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特征及社会功能分析

2021-03-07 15:45刘芬彭建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对歌水族赛马

刘芬,彭建兵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在民俗文化的变迁过程中,节日文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民族文化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水族的节日众多,主要有端节、卯节、敬霞节、苏宁喜节等。节日文化所具有的稳定的基本特征在其社会功能的不断强化下,深化了民族民俗文化的内涵,使得民族认同、民族团结在节日活动的实践中进一步凸显,推动着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1 水族节日文化概述

水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说到节日,我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的传统节日,这是互不相同的。但有的节日,却是我国许多民族的共同节日。”[1]水族的传统节日,除了有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七月半等节日外,主要有端节、卯节等节日,但没有形成全民族统一的传统节日。“各地的节日不尽相同,主要的传统节日有端节、卯节、额节、荐节、苏宁喜节等。这些节日均是平行的,并不交叉过节,即是说,过端节的水族不过卯节、额节、荐节,反之亦然。”[2]端节、卯节、苏宁喜节、敬霞节是水族的重要节日,其中又以端节、卯节最为隆重,是为年节。

1.1 端节

端节又称“瓜节”“借端”,是水族的新年。它是按照水族特有的水历推算出来的,从水历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农历八月至十月之间),水族村寨依照传统,分七个批次过端节,共49 天,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端节是水族祭拜祖先、庆贺丰收、辞旧迎新的隆重年节。端节的主要活动有祭祖、赛马、打铜鼓、端坡对歌等。祭祖的祭品主要有鱼包韭菜等,丰富多样。打铜鼓是端节的重要活动,一般与祖先祭祀活动联结在一起,在新年来临之际拜访亲友、乡亲时也多击打铜鼓。端坡赛马是端节的又一项重要活动,一般在午饭之后开展。赛马的场所被人们称为“端坡”,是一个固定的地方。赛马时,骑手们策马扬鞭,从山谷冲向坡顶,谁先到达,谁就是胜利者。“据了解,1988年,三都水族自治县体委正式建立赛马协会,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使端坡赛马日益规模化。”[3]端坡赛马充分展现了水族独特的赛马文化。

1.2 卯节

卯节,水语称为“借卯”,意为“吃卯”,又称为“歌节”,在水历九月或十月(农历五月至六月之间)内的卯日举行,节期四天,在水族聚居的不同地区分四批过节。依据水族传统,过端节的地方不过卯节,反之亦然。“过卯节的先后和地方,水族民歌是这样唱的:‘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的卯;第三卯,水扒、水浦的卯;第四卯,九阡卯。九阡宽,吃卯殿后’”[4]。卯节的主要活动有祭祖、卯坡对歌。水族人民在卯节期间祭祀先祖;举行隆重的祭稻仪式,由妇女主持,以祈求风调雨顺。水族在卯节期间供奉“卯”字。在卯节到来之前,水族就会在卯坡树立“卯”字图案的石刻雕塑,以供人祭拜。卯节被称为“古老的东方情人节”。卯坡对歌是该节日的主要特点。卯节是水族人际交往的大好时机,是年轻人交朋结友、谈情说爱的社交空间。

1.3 苏宁喜节

苏宁喜节,水语称为“四月丑日”,又称为“娘娘节”或妇幼节、儿童节。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和勇村、恒丰村与独山县塘立乡部分村寨,在水历四月(农历十二月)丑日过苏宁喜节。苏宁喜节的主要活动是敬奉娘娘神(生母娘娘),这是水族为祈祷妇女怀孕生子的生动体现,属于生殖崇拜范畴。节日当天,人们布置正席、副席两个席面,正席供奉娘娘神“尼杭”,副席则是用来供奉野鬼“牙却”,希望她不要去伤害儿童。苏宁喜节的祭祀活动一般由当地老年妇女主持。节日活动中,水族妇女极受尊敬。当天的节日活动参加者多为妇女、儿童。苏宁喜节体现了水族人民尊敬妇女、爱护儿童的民族文化特点。

1.4 敬霞节

敬霞节又称“拜霞节”,与水族其他节日不同的是,敬霞节并不是每年都举行,各地相隔六年、十二年不等。敬霞节的具体时间由水书先生根据水书进行推算。“霞”是一块人形石头。敬霞节祭拜的是水神,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敬霞节的祭拜仪式主要有秘密祭祀和公开祭祀两种。敬霞节活动的开展,有着严格的仪式与组织。活动单位称为“霞组织”,每一个霞组织一般由12 个不同的支系、亲族或村寨组成,以股为单位对举行祭霞仪式承担一定的义务[5]。秘密祭祀是“敬真霞”,公开祭祀是“敬假霞”。“敬真霞”由各股秘密开展活动,“敬假霞”则是公开的集体祭祀活动,规模宏大,祭品的种类和数量与“敬真霞”的相同。敬霞仪式中有农耕祭祀活动。水族信奉多神,包括雷神、雨神、谷神等。水族希望通过祭拜农事诸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体现了浓厚的稻作文化内涵。

2 水族节日文化的基本特征

2.1 民族性

水族传统节日对水族人来说,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寄托方式。节日中祭祖,既体现了水族对祖先的崇拜,说明他们重视孝道,又展现了水族人民注重宗族伦理关系的一面;在节日中祭祀神灵,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心理。水族的自然崇拜,与其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具有自身民族文化特点。端节、卯节、敬霞节等节庆活动的开展,别具特色,这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节日。水族端节等独特的节日活动中,赛马是亮点,端坡对歌是特色,体现了民族性特征。

2.2 区域性

水族传统节日具有区域性特征。端节、卯节在不同的水族地区出现。过端节的水族不过卯节,过卯节的水族不过端节。“水族的节日有两类,一类是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另一类是在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苗、侗等居住邻近或杂处的民族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而过的节日,仅就节日的时间而言,水族节日一般是以宗族血缘来划分的地域节日,各地的节日时间不尽相同,其独特的、大的传统节日有借端、借卯、借额、苏宁喜节等。”[6]水族节日都有自己的特定场所。端节时赛马、对歌在端坡举行,卯节祭祀活动和对歌在卯坡开展。苏宁喜节在部分水族村寨被视为年节,但在其他水族地区则不太受重视,只看作一般节日。敬霞节的区域性特点表现得更为显著。过敬霞节的地方主要分布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以及荔波县一带。水族传统节日的区域性反映了水族内部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在节日文化方面的差异性。

2.3 传承性

作为民族文化的节庆活动具有传承性特征。水族传统节日是水族世代沿袭下来的民俗文化。节日文化的传承,不单在于节日本身,还涉及与之相关的民族习俗。水族传统节日在经历历史的变迁之后,至今依然深受水族人民的喜欢。这是民族文化认同的表现,体现了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传承性特点。祭祀仪式是水族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祭祖,是水族孝道文化的历史传承。水族是农耕民族。敬霞节等节日活动中,水族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祭祀仪式的展演,体现了农耕文化、民间信仰等有关民俗风情的传承,也表现了水族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传承。

2.4 开放性

水族传统节日是水族的节日,也是对外开放的节日。水族端节等节日活动中,其他民族的人员可以参加,水族并不排斥他们,甚至客气招待外来的客人。端节来临之前,大部分水族家庭会杀一头肥猪,以招待族内外的亲朋好友。赛马、对歌等活动,会有当地其他民族的人民参加,但还是以水族人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水族节庆文化活动走向开放化、社会性,这顺应了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和谐发展的逻辑进程,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端节、卯节等节日场景中,越来越多外地游客的出现,充分说明水族节日文化活动的开放性特征。游客参与到水族的节日活动中,享受民族特色节日所带来的欢乐。这一方面促进其他民族对水族节日文化的不断了解,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水族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从而推动水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2.5 多元性

水族传统节日在节日类型、节日活动内容、节日活动形式等方面丰富多彩。节日类型方面,水族传统节日分为端节、卯节、苏宁喜节、敬霞节、额节等节日。节日目的方面,内涵多元。端节是为了拜祭祖先、庆祝丰收、辞旧迎新。卯节是祈求农业丰收、娱乐休闲。苏宁喜节祭拜娘娘神的目的是为了祈求赐子,后代繁衍。节日活动内容呈现多元化特征,有祭祖祭神仪式、对歌、赛马以及走亲访友等内容,各具特色。水族信奉多神,因此在节庆活动中开展祭祀仪式时,分为水神、雷神、谷神、雨神等不同祭祀场域,而祭祀的仪式各不相同。端节祭祖时,分为家庭祭祖、家族祭祖。敬霞节中的祭祀活动分为秘密祭祀、公开祭祀两种形式。节日活动中,在不同的环节,参加活动的主体不同。祭祀仪式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端坡对歌者,多为年轻人。苏宁喜节中参加者大都为妇女、儿童。

3 水族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

3.1 传承文化传统

“民俗节日在中国民众农耕生活中经过了几千年的自在的、自发的传承,早已形成了世世代代传习不断的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完美和谐的特征。”[7]水族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传承文化传统的社会功能。端节将伦理道德思想传承下去,而赛马活动能传承水族奋斗、进取、勇敢等方面民族精神。敬霞节中重视公平原则,将优良传统文化予以传承,从而创造尊敬妇女、爱护儿童的和美氛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民族生态文化出现传承困境。节日里,懂得水书、水语的人越来越少,能主持祭祀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少。为此,需要以节日活动为纽带,加强水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水族节日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为此可以重点打造水族传统节庆活动,形成知名的民族节庆文化品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培养一批水族文化传承人才。可以在水族节日文化中融入现代化元素,加强创新,同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可以实施“互联网+”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促进水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发展。

3.2 增强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本民族成员关于自身民族强烈的归属感的自觉认知。水族传统节日通过丰富多彩、耳熟能详的节日文化活动,使水族人民产生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认知和广泛的民族认同。在端坡赛马和卯坡对歌等娱乐活动中,通过体育运动、民间游戏或对歌等不同方式,加强了水族人民之间的交流、沟通与联系,增强了个体成员之间的友谊,从而在整体上增强民族凝聚力。在节日活动中,水族一般会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会或分歧,趁着节日的机会,人们相互沟通,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3.3 促进文化建设

节日文化可以说是民族文化集中表现的核心。水族节日文化活动中,语言文字、民族服饰、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文学艺术、体育文化等元素充分体现,对于水族传统文化建设有益。苏宁喜节的祭祀仪式中,水族对善神娘娘神、恶鬼“牙却”分别祭祀,且祭品等祭祀规格不同,这反映了人们质朴的善恶观,对于族群善恶分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水族传统节日中,鱼包韭菜这道特色菜肴必不可少,这一方面体现了水族鱼崇拜的观念,另一方面则强化了水族农耕文化意识。端坡赛马是端节的一项传统活动。赛马活动的开展,既能增强水族人民的体质体能,又能提升其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端节、卯节等节日中的民歌对唱或者表演,既表现了水族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又增强了人们之间的感情,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有利。此外,水族传统节日活动中,服饰、饮食、文学等元素的充分表现,同样对水族文化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

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众多节日,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这一方面凸显了水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另一方面展现了水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水族传统节日文化承载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对歌水族赛马
赛马
对歌昆虫
水族敬酒歌
赛马比赛
向着各自的梦想奔跑——《赛马娘 Pretty Derby》
对歌
上帝的水族馆
跳跳龙失踪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水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