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学生体育人口与体育参与意识的相关性研究
——以广州市高校为例

2021-03-07 09:01王绮莉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全民体育锻炼

王绮莉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

1、导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奋力开拓新时代、开拓体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体育强国,我们基于现阶段正全面推进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开展课题研究。

(2)贯彻落实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促进群众体育参与。

在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增强人民体质与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本课题立足于广东省区域进行调查研究,是为了利用广东良好的经济和设施等优势,发掘现阶段广东的全民健身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更好地贯彻这一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发展群众性体育。

(3)确保广州市体育规模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广州市是由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近十几年来,广州成功举办的一系列国际国内体育大赛,促进了广州市体育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其中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尤为迅猛。

本课题立足于广州市区域进行调查研究,探究现阶段广东的全民健身处于领先地位的因素以及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更好地确保广州市在全民健身运动的一直走在国内领先的地位,发挥它的带头作用。

(4)总结高校体育人口和体育行为及其相关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措施,为实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服务。

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高校体育成为了我国体育发展的热点。大学生处于学校与社会的交界点,如何大学体育中,科学、搞效地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进行培养,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课题分析大量数据并结合实地考察调研信息,揭示广州大学城体育人口和学生体育行为的情况,提出相应的理论建议以及改进措施,助高校体育做好“末班车”的体育参与意识思想工作及行动工作。

1.2、研究所涉概念

(1)全民健身。

习近平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中两次提到体育相关内容,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才能将增强人民体质落到实处,才能将全民健康的美好愿景落到实处,才有可能基于全民健康的基本现实逐渐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本课题以为大学生终生体育发展服务为前提开展调查。通过大学体育培养一批具有先进体育理念和思想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影响和鼓励其他人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每周健身活动3次或以上,每次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活动强度在中等强度以上。

本课题的调研对象广州高校大学生,通过以上判定目标去获得数据以确定广州高校的体育人口占比,从客观上分析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并通过以上去体现体育参与意识。

(3)体育行为。

刘一民教授将体育行为界定为:“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称之为体育行为,这些活动即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

本研究主要从体育锻炼强度、体育锻炼频度、体育锻炼时间、体育人口、影响体育行为的因素等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4)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人们在体育的接触、了解及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活动。体育意识由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两部分组成。体育意识的强化能够对体育行为起促进和调节作用。正确的体育意识能够内化为人们的体育信念,促使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本小组通过研究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以此来反应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高低,同时体现体育意识现阶段对体育行为的促进作用。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大学生体育人口比例的现状不容乐观,广州大学城高校的大学生依然有一大部分的学生达不到体育人口的标准。广州大学城高校学生的体育人口比重为25.56%,略低于全国高校学生的总体数据;

(2)大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动机较积极,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但因各方面原因未能进行体育锻炼,以至于大学生体育人口的人数较少。虽然有较多学生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但参与时间、频率、强度过低;

(3)成为体育人口的大学生大部分处于自发活动型、组织活动型,过半同学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享受。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备设施情况、周边同学的带动作用、大学公共体育课是促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客观原因;追求身体健康和形体外貌、个人兴趣爱好是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原因;

(4)体育人口的三个条件(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和锻炼频度),大学生总是不能同时达到要求。只有1/4左右的学生的运动频率达到了体育人口的标准。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运动时间超过30分钟,达到了体育人口的标准。只有1/3左右的学生运动强度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

(5)运动强度、影响运动疲劳的恢复时间与恢复效率,强度越大相对应的恢复时间最长。学生体育行为大部分属于轻度锻炼或会选择休闲的运动方式参与锻炼,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且不会十分疲惫,学生锻炼过程中存在畏难和害怕辛苦的心理;

(6)学生们的体育行为大多通过课外体育运动参与行为来表现,且学生们的课外体育运动参与行为与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往往也对体育课程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7)提高个人运动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和强度,进而促发体育人口的形成。反之,在一个体育人口较多的环境里,也会导致更多体育参与行为的发生。

2.2、建议

(1)学校方面。

①宣传体育对个人身心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学生们对于大多因为追求健康或者是个人兴趣爱好而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因此学校增加宣传体育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的讲座;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学生会等组织举办丰富多样、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锻炼意识。

②教师加强体育指导,培养体育习惯

保持良好的体育意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良好的体育意识可以促使学生发生体育行为,转而成为体育人口。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可以进行课堂改革,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体育兴趣。同时注重传授体育锻炼方法,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体育运动。

③改革现有体育课程,形成自身院校特色

大部分学校目前开设了篮球、足球、网球、游泳等基本的体育项目,但较少如健美操、射箭等富有特色的体育科目,且课程教授内容单一性强,因此学校应该加快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给出适宜的选择项目,使运动项目更加多样化,让学生真正享受体育课程。同时结合学院特色,如文学院开设古代射箭的课程。达到吸引大学生兴趣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持续参与某一运动项目的锻炼,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④提高学校体育措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结合院校特色,形成独特的体育人文氛围

体育设施和器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体育运动的质量。因此学校可以对学校体育设施加大资金投入,使得体育器材不再成为阻碍学生运动的客观原因。在建设体育场馆时应注重结合学校特色,让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感受校园体育文化。

(2)个人方面。

①改变懒惰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

“不喜爱运动”、“怕累”这些想法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怕累”和“不喜爱运动”这两个影响因素,说明学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体育健身方面监管自己,对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

②让体育运动成为解除学习压力的方式

“学习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涯的一个重要标签,高校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在临近考试的阶段,学生还养成了熬夜的习惯。这些行为容易都导致作息时间紊乱,对大学生体育健身的参与起反作用。学生要学会平衡好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繁重的学习中让体育运动成为解压的方式。

③摒弃性别因素,加强女生体育锻炼。

研究发现,男学生比女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更高,愿意参与体育健身的女学生较少。针对这一情况,女生应该培养自身自主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全民体育锻炼
全民·爱·阅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可持续全民医保
呆呆和朵朵(13)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