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顾大刚,邹茜
(贵阳学院,贵州贵阳 550005)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如何让地方高校培养合格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是一个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新的历史时代,传统的按专业培养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强化基础、 淡化专业、 拓宽培养口径,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带来教育质量的问题,高校如何解决大学生“做人”问题非常迫切[1]。
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综合素质,为了解决目前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做人”问题。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实施高等教育可以起到拓宽基础、沟通文理、增强能力的作用,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置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应有重要的地位,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予以重视[2]。
(1)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实验模式进行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此环节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以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意识,使得学生从会做到能做。
(2)我们需要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的模式以及进一步的教学体系,我们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我们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一致性,这样使得我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能够培养出符合地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3)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优化,逐步实现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实现以实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4)为了提高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相关实验课程中的动手、动脑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应用型实验课程为基础,设计驱动型课程教学,以期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对课程进行改革。
(5)我们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推广,期望能在计算机应用、大数据、软件工程等课程中进行推动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人才培养需要以实验为培养核心,实验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工作者的看家本领。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材,尤其是基础网络实验教材可供选择的很多,而且版本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仔细探究后发现,其教材内容都大同小异,几乎无创新和改革。而且内容没有随着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进行改进,比如,很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材在设计实验时还经常使用老式网线调试装置,沿袭了十几年前的教材和当时的实验技术手段。同时实验内容设置上不贴近生活,感性不够,失去趣味性[3]。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类专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计算机类专业(软件、硬件、网络、语言、通信等专业)学生实验技能、提高研究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1)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引入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用构建理论指导教学过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基础实验阶段主要采取实验室开放,但是实验不开放。在综合网络实验和专业设计性实验阶段,既进行实验室开放,又进行实验开放。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传授模式,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对等的讨论引导学生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有效的利用网上资源,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教学,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
(2)优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实现共享,应对资源匮乏。
改变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流程,建立基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实验室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挤出资源添加真正匮乏的实验平台,做到一举两得,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资源匮乏问题。同时建立综合和专业设计实验教学平台,以保证开放性实验的进行[4]。
(3)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应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实验评分规则。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应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兼结合实验教学团队。
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科研,组织教师培训和实验教学改革,建立优良的实验教学中心交流,建设一支适应当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专兼职结合的实验教学团队。
高校需要将实验教学放在日常教学的重要位置。因为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很直观的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所以在地方性高校中,许多学校加大了实验设备及教学场所的投入。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很多学校注重了教学设备的投入,而教学的方式及教学的理念没有跟上,这就导致了由传统观念制约下的设备没有能够最优化的使用和调配。这些年我们国家大力发展高校教育,所以很多高校大量购买了实验设备,大量增加了学生规模,但是由于设备没有能够有效地、 最大化的使用,使得教学资源紧张,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特别是一些对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需要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这些学科的教学资源紧张、教学的效果下降。这就需要教师对相关的教学与实验进行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是一门动手、 动脑要求较高的课程,学生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验证,而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学生按照教师拟定好的教学大纲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实验、课后作业,也就是学生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实验,根据已有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按照逐步完成操作。学生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很难理解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更难以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良、创新。这种实验过程很难培养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能使学生记住实验步骤和方法,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有限。
通过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能培养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严谨与认真。但是现在社会,特别是一些地方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他们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高校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这部分能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不能停留在“照单抓药”式教学上,需要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让他们深刻了解:实验的要求、实验的目的。而实验验证方法则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自由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5]。
比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和教师的实验教学侧重于对学生单项技能验证,比如,网络水晶头的夹线、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实验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要是验证水晶头是否接通、网络通信是否畅通,而没有进一步去了解水晶头里面线排列缘由、没有了解通讯的分析原理、 没有进一步掌握实验的完整知识点关系。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对其通讯实验进行验证,只关心结果,而不注重其实验的原理及来源,这是由于学生缺乏一些中间环节的知识点,缺乏将这些知识点串接起来的综合学习。所以我们在设计实验教程时候,需要考虑将学科的知识点系统的、综合的进行设计,将他们串联起来进行实验培训。这样的实验能让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点,能将这些知识点联合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或产生求索的欲望,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6]。
地方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需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更新、创新我们的教学内容、方法,按照多层次、开放化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在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这个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能够助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及绩效进行评价,保障实验室资源的高效使用,是地方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改革重点,所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是基础是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使得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需要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整体出发,构建依附于课程重要、完整知识点的实验验证教学课程,从理论指导、实验目标培养、实验环节的问题提出与解决、综合实验环节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通过这样的手段提高学生对多本课程的认知,也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文献及厚实基础,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方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服务本地经济发展,所以我们需要以服务地方产业为出发点,进行实验教学的结构、内容改革,以人性化教学为导向,将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出符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发挥本校的实验设备优势,进行实验教学的设计与设备多层次优化,设计创新型的实验课程体系。
(3)需要设计以实验室教学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开放示范中心为导向、以实验教学管理为关键的实验教学综合平台系统。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合理、优化的实现教学的软、硬件教学资源合理使用。
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课程的实验与实践,提高人才的动手、动脑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科性质要求培养学生极强的动手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验、 实践能力。所以我们通过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分析,找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要点、难点,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按多层次、开放化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学,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