导反馈流程。保证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流程管理必须到位。成立实践教学组织领导小组、现场教学指导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对实践教学进行流程管理。对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从课堂到课外,包括理论教学、听报告、校外现场教学、小组交流、撰写实践教学报告、意见反馈等,全程进行指导和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对“老山精神”的研究和运用将会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深化、丰富,充分实现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