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琳
(北京积水潭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北京 100096)
护理服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平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具有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同时,护理是医院服务中的重要环节,护理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主要依据1989 年原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草案中对护理组织管理体系、护理工作制度、护理管理标准、护理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纵向护理质量监控方面,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在全国范围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上报系统,全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加入申请上报,约2000家医院加入国家质量数据库的上报,通过整合数据和系统平台分析,让参加医院以及全国的质量指标结果有了一个对比。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各级医院要加强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无论是基础性的医疗信息记录查询,还是远程会诊、远程治疗服务,都已受惠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当前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向,医疗护理行业应主动触网,从而提升护理水平。“互联网+护理”模式的兴起将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打造成更加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现代服务模式,从而能够肩负起更重的担子[1]。2019年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互联网+护理”模式就是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
这种模式可为不同需求的被护理人群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护理服务,还可以统筹发展中国护理机构,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满足中国被护理人群多层次的迫切需求。医疗护理资源,例如机构、社区、居家等不同类型的护理服务会通过统筹规划,在供给端增加医疗护理服务[2]。医院应当提供充分的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兼顾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因此,分析建设中的“互联网+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现状,可以提高医院的护理效率,整合护理资源,有利于促进护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发展,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提供参考。
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管理主要依托于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存在,大多数医院运用的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实现“人财物”“医教研”“护药技”的综合管理。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含临床护理的信息化、护理管理的信息化两个方面,医院对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建立知识库、实时信息跟踪和服务平台方面,缺乏围绕护理质量提升的细化评价体系[3,4]。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级医院都十分重视护理质量的提高,医院护理管理逐渐走上信息化管理,建立了相应的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无论是政府、医疗机构还是学术界都展开了对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探索,将过程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与终末质量指标相结合的指标制定方式更加能够满足质量评价的要求[5]。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护理工作管理都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将护理质量数据录入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进而构建起一个可供实时共享、查询的数据库对于获得数据以评价护理质量至关重要。医院将护理质量的数据录入到护理质量数据库中,既方便医院对于护理过程的监控,又便于医院管理人员检查护理质量,可为改善护理质量,制定科学的护理人员激励机制提供更好的参考,从而促进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有实证研究表明,护理质量信息系统的建立对提升护理水平、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等具有显著的作用[6-8]。护理质量数据库可将护理质量的相关信息采集系统载入手持的移动终端,用于收集医院各科室的护理质量信息,将检查结果的数据上传到计算机云存储平台,系统将根据管理者的需要进行自主统计分析,对医院和各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提供科学的信息反馈,帮助医院提升护理质量,改进效果跟踪、监测,使护理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化[9,10]。因此,实现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的评价有赖于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以保证患者享受更加安全和舒适的护理服务。
2012年,面临医院众多护理管理相关系统分割化和碎片化问题,有医院建立了“平战时移动护士工作站”,实现与其它信息系统软件的连接,达到数据实时快速获取、共享患者数据的高效管理[11]。近几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O2O”理念也逐步被引入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构架中支撑相关终端的研发[12-14]。但目前的医疗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距离理想状态尚有差距,其发展还不足以使护理行业产生根本性、颠覆性的改变,国内学界对其研究也主要停留在较为具体的关系研究层面,较少文献对目前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因此,未来还需要在实践和学术层面进行更多的创造性探索,持续推动护理信息学的发展。
我国国内的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微观层面。我国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依然停留在客观指标层面,缺乏对护理质量评价的主观指标;②中观层面。护理质量信息数据库尚未形成规模且与大数据技术结合不足,缺乏智能化,并且还未实现护理质量数据一体化的可视模式,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指标;③宏观层面。纵向监控和横向合作还不足,对于护理质量的监控还依赖传统的人工评价,并未将患者与护理人员双向评价的全方位体系纳入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
我国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多依靠传统医院可度量性较高的数据指标,但是对护理质量评价中的人文关怀等缺乏主观性的评价指标。如某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中将护理质量分为了病房护理管理质量评价表、基础护理质量评价表、急救物品质量评价表、专科质量检查评价表等,可以看出客观评价较为丰富,但缺乏患者层面的主观评价。医疗服务的供给包括了医疗服务产品的提供,以及医疗服务本身的提供,而护理涉及到更多的是为患者提供需要的服务,因此“顾客”评价应当成为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对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既要立足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又要与患者的需求相适应,逐步建立起患者与护理人员双向评价反馈的标准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还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国内虽然各种医疗机构都在如火如荼地加强信息化建设,但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护理质量的数据收集与整合相对落后,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系统间处于分割的状态,无法实现数据的整合和进一步利用。总体上护理质量数据库建设水平较低,大部分医院在数据整理方式上还比较传统,没有在大数据集合和分析上形成数据库,这种情况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并不配套。相对而言,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护理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如美国构建的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STM)是唯一一个提供季度和年度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报告的国家护理数据库,用于在单位级别评估护理。目前,美国有超过1100家机构参与了这个数据库,该数据库现在可用于显示不同级别护士的经济影响[13-15]。国内对于护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建设底部支持还相对不足,护理信息数据库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无法为宏观层面的监控和大数据分析提供足够的基础。特别是目前的护理信息数据库主要纳入主体为医院,相关的养老护理机构以及社区医院的参与较少,缺乏整体性,不利于护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对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建设应用于发展,护理服务数据呈现突飞猛进式的增长,但国内各医院对于数据的利用度不够,数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虽然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平相比过去有了一些提高,但对护理数据的处理与利用仍停留于表层,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相应的整合,不能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决策辅助。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大数据技术辅助实现护理质量的专业化管理成为趋势,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能止步不前,必须加强相关方面的创新[16-18]。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质量不仅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提升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和精确性,还可以将质量评价标准归入信息化平台,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质量监控模式,使得护理质量管理流程更加科学化,并且建立完善护理质量监测、检查、追踪、持续提升机制。目前,大数据技术与护理质量的信息库建设尚未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水平上,还比较落后且没有开发出一套更适应当前医疗管理体系下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没有将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
我国国内各大医院对于护理质量指标的差距较明显,国内护理服务信息化建设虽发展迅速,但尚没有统一全国的护理服务质量指标信息系统。例如对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大多都仅限于医院内部的使用,国内没有成立统一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信息的碎片化导致无法实现区域的整合。目前,护理质量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是各大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公司依据自身的需求而进行,系统的设计无统一要求,开发的重点也不相同,其功能和应用的范围较为局限,并存在许多地方的医院重复开发的现象,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且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鉴于此类情况,应该尝试建立与应用区域协同信息化护理质量信息上报、公示和预防模块,实现区域内护理质量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19]。
“互联网+护理”等新技术和新业态不断发展,国家出台各种相关政策和规划,鼓励各医院加强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综合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护理质量。为了加强护理信息化系统中质量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信息系统设计层面、数据整合层面以及区域协作层面进行突破。
加强推进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国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护理需求的重要保障。当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5G网络技术等迅速发展,为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发展路径。对护理质量的监控,可引入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通常包括质量指标设置模块、数据收集模块及整合分析模块,通过医院的护理信息系统,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植入。首先要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设置终端选项;其次通过现场采集与信息数据库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最后通过护理信息系统实现大数据归类,按照既定的数据分析程序运作实现数据分析和决策。
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嵌入医院HIS系统。在医院不同病区配备一台移动终端设备,使得医护人员能够登录并查看病区的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患者呼叫和评价反馈记录。护理质量监控人员不仅可以查看监控的任务,还可以设置相关任务。分配任务后,系统自动将信息发给质量监控人员,提醒各人员按时完成监控任务。然后监控护理人员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到病房进行检查,按照考核的标准,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输入、保存和上传,护理质量监控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工作的进度。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护理信息的闭环管理,是以特定输出信号为基准,每一环节的输出都与其匹配,检查各项操作正确与否,从而能够实现执行的过程精细化与精确性的提高[20-22]。建立风险预估及提示、信息上报与改正分析、遗漏筛查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闭环管理系统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记录各种护理不良事件,防止继发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为下次应对类似事件提供在线案例。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嵌入,不仅使护理质量数据变得更完整和系统化,还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并且降低了护理质量监控的成本和人工复核的成本。
数据挖掘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相对比较成熟的大数据技术。在建设了基础的护理质量信息系统后,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以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在收集了护理质量数据并存入数据库后,要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通过对海量、丰富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有效的信息。
目前,对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的主要路径有:第一,对既有的风险进行梳理,建立护理质量风险预警和报警机制,实现对护理质量风险管控的实时监督,对以后的护理工作起到借鉴作用。第二,为实现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和精确护理提供数据分类支持。护理人员对患者实行个性化和精准护理,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精准的病情分析,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准确的护理活动,对疾病进行预测,防止风险的发生。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的衡量,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及相应症状及时给予规范准确的护理措施,并做好治疗前的准备以及治疗后的护理康复实践,可以大大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护理工作的质量[23-25]。以护理的信息数据为主要依据,发现护理中问题的规律,规避护理风险因素,采取个性化和精确的护理方式,从而对减少护理问题、加强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预测患者的状况、节省医疗成本。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对群体性的疾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护理人员通过将大量的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化、标准化,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得到有效的信息并转化为知识用于指导临床护理活动,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护理的质量。医院还可以借助平台的数据量进行护理方面的相关研究,促进护理质量建设[26]。
未来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必然是多层次、全区域的数据整合,必然要加强护理信息质量信息化建设的横向合作,建立起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网络。面对区域之间、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系统碎片化问题,应该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加强护理质量信息的数据上传,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地区间合作的数据整合、统一的数据库,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增加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基数,实现对患者和护理行为的监控。此外,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护理数据资源管理与利用一体化平台,保障护理数据的多元化采集、知识化处理、主题化汇聚、集约化管理,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数据资源的整合度和利用率,实现医院护理管理现代化、智慧化[27,28]。在建立起地区间共同的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应该逐步建立统一的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实现护理质量数据的共享,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提升整个护理服务市场的供应水平。
虽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5G网络技术等迅速发展,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给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挑战。在护理数据信息建设方面,还特别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29]。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但在利用信息化方便服务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数据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不安全因素,因此,为保证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就要加强患者信息的网络安全,采取专门防范患者信息泄露的网络安全措施,强化医院的护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强对信息的保护,尤其是个人隐私。在技术层面上,患者端和护士端通过人脸识别以及其他的生物识别手段辅助实现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在系统端口通过数据标记的模糊化达到保护患者隐私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护理质量的提升也需要与时俱进,建设顺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护理质量信息系统,提升整体的护理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很好地进行动态监测,而且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护理质量。然而,护理质量评价系统以数据作为依据能够实现护理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信息数据传输的快速性、安全性,使护理质量的管理变得更加深入、高效、科学。因此,构建护理质量控制信息化数据库,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我国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最优路径,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护理质量信息系统的开发,促进大数据技术与其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加强横向和纵向的数据整合,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护理质量监控,为我国未来的护理事业发展提供扎实的信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