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2021-03-06 18:41杨丽娜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理学任课教师育人

杨丽娜,高 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1191)

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要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课程门门有育德,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教育新局面[2]。近年来课程思政已经在一些本科高校得以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3]。本文以高职生理学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思政现状与现实意义,提出教学方案,发挥生理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现代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养优良的接班人。

1 生理学课程思政现状

1.1 任课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较弱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医学课程,很适合开展课程思政。本课程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验技能,都蕴含很多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与爱国爱家、无私奉献的职业素养教育素材。但受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很多生理学任课教师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对思政教育不重视,认为只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把生理学课程讲好就行,这导致生理学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被浪费,无法凸显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不重视德育导致任课教师育人能力不足,尽管有一部分教师在知识讲授与技能操作过程中适时开展了职业素养教育,但是整体缺乏系统化与设计性。

1.2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不够重视,特别是随着功利主义思想渗透进大学校园,学生认为学习思政类课程对自己的就业没有明显帮助,考试前突击背诵即可,以至于思政教育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此外,学校并没有为大一学生安排临床实践,学生无法直接接触病患,不能了解真实的医患现状,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2 生理学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2.1 增强教师德育意识,发挥生理学育人功能

没有德育意识的教师,授业工作做得再好,也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教书匠、手艺人[4]。作为高职生理学教师,应以德为先,转变以往重智轻德的教学观念,深掘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案例载体,创新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对思政元素的灵敏度和育人能力,上出“思政味”的生理课,挑起高职院校的“思政担”。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与精湛的技能武装学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典型事迹说服学生[5],实现授业、解惑与传道的齐头并进,帮助学生“专业成才 、精神成人”[6],充分发挥生理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2.2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工匠精神,提高就业质量

生理学是学生进入大学第一学期就接触的一门功能性学科,生理学课程思政能从源头上将德育重视起来,将正确的理念与良好的职业道德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其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与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可邀请医疗行业楷模走进课堂畅谈人生经历,使学生了解真实的医患关系与医疗发展趋势,引发学生情感与价值方面的共鸣,增强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树立服务基层百姓的意识,奉献社会,最终提高就业质量。

2.3 课程思政常态化,推进高职医学教育的转型和良性发展

任课教师思政意识的增强与育人能力的提高,能为高职生理学课程思政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推进高职医学教育的转型和良性发展,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医务工作者,进而改善医患关系,优化医疗行业作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3 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3.1 修订课程标准,凝练教学目标

在尊重生理学课程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借助国内高校课程思政的成功案例与我校生理学教师的授课经验,修订原有生理学课程标准,将德育元素融入素质目标,并细化到具体章节。比如,在“血型与输血原则”章节,借助血型、输血知识引出献血案例,再拓展到“血液银行”,除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外,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等。

3.2 深挖生理学课程思政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要想使生理学课程思政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就必须立足生理学课程的优势,提炼其中隐含的价值范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框架。将生理学学科发展史、学科名人艰辛的奋斗历程及相关热点和新闻事件等作为契合点,细化每个章节的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借助微课、微视频与动画等教学资源,将价值引领与知识讲解精准融合,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比如肺内压知识点教学,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2018年锦州医科大学丁慧跪地救人的视频引出新课,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展开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不仅掌握肺内压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与人工呼吸的原理,还能培养救死扶伤、医者大爱等职业素养,从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可将社会上一些“扶不起”现象作为反面教材再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类案例[7],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3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领域,且移动终端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覆盖率日益提高。将信息技术与生理学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引导学生线上线下相结合自主开展生理学课程思政学习,降低教学成本的同时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7]。

3.4 提高教师德育能力,保证生理学课程思政成效

任课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者,其德育意识和能力将直接决定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成效。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我们从以下3方面来提升任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为开展生理学课程思政做好基本保障。

(1)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和讲座,对开展课程思政卓有成效的高校进行深入考察,改变思政教育与生理学教学“两张皮”的现状,明确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方向。

(2)搭建生理学教师与思政教师互动平台,如创建微信群等,针对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在群内实时探讨,创新教学方法,强化任课教师“理论知识是基础,课程思政为灵魂”的教学理念,提升德育水平。

(3)学生的获得感是检验生理学课程思政成效的主要标准[8]。因此,任课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基于学生的毕业要求与就业行情等,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思政素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使其学有所获,提升生理学课程思政成效。

3.5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保证生理学课程思政可持续推进

有效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还有利于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9]。以往单一的纸质试卷考核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生理学课程思政的要求。我们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依托问卷网等第三方平台开展混合式考核,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考题涉及生理学课程思政内容,并设置权重比例,确保生理学课程思政可持续推进。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用片面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显然不利于思政理念的有效融入。应将教学评价与学生的人格、品性结合起来,将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德育指标纳入教学评价体系。此外,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以往师评的基础上,增加自评与他评。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便于任课教师全方位地了解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人生观。

课程思政是高职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要紧跟学科前沿进展,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和教学设计,同时,在实验教学中也要进行更多尝试与探索,使生理学课程思政实现全程化。

猜你喜欢
生理学任课教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