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悦 杨 鑫
“一片甲骨惊天下”,因为120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沉睡地下3000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2019年11月1日,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甲骨文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几代甲骨文研究者辛勤努力取得的成就,并且对长期从事甲骨文和古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甲骨文字的推广和教学,目前除对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和内容通过文化课程进行普及外,融合中国书法和甲骨文字两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甲骨文书法教学,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传承和推广方式。
作为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成熟、成体系的汉字,甲骨文主要是契刻文字,也有少量朱书、墨书的发现,上面清晰的笔锋反映出毛笔书写的痕迹,种种考古迹象表明,商代毛笔的简册书写已是常态。考古发现的近16万片甲骨片上的甲骨文字已经具备一定的毛笔书法的书写规则,字与字之间有有着均匀的排布和间距,或横向书写,或竖向书写,或根据甲骨空隙书写,其习刻文字的书写尤其排布规整,甚至有的出现了刻意刻出的竖格。五期甲骨文不论是第一期的大字随性,还是最后一期的小且熟练,字距和文字大小均均衡有序,这种规整有序的书写规则与章法的布局对于后世的书法形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现在的甲骨文书法是以甲骨文字形为基础,以毛笔书写取篆书笔意为表现方式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当今的甲骨文书法正在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独立的书法书体形式,被大家广泛的认可,并且也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进行教育传播。清末民初的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在收集研究甲骨文之余,都先后将已经释读的甲骨文字集成楹联、诗词书籍。现代的潘主兰、刘顺、王延风等上百位书法家,也在甲骨文书法方面略有建树,极大地丰富和推动了甲骨文书法的发展。甲骨文书法随着甲骨文问世后应运而生,并在社会和政府的推动下日渐发展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现代书法形式。
甲骨文书法主要因循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进行书写,目前共发现4500多个甲骨文单字,已释读文字有1500个左右,得到学界共识的共1000多个。甲骨文书法创作首先就要正确书写甲骨文字。对初学者而言,首先应该学习并掌握这些得到学者共识的甲骨文字,一定要关注并使用最新的考释成果,不可随意造字。目前我国影响力颇大的兰亭奖评审会在对投稿进行评审时,第一轮评审就是对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用字进行严格审校,所以在甲骨文教学阶段必须选对甲骨文字。可以参考的工具书有:刘钊的《新甲骨文编》、高明的《古文字类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等。
甲骨文字是契刻在龟甲、兽甲上的文字,主要是由贞人刻写的占卜内容,所以在甲骨文发现之初,刘鹗在《自序》中说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后又称作“龟甲文”“龟版文”“殷契”“契文”“龟刻文”“甲骨刻文”和 “甲骨刻辞”等。现今甲骨文书法则主要是用毛笔书写,所以在书写时与其他书体的用笔有所不同,既要在临摹中寻找毛笔字的笔意,也需要体会殷人刀刻文字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开始习练甲骨文书法之处,对甲骨文拓片进行反复临摹,首先要同甲骨片或是甲骨拓片上的文字一致,再进行笔意方面的新探索,形成自己的新的甲骨文书法风格。
因为甲骨文字主要是用作占卜的,占卜的内容主要是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覆盖内容较窄,以俗体字记录为主,且目前公认的可以释读的甲骨文字1000多个,单用这1000多字进行书写应用是远远不够的。王宇信认为在进行甲骨文创作时,文字不够用也可以造字或者借字。造字主要通过分析甲骨文字的偏旁结构,也就是参考对文字解释时所用的“从……从……”,例如“码”字是近代汉语出现的文字,没有古文字写法,解释为:用作表示数目的符号和工具,从石,马声。此字就可以借助其偏旁“石”和“马”,造出供甲骨文书法写作的文字形式以供使用。工具书可参考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如果一些文字无法使用偏旁分析,也可以借字,从距离甲骨文产生时期较近的文字中借,先是金文,如果没有,还可以从简帛文字、玺印文字、陶文、货币文字等去借,最后加入甲骨文书法的书写特点,暂且一并使用。
甲骨文字是以刀契刻而成,既有方折又有尖细形态特征的早期汉字,学习应用需注意金属刀具与软毫毛笔书写效果的差异。虽然书写材质都同样光滑,刻和写同样都是线条为主,但是表现手法一则为立刀的刀锋,一则为毛笔,要表现出立刀刀刻的流畅、富有弹性的线条,毛笔书写需要以中锋书写为主,在表现出契刻之神韵的同时,可以加上一些篆书的笔意。还应注意把握好中锋与侧锋的交互使用关系。在一般情况之下,以中锋为主,以侧锋为辅,但也不能苛求每笔皆是中锋。
在甲骨文的书写过程中,要注意执笔取直,这样能更好地以中锋行笔,这样顺势使转,笔锋着纸后用笔可以有逆行的态势,最后涩行杀纸为止。
一般书法进行书写时大多是逆锋起笔,继而回毫健行。而在甲骨文书法书写时,需要注意顺应刀笔文字的写法,当然逆锋行笔后折回转入再行折回效果也可使用,但涉及具体情况时应该视具体内容再使用不同的书写技法,还要注意,起笔之时形状可方可圆,如需入锋起笔,用笔方法需要多加临摹、研习。
甲骨文书法的用笔收笔手法也同样重要。需要根据每个字的结构,点、面的不同选用用笔方法获得不同的效果。如果刻刀文字呈现效果,通常运笔以凝重干净、保持内敛为主,在行笔的着墨点集中笔锋后,顺势出锋收笔,当锋至笔端,才会出现满意的线条效果。但涉及具体文字,还要同文字书写和章法布局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写出良好的效果。
汉字是音形意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甲骨文字中象形字很多,极富表现力。如马写作 (合集6624)、虎字写作 (合集37362)、犬字写作(合集738正)。每一个单字都像是一幅简笔画;会意字如:集写作(合集17867正),表示小鸟归林,集合树上;射写作(合集698正),表示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安写作(合集33561)表示女子于家,安定安全,极富内涵美和形态美。据有关专家统计,甲骨文中独体象形字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他会意、形声、指事三种造字方式也都依托于象形字。汉字构形之美以及传承至今的传承之美在甲骨文中表现得极为充沛。在甲骨文的学习中可以深刻体会大美汉字,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甲骨文和中国书法是极其重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甲骨文书法创作把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中国书法的多样化发展和传承,也促进了甲骨文文化的科学普及,在中小学校开展甲骨文书法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民族自信、民族文化的传承。
甲骨文的象形性使得小学生在初识汉字时,能有效地同实物形态相结合,提升汉字的学习效率。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甲骨文知识,认识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造字本义,对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古文字知识向来属于象牙塔中极少数人学习的知识,通过书法的普及带动甲骨文的学习,能使古文字“活起来”,进而使得甲骨文的研究工作“有人做,有传承”。
甲骨文书法的教育是对古文字学的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传播方式,对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甲骨文书法的教学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注意要把甲骨文基础打牢,习书时注意同传统书法区分运笔方式。文字文化的学习万不可有一蹴而就的想法,要专心、细心、耐心,这样对于个人也可以达到拓展思维维度,修身养性、内外兼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