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再次提笔,思绪万千……自从父亲离世,我总是一次次地想起张一贴家规家训里面的两句话: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父亲用自己的生平经历完美地诠释了这两句话。
自强精进
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篾匠家庭,因为兄长英年早逝,家中经济困难,长辈就建议父亲去做篾匠,而父亲却坚持要学医,立下学好医术,济世救人的决心。学医伊始,父亲师从当地名医汪润身,他学习医术如饥似渴,不分昼夜诵背经典,加上本身天资聪颖,很快就出人头地。
但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限,行医之初的父亲遇到了重重困难,他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知识不够,又去向当地名医张根桂(张一帖)学习,并得到了张一帖的真传,成为当时参加歙县联合诊所里面最年轻的一位医生。1958年因为父亲的成绩突出,先被调到歙县中医院,同年又调到合肥去筹建安徽中医学院,任学院大秘书。在安徽中医学院任教期间,因为口音的问题,父亲在自己的备课笔记上密密麻麻地标满了拼音字母以及替代的字。为了教好每一节课,父亲认真查阅资料,充分备课,坚持脱稿授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父亲的课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还多次得到《光明日报》等相关媒体的报道……
1973年,因为家庭的原因,父亲调到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工作,在弋矶山医院创建了中医科,并在临床上创立了治疗痹病的“清痹通络饮(清络饮)”、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乳糜尿的“苦参消浊汤”、治疗肾炎蛋白尿的“固本益肾汤”、治疗胃病的“和、降、温、清、养、消”六法等系列效法验方,终为新安医学代表传承人与临床创新者。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后,父亲还亲自挂帅,作为中医痹病学科带头人,带领我及整个团队创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创立痹病的寒热辨治理论、首提“痹痿统一”新说。2018年,在父亲的指导下,由我主持申报的项目“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痹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创新”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厚德忠和
父亲在获得第6届全国道德模范的提名词是:“他誓卫医道,诚信行医,力求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疗效治愈病人,一直秉承舍医送药医送药的优良传统。行医60余载,他拯疾济羸,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为铭,诠释大医精诚要义”。父亲不仅在医术上继承张一帖的学术思想,更是始终不忘将张一帖舍医送药的传统延续传承。几十年来,无论多么繁忙,父亲每年都会定期返乡为乡亲们义诊,20世纪80年代以来,父亲为国内外1万余人次的患者提供了无偿函诊服务,不辞辛苦,不计回报。
父亲对待病人和蔼慈祥,从不在背后讲人家坏话,发现问题都是当面指出,从不怕得罪人。他总是以德教育我们子女及学生,做人要和善,遇到事情要多替别人着想。87岁高龄时,父亲还无偿到旌德革命老区为环卫工人进行义诊,把一批自己珍爱多年的字画捐赠给了安徽徽州博物馆、芜湖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回报社会。父亲又是和的化身,对待病人,解决事情,总是和和气气。
父亲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他高瞻远瞩,培养学生不囿家门,为的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老百姓,他经常说一个人成功不算成功,要带领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战胜疾病服务于百姓。他谦虚谨慎,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向广大年轻人学习……
自强精进,厚德忠和,父亲一生恪守家规家训,最终成为至今唯一培养出院士和国家杰青的首届国医大师,第一位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国医大师,第一位获央视“十大最美医生”称号的国医大师;也是至今唯一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全集报道和唯一被新华社“新华纵横”专题片追踪报道的国医大师,唯一被文化部和美国彩虹电视台专题片系列报道的国医大师。父亲还带领我们整个家庭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并受到习主席的亲切接见!
自强精进,厚德中和。唯自强方得技精艺进,立厚德终能中正谦和!父亲的一生,生于平凡,却终于不平凡。父亲的一生,俯仰天地,无愧生命!
(李艳,李济仁长女,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中医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