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耀忠
摘 要:随着企业装备管理统筹推进一体化管理实践逐步深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已经不同程度在装备管理一体化管理中得到运用,有效促进了企业装备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如何高质量推进装备管理一体化,本文提出应对装备管理一体化的困难与挑战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管理;一体化;思考;对策
装备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以来,以项目支持保障任务为中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服务保障物探主业,统筹推进装备一体化,总体成效显著,有力有效保障了公司采集设备需求。现就装备管理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装备管理一体化实践
(一)采集设备运行情况
按照公司统一部署,中心逐步有序完成了原各物探公司采集设备统一归口管理工作,开展装备统筹管理一体化建设。围绕公司国内勘探项目运行,中心不含外租,每年累计调拨各类采集链数十万道次,各类型交叉站、电源站数千个次,各类型检波器百万多串次及近年积极推广运用的节点仪近十万道次,以及地震勘探仪器、可控震源等专业设备租赁业务管理。在项目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中心克服现有设备不足等困难,倾心尽力盘活资产设备,想方设法提高设备绩效,为公司项目正常有序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二)采集设备经营情况
中心围绕年度经营成本,严格成本预算控制分析,加强定额管控,严格考勤制度和考核兑现,努力降低成本,重点规范差旅费、运输费和维修费等开支管理,确保成本不超出指标范围。
(三)装备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加大自主装备研发力度,逐步完善某型节点仪器性能,强化配套设备工艺改革,显著提高了项目的数據回收效率。
二、装备管理一体化问题
(一)采集设备检修质量问题
部分项目结束后,设备检修工作过于缓慢;部分项目没有认真执行检修计划,检修质量不高;部分项目完工后,设备损坏数量较大,分公司内部检修力量不足,存在及时送外维修问题。
(二)设备转场交接不清问题
设备转场交接验收出现不同程度交接不清、不及时等问题;部分项目交接验收工作由于设备数量多,交接周期长,造成把关不严、设备交接手续不全、交接问题多。
(三)设备管理监督反馈问题
项目的设备损坏和丢失不同程度存在,设备管理监督职能不能真正落实落地;特别是每年冬季项目施工高峰,中心人手不足,加上新冠疫情防控等特殊环境事件,给现场设备管理监督带来很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四)设备管理沟通协调问题
中心与各分公司都是公司的下属单位,中心在为各分公司提供项目设备支撑保障的过程中,存在一体化推行遇阻和分公司不理解不配合等问题。
(五)设备管理经营成本问题
公司项目高度分散,在保障设备支撑服务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差旅费、维修费和运输费的不合理消耗问题,给经营管控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六)设备管理安全环保问题
装备管理现场大多在野外,施工作业环境复杂,安全环保隐患多,给中心现场装备保障服务带来了很多安全不确定性因素。
(七)关键生产技术岗位人员短缺问题。特别是仪器设备、震源机械研发工作所需的涉及电子通信工程、微电子、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人员缺乏,研发团队建设亟待加强。
(八)装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装备中长期规划研究不足,经营意识不强,装备管理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建设及统筹调配、日修日清等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缺乏配套制度和相应考核标准。
三、装备管理一体化对策
“面对公司当前装备现状及管理难题,中心将发挥统筹优势,聚力改革创新,切实强化物探装备一体化统筹,积极谋划公司装备发展规划,将服务保障体系经营化、装备统筹管理一体化、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化等三项核心竞争力作为着力点,聚焦提质升级,全力抓好装备更新改造,提高装备保障力、竞争力;聚焦支撑引领,全力抓好装备统筹优化,实现装备一体化、一条龙;聚焦未来导向,全力抓好装备研发引进,实现装备机械化、智能化。”围绕中心打造“三项核心竞争力”,这里提出装备管理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旨在进一步将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运用到装备一体化管理中,为装备一体化推进完善提供更加可视化、数据化的手段,解决装备统筹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维修、交接、监督、协调和成本等问题,提升装备绩效管理能力,促进中心装备管理水平上台阶和装备保障服务高质量、高效益。
(一)推进装备管理智能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向“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方向发展,地震项目对装备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心成立以来,在装备管理智能化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解决了很多管理困难,但与装备管理一体化要求还是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跟进。
1、正确认识、分析装备研发差距
公司装备自主研发起步晚,虽然近年来加大自主装备研发力度,逐步完善某某型节点仪器性能,强化配套设备工艺改革,在公司范围内推广应用简易数据回收器,显著提高了项目的数据回收效率;但与当前国际先进地震勘探数字仪器智能化水平还有差距。
2、着眼长远谋划立足当前计划
在智能化方面,要结合现有条件,将节点仪研发基础经验逐步总结推广,着眼长远,结合自身,确实将装备智能化水平提升作为今后中心服务项目的后劲。
3、加强团队建设和解决经费不足
要向公司要新技术科技人员,逐步形成创新性研发团队;同时向公司要政策,解决研发经费问题。
4、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
装备管理智能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紧紧围绕中心一体化管理开展工作,按照一体化要求,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装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可以更好为公司项目提供优质装备服务提供长远保证,为公司整体勘探装备不落后国际国内水平奠定基础。
(二)强化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心一直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大量设备管理数据库,为中心装备管理一体化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心积极推进项目节点仪的实验、应用,在中心装备日益更新增配的情况下,强化各类型装备的数据库建设刻不容缓。
采取不同方式加强设备的数据库建设,能统一编号建档的建档,能批量以时间节点建档的统一以时间节点建档,辅之以图像、数据标注,形成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基础。
将各单元项目设备投入数据、时间、损耗等数据统一进行信息化管理,真正做到每一个采集站电源站、每一台可控震源、每一批大小线等都能追根溯源,它们什么时间检修、什么时间入库、什么时间投入什么项目、什么项目丢失等都能了如指掌。
完善设备检修台账,将设备检修计划、审批、验收、成本等进行系统化台账管理,按照信息化标准落实。
应用信息化技术,将装备管理的各个组织通过网络平台连接起来(网络化建设),加大各类信息采集力度,有效实现对装备管理的信息化。
优化设备资源,提高设备周转率。加强与公司市场开发运行部、各分公司沟通,结合不同项目特点和难点,科学编制项目装备配置计划,做到“一体化统筹、集约化使用”,最大限度盘活公司设备资源。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帮助解决装备管理协调、对接中出现的许多因为信息不通、不对称产生的误解,及时对管理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提供信息支撑,起到管理枢纽和风控的作用,帮助解决装备管理中安全环保问题、提供成本管控依据。
加强信息化建设基础投入,更新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组织技术人员积极开发适应装备管理实践的信息化系统,不断提高装备管理信息化质量。
(三)投入装备管理网络化建设
建立装备管理网络平台,是对现场管理有效补充,可以帮助解决装备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检修、运输、对接、监督和成本问题。目前,中心已经采取了钉钉进行员工考勤、视频会议和采集车辆定位等互联网形式管理。
开展各单元环节视频、照片和数据采集。各单元現场工作管理,从安全、质量、成本和纪律等几个方面细化单元网络化管理,有针对性进行视频和照片录制,将采集的视频、图片和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系统上传,将过去单元单一现场管理优化成现场+远程管理,让地震仪器、采集站、电源站、节点仪、检波器检修现场、可控震源检修施工现场和采集设备交接现场等可视化,不仅便于中心了解、掌控设备现场管理情况,而且对各单元节点的质量、安全、纪律和成本管理有据可依、有的放矢,从而增强装备管理针对性。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等特殊时期、环境下,现场+远程管理可以更好地解决项目多、人员不足带来的管理困难。
重点项目实行全方位、多维度、多形式监督管理,高质量推进装备管理一体化。厘清施工方、检修方和监督检查验收方的职责界面,将过去单一现场检查监督验收转变成现场+远程监督工作机制。
每周进行一次业务视频会议,辅助以多媒体汇报,从而取到了解情况、总结经验、交流意见、查找不足和整改提高的目的。
定期开展视频、数据、信息分析,强化对视频、信息、数据管理,提高视频、数据和信息利用程度,逐步实现作业信息化、资料可视化、多方沟通高效化的多维度场景,从而有效提高装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加强网络化建设基础投入,组织技术人员积极开发适应装备管理实践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将装备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等管理网络化,提高装备管理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装备管理一体化建设任重道远。实际装备管理工作中,要以现场管理为主,装备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系统平台,是对装备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补充。今后要结合公司装备管理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装备管理职能,全力提质创新升级,打造物探装备一体化管理新引擎,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新新.一体化装备管理应注重的四个方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1):157-158.
[2]蒋立,张兆伦.BPR理论视角下的装备采购一体化管理分析[J].时代金融,2016(11):181-182.
[3]王迪,岳建林,王雪.构建一体化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探微[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238.
[4]孟冲,宋华文.关于推进一体化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2,23(01):34-39.
166950170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