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恩 林诗慧
【摘要】民办高校背景下的辅导员、班主任双主体管理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提升为学生服务能力、增强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创新活力,激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新鲜血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力,提升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契合度,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有效帮助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本文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就双主体管理模式下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得出现有体制下民办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民办高校传统管理模式下单一辅导员主体工作的局限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问题;局限性;对策
一、前言
随着中国大众化教育快速发展,中国高校规模不断壮大,民办高校迅速发展,学生人数和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衡,2020年9月份海口经济学院的招生人数也是达到了新高。当前时代,国家各个层面都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民办高校由于生源质量、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下,单主体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推行辅导员与班主任双主体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可以成为班级的引领者和组织力量,有班主任参与管理的学生,对学生更加了解,涉及的范围更加全面和具体,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要加强协同工作,更利于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的运作。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双主体队伍建设,正日益受到各方重视和关注,双主体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双主体学生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专职辅导员工作加强、高校班主任工作趋弱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现状分析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居于各项工作的首位,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第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需要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主要是按党委部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班主任则侧重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随着高校的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在校人数不断上升,高校管理越来越不容易,特别是民办高校,由于生源质量和管理制度的复杂,仅仅靠单一模式的管理主体辅导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校体系的发展,在民办高校高校辅导员繁杂琐碎事务很多,管理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比例,管理压力很大,由于管理人数多,辅导员很难精准做到了解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里班级是最基本的基层单位,只有發挥好班级的基层作用能够促进整个学院整个学校的发展,对于班级来说班主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维护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
2、高校班主任工作趋弱原因分析
(1)职责不清,班主任队伍结构不合理。海口经济学院的班主任大部分是专职教师,兼职做班主任工作。兼职班主任往往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大,对这方面高校教师考核严格,导致班主任难以抽出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管理班级事务,很难了解学生各方面信息,难以做到教学和管理的兼顾。
(2)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班主任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兼职班主任有比较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晋升职称考核评优方面基本上只考虑他们以前岗位工作的完成情况,很少考虑到所做班主任工作的业绩。这种评价模式也影响班主任做工作的热情,有些兼职班主任工作流于形式。
(3)民办高校有些班主任自身定位不清。部分教师高高在上和辅导员区别开来,推卸管理责任,认为学生的日常事务不值得一提。再者有些班主任是行政管理人员平时忙于各类事项难以抽身进行管理,造成管理上的空白和衔接不连贯,甚至有些班主任认为自己是专职教师身份,不屑于与辅导员沟通交流。班主任和辅导员间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容易出现工作态度和内容的隔阂,双主体之间的工作不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
(4)班主任专业化受训不足。辅导员、班主任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管理素质,这是其工作性质决定的,但在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兼职班主任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够,尤其容易欠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受训背景,很难胜任班级管理工作,甚至出现工作失误,难以收到预期的教育管理效果。
三、民办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班主任工作职责不清,素质不高
高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细致入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复杂多变。既要做好班级日常事务的协调管理,比如班级的课堂管理、宿舍卫生管理、党员团员发展、奖助学金管理、学生信息收集校对等,也要做好一些发展性的工作,比如开展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等。有些班主任认为这是需要辅导员做的,认识不到自己的职责,工作中效率不高。很多班主任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就开始上岗,后期针对性的培训也比较少,这影响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有时很难适应新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2、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不健全,考核体系不完善
高校对于兼职班主任在学习管理工作中的考核标准不明确,甚至没有制定严格班主任考核标准,这也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成绩不能得到及时的肯定。这样就没有能形成良好的奖励机制,很难调动班主任投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3、班主任工作热情不高,有些班主任形同虚设
多数兼职班主任老师是被动被安排工作,他们平时和学生接触比较少,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所带班级学生关注也比较少,很少参加班级事务。或者是在线上和学生有少数的沟通,这样很难和学生建立深度情感联系,对于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对所在班级管理滞后,甚至是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班主任是谁,有些班级的班主任形同虚设。
四、民办高校传统管理模式下单一主体辅导员工作的局限性
1、民辦高校辅导员工作琐碎繁重,难以深入创新性进行学生系统管理工作
根据身边辅导员个别访谈和大数据问卷调查,超过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辅导员反馈自身的工作量琐碎繁重,加班到凌晨2点的辅导员不在少数,心理压力巨大,难以释放,难以抽出更多时间进行系统化学习学生管理工作,进而创新性发展,只有少部分的辅导员反馈能够在上班时间完成基本工作量。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辅导员带班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200人,有些老师甚至达到了300人,同时还兼职党建、就业等其他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把全部工作任务基本压在辅导员身上,职责不明显现象严重,辅导员干着几个人的工作量。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高校辅导员投入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经历和时间相对不足,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很难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2、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较低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组织、实施和指导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民办高校体制改革的不完善,辅导员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待遇偏低,认可度不高,由于平时琐碎繁杂事务过多,难以抽出更多时间学习理论知识,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普遍职称不高,能评上副教授的辅导员寥寥无几。调研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自身素质要求比较高。高校给他们的待遇普遍却偏低,这样就给辅导员形成了一个心理落差,使得他们不愿意长时间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岗位,有机会很多辅导员都想着转岗或调离目前的工作岗位。这影响到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到高校学工系统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给民办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3、民办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单一陈旧,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
有调查统计显示,约有87%被调查的辅导员认为自己需要参加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或进修项目。现在的学生是00后,需要我们要更加了解学生的动态,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扩展自身的阅历,参加更多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培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高校辅导员专业理论知识素质,提升辅导员必备的危机干预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来说系统的专业辅导员培训进修项目流于形式,进修机会特别少,民办高校辅导员知识更新理念和理论素养有待更大程度提升。
4、民办高校育人力量单薄,易形成职业倦怠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专职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总体应该按照1:200进行配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3%的高校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学生超过了这一比例,很多辅导员所带的班级超过了高校1:240的最低标准。辅导员所管理的班级学生过多会造成工作的有效性深入性不够,这很容易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也因此容易处于被动位置。
五、优化高校辅导员与高校班主任双主体管理模式对策研究
1、细化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理顺秩序
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抓好学生的班风纪律建设;而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主抓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虽然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主体,两者分工还是有一定区别。各自要明确自身定位,遵守自己的工作界限和职责。自身明白各自的管辖范围,了解自身各自的工作重难点,有的放矢,相互合作,多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完善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协同管理体系和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事务繁琐复杂,高校要完善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协同管理体系和机制,充分借助网络和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完善系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各司其职,制定合作管理的模式,互相协调,加强沟通,把学生小事放心上,学生安全放首位,协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各项技能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理论素质和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师风师德建设,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相关要求,提升班级凝聚力。
3、改进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考核评价机制
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对于发挥两者的主观能动性,让辅导员和班主任更积极主动承担自己那一份工作,把学生的小事放在心上,通过综合能力和日常工作效果进行每月积分进行考核,过程和结果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通过分层次评价,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各项工作成效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提升考核评价机制的监督促进作用。制定适合本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公开公正透明,接受监督。同时注重将激励政策与考核结果相联系。考核标准既注重基础性又鼓励专项及创新工作的开展。考核标准和过程管理的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六、结语
新时代下基于辅导员工作模式下民办高校班主任双主体管理模式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需要和意义,要发挥两者的合力,最大程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付出更多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欣岑.民办高职院校兼职班主任工作探讨[J].青春岁月,2018(09):135.
[2]马云.高职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工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2):64.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4.02.233.
[3]竺正海,肖红霞.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领导科学论坛,2016(19):32-33.DOI:10.19299/j.cnki.42-1837/c.2016.19.012.
[4]徐宁宁.大学生班级管理“双轨”模式探析——对高职生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互动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7(1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