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霞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2017年,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2018年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给高校体育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2019年吴岩司长提出,要让我们的课堂严起来、难起来、实起来、要让学生忙起来。2020年一场疫情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所有人在“停课不停学”的精神指导下,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网络授课,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实践课,以前学生与老师的教学活动发生在运动场上,教师需要身体力行的去教学,现在面对网络授课,让老师不知所措。这样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去进行网课建设,也给我们很大启发,体育课不一定只能采用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科技手段,让我们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现有教学受到场地和教师等多方面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学习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技能,下课后就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学生不会也只能请教同学。教师也只能仅限于课堂的90分钟来进行教学设计,既要学习知识技能又要提升身体素质,有效利用的时间较短,且每周仅有一次课程,并不能真正达到学生所需。如果想要打破这种局限性,就需要利用网络平台来拓宽知识点,让教学过程持续时间更长,学生学习时间和内容有效增加。网络教学可以很好解决现有教学的局限性,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有效记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重在监督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有据可查。传统教学对教学过程记录的并不详实,而是重视结果,我们通常是以最终的考试和测试结果为依据,显得就不够合理,不能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可以做到重过程轻结果,以跑步为例,如果我们采用线上跑步软件来记录,整个跑步过程都可以清晰记录,跑步次数、跑步公里数、跑步频率等过程会记录的非常详细,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对学生可以产生良好的心态去积极面对体育锻炼,激发他们的锻炼兴趣,对老师可以有效进行监督和督促,通过鼓励和竞争等手段让学生不断加强锻炼。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个性很重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都是“零零后”在网络的陪伴下成长,他们获取知识主要靠网络,且自学能力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对他们不具有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没有兴趣是最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更多的人喜欢体育课,就要从学生需求出发,设计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课程。
通过对线上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制作,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制作微课、慕课以及金课等多种形式的网络课程,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更为丰富的学习活动。通过对情景化教学、卡通动画、影音资料等让学生学到比课堂上更为丰富的内容,既能拓宽学习知识面,又能使学习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尤其是体育的技巧和技能,以及体育相关理论知识,能在线下教学之余在线上进行补充和拓宽。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软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视频学习为例,可以通过任务点来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间、次数,通过答题、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这也对过程性评价有据可查,真实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在运动类APP火爆的现在,我们更是可以利用软件的功能记录学生的锻炼次数、锻炼时长以及锻炼强度,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督促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监督学生走出舒适区,克服懒惰,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质。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这种线上线下多空间的学习模式,便可以让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及时干预,不断改进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更满意的结果。
高校体育教学虽然一直在改革,一旦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站立在一起,终究没有逃脱老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慕课、微课等网络化教学手段让体育课变得不一样,信息化教学时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更多的教学方法,让知识技术点呈现的更为立体和多元化,比如,在讲解中加入动画制作,让技术动作的过程更为具体和形象,给学生带来新鲜的视觉刺激,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体育课的课程思政渗透本身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努力拼搏后取得一场比赛的胜利比我们说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这些都是可以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去渗透,混合式教学更能体现这一点。我们在课堂给学生讲一遍女排夺冠的过程,不如让学生去观看一场女排的比赛,这样的体验一定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努力、拼搏、坚持、不放弃等真实的女排精神,这样可以在不用任何说教的形式下学生完成了一堂意义深刻的课程思政。
(1)教师、学生忙起来。
混合式教学模式一定是一个教师、学生以及网络都要忙起来的过程,教师备课要更充分,不仅备课堂还要备资源,让学生感受到预习和自学的压力,自己不学将跟不上老师的步伐,紧迫感促使他自觉投入时间和精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课前备课认真、充分,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分配和规划,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分类,适合网络的教学的内容就搜集和制作网络教学资源,在课下安排时间供学生自学。适合线下教学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来开展,这样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两种模式进行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拓宽知识点,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端正态度的去完成课前预习,将知识点和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先自学,或在网络资源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保障每周不少于三次的体育锻炼,将学习过程延长,补充课上所学,把锻炼身体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来完成,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质健康。
(2)教学过程实起来。
体育锻炼本身是不容欺骗的,说的再好不如去操场跑一圈,我们要让我们的教学过程实实在在丰富起来,要真正的去做,教学过程实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生锻炼过程记录完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进行了体育锻炼,可以利用运动类APP设置相应的公里数来督促学生锻炼,整个锻炼过程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进行考核,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的每一次努力都能有收获,让不努力的学生逐渐减少,走出舒适区,奔向田径场是我们的第一目标;第二,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清华大学的“无体育,不清华”无人不知,不会游泳不能毕业是清华大学的硬性要求,可以适当模仿清华模式,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特色进行设置相应的必测和必修项目作为特色展开,让学生的锻炼过程实实在在进行;第三,教学内容和手段丰富起来,混合式教学模式让我们的思路更宽阔,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展开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网络上多媒体课件、动作技术动画展示、影音资料丰富理论,学生活动展示提高积极性,微信平台引领学生,这些都是发展趋势,把教学活动展现的越丰富越能提升学习积极性。
(3)教学评价严起来。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评价正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评价注重结果,到现在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改变是教学评价的一次重大改变,在网络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就要是不断重视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重要性,尤其是体育锻炼的特殊情,需要学生坚持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让教学评价严起来,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学生过程的考核,比如,在体育课程中加入过程性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评价内容细化,针对性的考核耐力、力量、速度素质内容和专项技能,既可以把身体素质纳入体育课中,又能提升学生的专项技能,这种结合的评价模式会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得到有效提升,采用分数强制来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锻炼次数和强度。
(4)课下练习动起来。
大学体育课是一项必修课,每年一次的体质测试更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毕业。那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紧靠每周一次的体育课远远不够,课后如何监督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何让学生下课后能动起来,这就需要网络的力量来监督。比如,运动类APP的学期约定公里数跑步,完全可以在课下来完成,现在有很多高校利用运动类APP学期完成几十甚至一百公里的跑步,这样就有效监督了学生加入到跑步中。还可以利用打卡、作业等形式让学生积极锻炼,比如,一分钟仰卧起坐打卡就可以有效提升女生的腹部力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来设置,使得课上课下联动,课下辅助课上练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1)高校传统体育育人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学过程记录不清晰,教学方法手段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2)混合式教学可以线上线下丰富教学内容,有效记录学习过程,累计大数据教学资源,产生在线交互式双向学习,同时,课程思政的渗透更有力,挖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3)高校体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需要具有新颖的教学理念、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全新的教学体系以及到位的保障措施;
(4)混合式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要从课前、课中到课后让教师、学生忙起来,教学过程实起来,教学评价严起来以及学生课下练习动起来。
(1)混合式育人模式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而采用网络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丰富教学,把课上教学与网络教学进行划分,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2)高校体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要从微课、慕课到网络课程逐渐开发,借鉴其他科目的同时要注意体现体育教学的特殊情况;
(3)混合式育人过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学校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全方位配合,因此要进行全面考量;
(4)课上课下学习要做到相互配合,不可过多使用网络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避免不良学习习惯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