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苗 李中杰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原创的文化类节目,它以诗词为本,不断用时代的眼光来挖掘文化内涵,探寻中华文化的根基,在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倾心打造的一档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到2020年已播出五季。节目于2016年2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该节目的基本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诗词歌赋的赏析与比拼,进而达到全民共享诗词之美的效果,学习古人的智慧,品味古人的胸怀。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而它的成功不仅是因为符合时代的主旋律,更重要的是其展现的节目特色。
1.立足传统文化,方式朴素淡雅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是能够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被人们赋予特殊意义而被广泛认可的标志物”[1]。与《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样,《中国诗词大会》立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让对国人影响深远的诗词歌赋在艺术舞台上亮相,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寓教于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代诗词,学习古人智慧。这样独特的创意、新颖的表达方式,加上节目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在同一类型节目中可谓是独树一帜。所有的参赛者先作简单的介绍,拼的都是自身的硬实力,绝无迎合大众审美之嫌,呈现出朴素淡雅的风格,赋予了节目必不可少的迷人色彩,备受观众赞赏。
2.流程新颖奇特,参与人数众多
《中国诗词大会》的流程一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个人追逐战,台上的参赛选手和台下的百人答题团回答同一个问题。具体的规则是,台下的百人答题小组未答对的人数总和计为台上参赛选手的答题得分。每人都可以作答九道题,参赛选手共有四人,通过比拼留下得分最高的一位选手。第二个环节是参赛选手各尽其能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台下答题得分最高者和在个人追逐赛中得分最高者轮流说诗吟句。在限定的一个概念词中,一人可以回答一句,答不上来则视为失败。第三个环节则是对擂比赛,以抢答的方式进行,优先获得五分的参赛选手获胜,其他选手视为失败。流程和环节新颖奇特,台上、台下甚至银幕前的观众都可以参与互动,激发了观众的兴趣。
3.做客嘉宾阵容庞大,文化底蕴深厚浓重
《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是董卿,嘉宾为康震、郦波、蒙曼、王立群四位专家。他们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中国古诗词的解读,乃至与参赛选手的互动都看起来游刃有余,合理且不违和。其中,董卿的表现更是备受赞誉。她不仅有着高学历,而且有着多年主持电视节目的经验。在节目中,她很好地扮演了一个桥梁的角色,连接各方主体,让整个节目看上去连贯风趣。
4.视觉效果大气磅礴,细节处理精致细腻
《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注重视觉效果,细节处理精美细腻,以蓝色调为主打格调,将古风与中国特色掺杂柔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为例,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内容涵盖豪放、婉约、边塞、田园、咏怀、咏史等诗歌类别,参赛选手所作答的题目几乎全部来源于中小学课本。为营造出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力的现场,节目还运用了音乐、动画、舞美等视听手段。在细节的处理上更为用心,不管是前期的镜头还是后期的配字,都呈现出雅韵、格调的风格。在视觉效果和细节处理上所下的功夫,都让这档节目显得大气磅礴,极具观赏性。
对于文化综艺节目来说,政策的扶持是优质的土壤。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大卫视不断提高创新水平,致力于打造传统文化和综艺模式相结合的运作平台,为观众推出一个又一个关注文化与情感的优质节目。
通过电视综艺,对社会风气、大众审美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进行引导,是近几年来政府的管理方式之一,原因在于用文化综艺这种更贴近受众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与传播正能量。为了响应“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的号召,以央视节目为代表的文化类节目,以培育时代新人、振兴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形象为主要原则,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其中,《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竞赛和点评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对经典诗词的选择、吟诵、解读,让观众能够在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中品味古代文人的聪明才智与诗词的独特魅力。
《中国诗词大会》能够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离不开团队的精心策划[3]。节目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由康震、郦波、蒙曼、王立群四位专家组成专业评委团队,这就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性。这一节目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央电视台是中国一流的新闻媒体机构,在舆论宣传方面和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节目一经播出就凭借央视传媒龙头品牌效应、节目本身独具特色的创新立意以及优秀主持人的加入吸引了大批观众,最终赢得了口碑,收视率也大大提高。
受众需求是文化传播的前提,有需求才有市场。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广大民众不再只满足于物质的充盈,而且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使自己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诗词大会》重磅推出,节目以中国古代传统的诗词歌赋为载体,内容涵盖田园、边塞、山水、鱼鸟、思乡等文学体裁,且大都出自中小学的语文课本。这一档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引发了学习中国诗词的热潮,提高了国人文化上的优越感。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世界各国人们的传播热情、探索兴致越来越高。我国文化一向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支持各类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以正能量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诗词大会》将诗词歌赋活学活用,带入现实生活之中,无论是台上的参赛选手还是荧幕前的电视观众,都感受到了中华诗词的独特魅力,这类文化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人学习国学的兴趣。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中华诗词的魅力所吸引,在唐人街、孔子学院甚至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都被中华诗词的魅力吸引而驻足。这对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异国文化沟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国人的文化自豪感也会因此得到增强。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优秀传统文化必然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们会突破书本的桎梏,逐步与图像、动画、音乐相结合,让苦涩难懂的文言文跨越时代的藩篱,飞入寻常百姓家,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搬上荧幕的《中国诗词大会》,促使传统文化与时代更加契合,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古今文化互动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当代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不论是题目的立意还是舞美的设计,都在无声宣传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整个节目中,选手通过比赛的方式切磋诗词,这能够让观众对中国的国学和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
塑造文化品牌不仅要着眼于国内,更要让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要想让中华诗词成为和“长城”一样的中华民族的“名片”,就需要国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特色的方式让世界人民充分了解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塑造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随时代而变革、因变化而创新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可以通过打造精品节目、塑造别样的记忆形象和创新形象来实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为在新时代塑造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一个范本。一方面,节目做到了将文化与趣味融为一体,以一种新的形式绽放传统文化的活力,让中华诗词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张“名片”;另一方面,节目通过中华诗词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魅力,从而真正认同中华传统文化,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承,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良好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源。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对国家发展十分重要。故而文化发展需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接轨。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不断挖掘经典诗词内容,创新比赛形式,让观者深层次感受诗词的魅力,引起观众共鸣,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使中华文化得到更好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