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法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究
——以基础法语教学为例

2021-03-07 11:11阮滢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法语跨文化交际

阮滢瑛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其方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结果是创造新生态、形成新形态[1]。基础法语是法语专业学生初级阶段的主要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到二年级的法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需注意的是,初级阶段在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之时,应当将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基础阶段教学的全过程,充分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新的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课程改革、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新的契机。

1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不同的语言除了词汇、结构不同之外,在不同语境下词语的含义、包涵的文化信息都是不同的。例如,在表达“和朋友出去玩”或“去朋友家玩”时,中国的学生会按照中文习惯表达为 “s’amuser avec son ami dehors”或“s’amuser chez son ami”。然而,虽然字典给出s’amuser 的中文意义是“消遣;自娱,游乐”,但在与法国人交谈中使用“s’amuser avec qn.(与某人玩耍)”时,如果“某人”是成人的话,人们往往认为是和交往对象去约会。准确的表达应为 “sortir avec son ami”或“rendre visite à son ami”。在该语境下无须译出“玩”或“娱乐”对应的词,因为它们的意义隐含在法语表达中。

为了减少或避免类似以上的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文化信息交换”。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2]。有学者总结前人的理论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了“知识(认知)因素、动机(情感)因素和技巧(行为)因素[3]。其中,知识(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对交际对象国家各种情况的知识。这种知识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要求学生对交际对象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动机(情感)因素则主要指对他国文化的所持的态度,包容、开放、尊重的态度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而浓厚的兴趣是重要的动机因素;技巧(行为)因素则主要指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是将认知、情感因素转为实际交流的能力,即能够灵活运用跨文化知识减少、避免交流障碍,规避或化解交际中出现的文化冲突[4]。

需指出的是,语言能力作为沟通和交流顺利进行的工具,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信息纷呈而至,学生拥有了更多了解世界的途径,但也难免被一些夸大歪曲的信息迷惑。因而,除了扎实的外语功底、对他国文化有较好的了解之外,还应当要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在跨文化交际中展现出中国精神”[5],在对本国和他国文化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甄别各类信息,提取精华,去除糟粕,“以价值观自信进行对外交往”,实现“‘和而不同’的文化交流。”

2 基础法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基础法语课程因受传统课程模式、学时、短期教学目标等的影响,经常重视句子、语篇层次的分析,而不够看重其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忽视了基础阶段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到高年级再行强调,学生必然有些无所适从,甚至继续忽略这一能力的增强。目前,在基础法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法语国家与地区的文化理解停留于表层

受课堂时间、教师个人知识储备、学生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对法语国家与地区的文化介绍时,多停留于介绍表面现象、风俗习惯等,而忽略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历史、地理等因素,使文化知识变成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导致学生的文化知识零散、片面,较难树立一个较为立体、丰满的法语国家或地区形象。

2.2 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从丛于2000年发表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首次提出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6]。这种现象在目前的法语基础阶段教学中仍存在:一方面,大部分的教材内容中着重于介绍与法国相关的知识,而少有篇幅提到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知识安排上也较少涉及该方面。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忽略对本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既不利于进一步语言兴趣的培养,也影响了文化自信的树立。“在中西文化交流这个问题上,走得出去、拿得回来固然重要,但拿得出去、走得回来也同样重要……懂得内观自省,我们在看外面世界的浮华时才不容易迷失,或者一时走失迷途也找得到回家国的方向。”[7]

2.3 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重视

首先,语言能力不扎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未能真正体会中、法两种语言的语句在词汇、句子、篇章等层面的区别,忽略法语俗语的学习;其次,受中学阶段语言学习习惯的影响,许多学生常抱着“通过考试”的功利目的进行学习,而未能意识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沟通、交流,从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再次,在对待两国文化的态度上不够包容、理性、客观,曾有教师在课堂上介绍法国奢侈品文化时,学生不屑一顾,另外也有学生带着“滤镜”看外国文化,过度美化外国形象,这无疑是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最后,学生未能正确、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自觉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表现在不了解相关的学习平台、 课余时间拓展阅读较少,对法国文化或用法语介绍中国文化的兴趣不够浓厚等。

3 基础法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目前基础法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措施,以期引导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3.1 在教与学中树立跨文化交际理念

一方面,教师首先要树立跨文化教学理念,把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基础法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法语表达能力,还应善于将法语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文化导入到课堂中。同时强调不同国家有本国的民族特色文化,而文化因素对语言表达与应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强调不同文化各有千秋却没有高低之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积极、 开放、 客观的态度看待并学习本国和外国文化,激发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培养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涵的内容有所理解,带着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深入课内外学习,鼓励学生与外国网友交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种平台和资源,辨别网络信息的精华与糟粕,在知识学习、思考与语言应用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3.2 建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互联网为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而新冠疫情下教学模式的转变也让我们对教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在基础阶段法语教学时,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将知识、动机、技巧融入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中,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拓展教学内容。

一是在教学中,除了学习课文的重要词汇、句型之外,介绍词语的文化意义、俗语的学习。例如,学习法语俗语être rusé comme un renard (像狐狸一样狡猾)、être bleu de froid(冻得发青)时,介绍动物renard(狐狸)、颜色bleu(蓝的,青的)与中文的意象相同;而entre chien et loup(直译为“在狼和狗之间”,实际表达光线模糊时分不清是狼还是狗,一般译为“黄昏”)、marquer d’une pierre blanche(直译为“用白色石头做标记”,实则因为“黑”“白”两色分别暗含“黑暗”“光明”之义,而古代的陪审团用黑色石头表明被告有罪,白色石头指无罪,白色石头被赋予了正面的含义,这个俗语则表达因好事值得纪念”),这些俗语源于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果不留心学习则无法通过字面意思判断其中文意义。二是理解课文之余,善于挖掘课文涉及的文化信息及背后的历史宗教等因素,对比中国相关的文化现象,并通过练习、讨论、交际场景实践等活动感受文化差异对语言表达应用的影响。例如,在法国,小辈得到同意后可以直呼长辈(叔伯、爷爷奶奶等)的名字,这种较为常见的现象有部分原因是受启蒙运动以来自由、 平等观念的影响,同时许多人觉得晚辈直呼长辈名字显得更为亲密;但在中国,受儒家传统“伦理关系”思想的影响,“尊老爱幼”深入人心,直呼长辈姓名较为罕见,可能被视为无礼。三是互联网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课外的学习机会,教师除了要积极使用互联网拓展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引导学生自觉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会获取有益信息。

(2)建立教学平台。

课堂内容的拓展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发布。一是将课文主题内容相关的法国文化知识、中法文化知识的对比、 法语俗语等相关文化内容录制成独立的微视频,提前发布于网络课程平台,以课前预习或课后拓展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并且设置任务点,以从后台了解统计学生是否已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在微视频后设置客观题、填空题、讨论题等内容加深知识理解。例如,进行俗语解析后附上客观题,让学生从不同选项中选出该俗语的实际意义;再例如,介绍卢浮宫博物馆后,设置关键词回忆卢浮宫的相关知识点,并引出关于故宫博物院的中法关键词,附上相关学习资源和链接,再设定讨论题,提问学生故宫博物馆与卢浮宫博物馆在设立年代、藏品类别、博物馆本身的历史方面是否有类似之处,要求用法语进行回答等。三是设定模拟情景。一方面,设定对话情景,让学生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另一方面,预设交际情景,由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以对话的方式录制小视频上传到平台。互联网教学平台目的在于提供学习和应用的机会,从知识、动机、技巧三方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创新教学方式。

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应与线下教学互相呼应,线下课文讲授之余,可复习线上的文化知识,同时将部分线上的讨论、情景表演等在线下进行实地操练。一是线上布置的讨论题由小组课前利用互联网的文字、视频材料做好充分的展示,在课堂上展现。如《法语综合教程3》 的第8 课课文涉及到了男女社会不平等、妇女形象等问题,可以让学生从这方面入手介绍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对女性地位提高带来的影响,对比中法古代、现代的女性地位情况,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女权运动也是法国人崇尚自由、追求人权的一种体现,能对国内外“平等”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二是将线上布置的交际情景转移到课堂上表演并讨论,将知识、动机因素融入到技巧因素中,在行为上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通过对一些交际场景的讨论、 还原让学生注意到哪些言行可能会被认为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或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从而规避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完善评价方式。

评价方法上更注重过程性考核,将线上平台的答题、 讨论结果与线下的课堂表现、 课后作业相结合,既监督学习过程,也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思考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8]。从而提醒学生有意识地从知识、动机、技巧三方面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3.3 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教师应学习网络技术知识,熟悉授课平台的各项功能,包括录制视频、视频上传、建立班级、作业布置、小测等实操技术,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其次,教师应深刻地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充分了解中法两国文化,并教授课程内容时自然地融入其中;最后,教师需在众多的互联网资源中去杂存精,精心设计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听讲座、参加培训等方式学习互联网应用技术;同时通过互联网资源、图书资料、出国访问学习等方式提升对两种文化能力的认识,言传身教,以自身对文化的热情带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只有教师自身的水平、能力、修养达到了应有的层次,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在基础法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并有意识地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知识。“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挑战。教师通过学习网络平台的技巧、网络资源的应用后,可以建立线上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将文化知识融入到课程中,同时,通过中法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在有充分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学习他国文化,在应用中提高交际能力。基础法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未来可以在操作层面上进行细化研究,以期在不断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猜你喜欢
法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从词汇角度探究英语和法语的相关性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