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理论在界面去工具化设计中的应用

2021-03-07 12:38张子晗吴祐昕
艺术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情感化界面设计

张子晗 吴祐昕

关键词:情感化;界面设计;去工具化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1-0-03

0 引言

互联网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各领域产品在功能搭建方面都已成熟并面临同质化危机,单一的技术工具论已经不足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甚至成为求变与突破的桎梏。对于一些本身工具属性较强、功能较为单一的产品而言,在功能搭建的扩展及优化上的探索余地有限。在此背景下,设计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针对界面的去工具化设计,而情感化则是实现界面设计去工具化的有效途径。文章探究情感化与界面去工具化设计的理论联系,以及通过情感化设计弱化界面工具感的运用策略。

1 去工具化设计

去工具化设计是指不单以技术工具论的逻辑为导向进行的设计。技术工具论指的是“技术是服务于使用者目的的、价值中性的工具手段”,基于技术工具论的设计导向则是创造价值中立、为人所用的被动工具[1]。去工具化设计的目的是打破这一局限,在保证可用性、易用性不变的基础上,弱化产品体现出的工具化属性。为产品再次赋能,使其获得新的附加价值,增强产品的用户黏性。通俗而言,就是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使工具看起来没那么像工具”,经过去工具化设计的产物,与用户之间形成了使用与被使用之外的联结,常具有富趣味性、富审美价值和个性化等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去工具化设计不等同于无限制地消解产品的工具化属性。产品的功能性仍是最重要的属性,要保证产品可用和易用,则其工具化属性不可能被完全消除,否则会导致舍本逐末的后果。此外,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产品的强工具化属性也意味着简捷有效和专业严谨。例如,与科技相关领域的产品,常采用富有沉静感的蓝色系作为主色调,并大量使用无色彩颜色,界面风格较为简洁,呈现出较强的工具感,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有利于用户对该产品产生稳重可靠、可信赖的印象[2]。因此,去工具化设计的必要性和应用程度应因地制宜,从用户角度出发,根据实际需要考量。

2 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中的界面指人与物之间发生信息交换时的交互媒介,也是用户与产品最主要的交流途径[3],这里一般指的是狭义上的界面,即计算机端和移动端设备的应用界面。实施界面设计首先要从用户需求出发搭建产品的结构与框架,随后要进行交互行为方式的设计,最后对界面需要呈现的视觉元素进行设计。随着界面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前两者不断扩展融合,形成了当下语境中的交互设计,主要针对用户的心理和行为,与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关联性强,后者为视觉界面设计,指对界面的视觉元素进行设计[4]。两者的侧重点有较大的差异,却又息息相关,界面的视觉设计无法脱离对交互方式的考虑,因此文中的“界面设计”一词指建立在交互设计基础上的视觉界面设计,即从用户操作的角度出发,将文字、图形、影像等视觉要素进行有序而系统的编排,使其为一个逻辑顺畅而美观的整体,为用户行为的实现提供基础。

作为人机之间的桥梁,界面不仅负责实现人机之间有效信息的交换,也承担着情感与文化的交互职责。优秀的界面设计可以为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层次,从而实现产品附加价值的提升和用户黏性的增强。

3 情感化

3.1 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设计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工业设计师唐纳德·A·诺曼提出,其在著作《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其描述为一种以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的设计,其目的是在遵循产品逻辑、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从用户的使用感受出发进行设计,从而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情感期待。诺曼将设计分为三个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即从人类本能出发的设计,最直接地带给用户感官上的刺激;行为水平的设計,即将效用和性能作为首要考量依据的设计;反思水平的设计,即注重产品的意义。受到用户个人经验、主观思维、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这三个维度在设计实践中交织在一起[5]。情感化设计超越了传统设计的可用和易用指标,通过对用户心理的研究,将适宜的情感因素与产品的物理要素有机结合,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收获功能实现之外的内在情感价值。

3.2 情感化理论与去工具化设计的结合

现代设计多将设计重心放在产品功能上,主要考虑产品可用性和形式架构之间的关系,而情感化理论指导下的设计则以满足用户的艺术化审美需求和隐形情感体验为终极目标,不以实现功能上的实用为唯一目的,如青蛙公司提出的“形式追随激情”的口号,就是对注重情感体验、人文价值和个性化品位的倡导,这一点与去工具化设计的初衷有异曲同工之处。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当相对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情感化设计的产物能够使用户在满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其更高层次的附加价值,从而得到正向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在此目标导向下进行的设计,尽管产品实际的工具性质和功能并未消失,但其绝对价值中性的属性已不复存在。因此,情感化设计是界面设计去工具化的有效途径。在此视角下,也可以将去工具化设计看作情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实践方向。

3.3 情感化理论在界面去工具化设计中的实践

3.3.1 色彩感性设计

色彩的感性设计是将色彩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面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设计方法,以色彩具有的感性意象为切入点进行色彩方案设计,由赵艳梅(2019)在对儿童CT扫描仪进行设计研究时提出。该设计从色彩心理学与医疗器械的功能性两方面出发,以白色为基础色,以温暖柔和的黄色为主色,用来减轻医疗工具的严肃感、无机感,帮助患儿及家属消除紧张等负面情绪。同时使用蓝色作为辅助色彩,通过互补色原理减少了视觉负像残像,以免对医护人员的操作产生负面影响。使用过程中,两种色彩会结合使扫描架内部变为浅绿色,使患儿联想到健康、治愈,进一步起到正向的情绪引导。该设计在不影响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达到了通过色彩感性设计减轻产品外观工具化程度、令使用者产生良好体验的目的[6]。

相似的色彩感性设计方法也在移动端界面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如吉他调音应用程序Guitar Tuna的界面设计,采用了饱和度和明度都较高的绿色为主色、深灰色为基础色,主界面是胡桃木色吉他琴头的形象,与明快活泼的绿色相结合,形成自然清新的调性,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联想到生机勃勃的植物,进而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尽管该应用程序是一款简单的工具类产品,主要功能仅仅是辅助吉他演奏者调音,但在使用过程中,用户能够体验到其界面设计色彩方案带来的附加价值,令该产品与其他高度工具化的同类型产品拉开差距。

3.3.2 拟人化设计

唐纳德·A·诺曼提出“微笑的面孔”和“漂亮的人”更容易获得人类的偏爱。此外,温和且友好度高的形象因其低攻击性让人感到安全,从而本能地降低防备并趋近[7]。因此,在界面设计中恰当应用与人类相似度适中的卡通人物、动物或拟人物品,尤其是偏幼态的可爱形象,更容易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引导用户产生愉悦的情绪,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当用户对拟人化的形象形成品牌记忆、产生情感联结后,交互的过程就有了“对话”的色彩,产品在用户眼中也就不再是无感情的纯粹工具[8]。

目前,大多数互联网产品都比较重视拟人化形象的设计与应用,如美团近日为品牌吉祥物进行了形象升级,并以“我变萌了”为标题发布公众号文章对其进行推广。从美团对新吉祥物形象“萌”属性的强调,可得出此次吉祥物形象再设计的重点:升级后的形象更加拟人化、卡通化,并且具有幼态特点,变萌之后的吉祥物也更容易凭借其亲和力与用户建立纽带,从而达到弱化产品工具属性的目的。

3.3.3 个性化视觉设计

追求个体表达是新时代互联网用户的突出标签,注重个性化审美也是情感化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审美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差异,个性化界面的设置在提供给用户更多自主性的同时,也相当于邀请用户参与了产品的外观设计,这一过程中用户的个人意志与审美得以体现[9]。

输入法类应用程序是通过个性化设计使产品脱离单一工具属性的典型产品之一。以讯飞输入法为例,在其界面个性化视觉设计中,皮肤(即输入界面外观)和字体都是可供用户编辑的,可选择无装饰的默认设置、不同主题的现有皮肤或自定义设计。现有皮肤一部分为官方设计团队提供,另一部分为用户分享的自定义设计。无论是侧重简洁高效、美观还是个性表达,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灵活掌握,较高的自主权也将设置自定义外观转变为一种设计过程,用户会在此过程中收获创作的成就感,并产生对个人作品的分享欲。讯飞输入法以此为切入点拓展了社交模块,用户可以在社区发帖分享皮肤、手机壁纸、头像图以及其他生活内容,有效降低了产品的单一工具化属性。

3.3.4 趣味性设计

趣味性设计是一种在“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通常富有人文情趣且诙谐幽默,能够通过一些巧思抓取用户的即时注意力,使用户获得新奇、愉悦、惊喜等正向情感体验[10],有利于调节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还可以激发用户的主动传播行为,为营销与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趣味性的界面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实现。

第一,界面游戏化。游戏化是指在非游戏场景中融入游戏的可玩性,利用游戏的运行机制激发用户的使用动力并进行操作引导,从而使其在非游戏的应用界面也能获得趣味。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化并不是把产品做成游戏,应当适度把控界面游戏化的必要性和程度,一些特殊的工具类产品并不适宜应用游戏化界面设计,如在线券商Robinhood的界面设计由于过度游戏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新手用户对金融投资应有的风险意识,有引导不当之嫌,因此遭到投诉并面临诉讼。

第二,趣味动效。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在排除无关变量的前提下,同一界面的视觉元素中,动态信息在引发注意力方面优先级最高,能最先吸引人的注意力。在动效设计中增添趣味性能够更好地利用注意力,不仅可以激发用户的探索欲,进而刺激使用,还可以增加使用过程中的记忆点,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加生动,更有利于增强用户黏性,如Apple music在音乐播放界面加入的动态光效,通过色彩与音乐节奏的结合,为用户带来通感的美妙体验。

第三,幽默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植入富有幽默意味的图形及文案,可以有效地引发用户的积极情绪与共鸣,并易于引发用户的自主传播。谷歌的Doodle就是一个将幽默感元素和界面设计结合得比较成功的例子,它是谷歌的“徽标涂鸦小组”以趣味插画的形式创作的定制版图标,以代替原有标志在主页上展示,通常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推出,富有观赏性和娱乐性。Doodle的更新通常都能引起可观的讨论度,也侧面证明了其承載的用户期待值。

第四,“彩蛋”植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巧思会带来使人眼前一亮的惊喜感,也是趣味性的重要来源。“彩蛋”设计的关键是出其不意与超出期待,要靠用户自己发现,如网易云音乐评论区设置的隐藏功能:用两指在某条评论展示的区域进行向内缩放的手势滑动,界面会出现两个卡通人物拥抱并微笑的动画,同时发出该评论的用户头像上显示“收到了抱抱”,使用户在不经意的操作间体会到一份惊喜与温暖。

4 结语

随着大众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功用上的高效不再指向心灵的满足,界面设计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情感化理论与去工具化设计的结合将有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与用户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结,从而打破工具类产品当下面临的同质化困境,对去工具化的研究也将帮助设计研究者找到新的思路与发展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章文.“去工具化”:创意手绘教学中iPad与传统纸笔的比较研究[J].新美术,2021,42(3):204-214.

[2] 王桂霞,赵洪文.基于UI界面设计中色彩应用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8,4(22):52-53.

[3] 刘莹.产品界面设计概念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3):85-86.

[4] 孙梦.多媒体交互界面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5] 罗兰.交互设计情感化设计现状及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包装,2018,38(12):33-35.

[6] 赵艳梅.基于色彩感知的儿童医疗器械情感化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9,36(2):142-144.

[7] 丁汗青,张继晓.情感化视觉要素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10):5.

[8] 陈越红,王烁尧. UI设计中的视觉心理认知与情感化设计分析[J].艺术设计研究,2021(2):74-79.

[9] 薛天.基于用户体验的UI视觉设计情感化的运用[J].艺海,2020(12):94-95.

[10] 尹香华.界面设计中的趣味性研究[J].美术大观,2018(5):102-103.

作者简介:张子晗(1996—),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

吴祐昕(1973—),女,江苏无锡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信息交互与体验设计、品牌数字化创新、网络文化创意产业。

猜你喜欢
情感化界面设计
《京燕儿》APP界面设计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儿童玩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情感化设计在汽车产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