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转换与应用
——以贵州苗族锡绣为例

2021-03-06 08:53黄磊晶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刺绣苗族服装设计

黄磊晶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001)

贵州苗族锡绣是一种特殊的刺绣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用金属锡代替丝线进行刺绣,颠覆了传统的用料观念,被誉为“绣中绝技”,其分布集中于贵州省剑河县,以清水江沿岸的狭长地带为轴心,遍及“一镇三乡”的十多个村寨,“一镇”即南加镇,“三乡”分别为南寨乡、敏洞乡、观么乡。[1]苗族刺绣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少数民族刺绣既是对前者的补充、完善和促进,也是对后者的传承、保护和发扬。要深入挖掘苗族锡绣的优秀元素,大胆进行借鉴,以推动苗族锡绣和现代服装设计的共赢发展。

一、贵州苗族锡绣起源与生境

(一)苗族锡绣起源

近些年考古发现,苗族锡绣在贵州南寨乡绕号村已经流传至少五六百年的历史,它的诞生与苗族先民的生境有密切关系。苗族先民尚银,服饰品银饰可携带、易保管,又非常靓丽,然而银饰容易氧化变旧。后来先民发现了锡,它的金属材料与银颜色相近,亮度好又不容易氧化,便如获至宝[2],他们将锡锭熔化之后浇在石板上进行锤炼,直至成为锡片之后剪成条,运用到服饰制作中。用锡制作的服饰质感佳、光泽好,深受苗族先民青睐,锡绣就此诞生。

(二)苗族锡绣生境

近些年,随着贵州苗族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锡绣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有恶化之势。首先,锡绣创作主体不断流失和减少。苗族村寨的青年妇女们多数选择外出打工,他们的出走直接导致刺绣创作主体人数的锐减。其次,当地苗族人的大量外流,导致锡绣服饰穿戴人群的大量减少。再次,锡绣的文化内涵旁落。锡绣的图案纹样及技艺凝聚了苗族先民的智慧和思想,是记录苗族先民历史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但随着关注人群的不断减少,其文化内涵也不免陷入旁落之境。

二、贵州苗族锡绣工艺特点及内在意蕴

苗族锡绣的工艺可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织染底布。织染底布的方法有差异,前围腰片上的锡绣是先将白色的织布挑花,之后染成亮布并嵌入锡条,后腰围片、背部的锡绣则是先将纱线染色,之后织成布。第二个环节,挑花。贵州剑河苗族刺绣挑花有以剪纸作为纹样蓝本的,也有以绣模作为纹样蓝本的,前者需要使用剪纸和衬布,后者则是家族世代传承的刺绣工具。[3]挑花较为常用的技法是平调,可按经纱竖向插针,也可按纬纱横向插针。苗族锡绣服饰挑花较密,一般两三根纱线就要挑绣,该环节要求入针准确,不能错位,对制作者的耐心和眼力是极大的考验。第三个环节,锡绣上锡环节。该环节要求先对锡条进行剪、弯、削等的处理,剪锡条时宽度控制在0.12米左右,弯锡条时一只手固定锡条尾端,另一只手则用针将尾端的锡条弯成弯钩状,为了方便锡条穿纱,需要将其顶端削成尖尖的头。在处理好锡条之后,将锡条穿进纱线并将其弯钩尾端卡到纱线上,然后借助针的作用使其扣紧,整个包裹住纱线,多余的锡条部分则用剪刀剪去。循环往复,直到所有的主体纹样都被锡条包裹。[3]

(一)用料追求“宜”的造物理念

“宜”有适宜、简易之意,体现了古代造物天人合一的理念,该理念倡导在制衣过程中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最适宜、简易的材料进行制作。贵州剑河苗族先民在锡绣服制中充分贯彻了这一理念,所用工具崇尚简洁。锡绣服制所需的底布通过纺车、织布机等自己制作,具有透气性好、结实且柔软等优点;布料原料则来自于贵州苗族人自己种植的棉花;染布的蓝靛是用贵州苗族人民自产的蓼蓝制作的蓝色染料,这种染料不但不会褪色,还有消肿止痛的药用功能;锡绣环节要用到的锡条、锡片则是由锡靛融化浇筑而来。用料上的就地取材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自给自足的生存哲学和智慧。

(二)款式追求“动”和“用”的功能

苗族锡绣服饰采用的是上衣下裳款式,如图1所示。锡绣装饰主要存在于上衣后背、底端和前后腰围,其中,后背和前后腰围处采用的锡绣图案基本相同,而底端的则是由三段长为10厘米的锡条包裹而成的流苏装饰,该装饰寓意风调雨顺,被苗族人民称为“滴水线”。下裳是长过膝盖的百褶裙,裙子前后都有围腰,围腰上锡绣占据中心位置,以黑色挑花为主纹进行锡绣,围腰下摆处是包着锡条的流苏,后围腰上除了黑色挑花纹样,还有几何纹样。从苗族锡绣服饰的结构特点来看,贵州苗族人民十分讲究服饰“动”和“用”,动指的是活动功能,用指的是实用、耐用功能。上衣下裳和宽大的袖口设计便于肢体随意伸展活动;前面的流苏设计既增加了服饰的华贵感,又符合节庆等特殊节日载歌载舞的审美需求;前后围腰处的锡绣设计则能让服饰更结实,确保耐磨、耐穿。

图1 苗族锡绣服饰

(三)图案表达多重文化意蕴

锡绣服饰上的纹样图案集中分布于前摆片、后摆片上,主要有大钩花纹、牛头纹、大小人头形、耙花形、尺子形等,纹样形式变化丰富,以中间主纹样为中心依次向两头递减展开,这些纹样均是贵州剑河苗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的灵感,也是贵州苗族人民农耕文化的缩影,寓意丰富。大钩花纹形状酷似秤砣,如图2所示,表达了苗族人渴望能过上公平公正生活的愿望;牛头纹形状似V形,如图3所示,表达了苗族人对牛的崇拜,这种崇拜与牛在苗族人民生存、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桥花纹分为大桥花纹和小桥花纹,表达了苗族人民对桥的尊重;工具耙花、牛鞍、尺子等纹样形状,反映了苗族人民祈求丰收、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大人头和小人头纹,寓意苗族人祈求老人安康和儿孙满堂的美好愿望;万字纹,则带有苗族人祈福祛灾的寓意。锡绣服饰上的图案纹样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心理,是苗族人民将本民族神话、传说、典故、信仰等进行智慧加工的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了苗族锡绣的精神思想。

图2 大钩花纹

图3 牛头纹

(四)色彩讲究和谐统一之美

贵州剑河苗族锡绣讲究色彩搭配,以黑白两色作为锡绣的主框架,黑白分明给人直接而有冲击力的感官体验,恰似苗族人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4]在黑白对比色的主框架下,有规律地点缀着红、青、绿、黄、蓝各种颜色,其中,红色作为主色,加上洁白的锡条点缀,使锡片熠熠发光。苗族锡绣每幅图案都会运用五种以上颜色,色彩布局看起来整体大方,既有强烈的对比,又显得和谐统一。

三、贵州苗族锡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古为今用”的转换与应用原则

(一)传承为本

苗族锡绣是以特殊工艺、审美艺术及独特的民族文化为支撑的,将其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于丰富现代服装的文化意蕴意义重大。因此,在运用时,要将传承作为立足点,要尊重和保留苗族锡绣的文化意义、独特的针法规则和布局规范,将苗族锡绣美的、独一无二的图案寓意和精髓准确无误地挖掘并保留下来,将它们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在提升现代服饰美感的同时,让现代服饰成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别载体,实现在服饰中“见人、见物、见生活”。

(二)创新求变

锡绣历史悠久,代表了贵州苗族人民当时的刺绣水平和审美习惯,和当下审美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不相符的地方,若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加改良地沿袭应用,不但无法彰显文化底蕴,还有可能造成传统与现代的互相冲突,使服装丧失时代感。因此,必须以现代审美为导向,寻求苗族锡绣与现代服装的融合点,并锐意创新求变,找到开启传统和现代生活联结大门的钥匙,用活、用好锡绣的传统元素,让其为现代服饰增光添彩。当然,这种创新求变是多视角多维度的,比如迎合现代人个性化的审美观,对锡绣图案装饰模式、位置进行创新,用截然不同的装饰思维创造出人意料又让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四、实现贵州苗族锡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古为今用”转换的途径

(一)锡绣元素“古为今用”的特色提炼

锡绣虽然是一种年代久远的民族刺绣工艺,但它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某些元素能够遥相呼应,比如金属材料。这种材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十分普遍,通常以服装装饰物的形式存在。常见的有女性裙装腰带上金光闪闪的金属挂钩、金属环、金属珠子,男性朋克外套上的金属扣、金属拉链以及一些礼服上红、黄、绿等不同的金属亮片等。[5]这些服饰上的金属装饰色泽美丽,有一种高贵华丽之感。而锡绣所用的锡线,色泽银白,其与金属搭配,能形成极佳的白色光线反射,加之二者共有的华丽感,必然能营造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如图4的设计,礼服胸部以下的位置全部采用绿色的金属亮片进行装饰,在礼服的腰部位置,设计了锡绣绣片,并附上几根细腰带,以修饰身形。锡绣绣片的设计既起到了巧妙分割身材,凸显腰部线条的作用,又与绿色的金属亮片遥相呼应,渲染了礼服的华丽色彩。整个礼服看起来典雅而有韵味,实现了锡绣与金属元素的和谐统一。

图4 礼服上的锡绣与金属亮片

(二)锡绣元素“古为今用”的风格塑造

每一种艺术门类都有其独特的精髓,对锡绣的运用并非都是要将锡绣绣片缝在衣服上,要避免毫无创新的堆砌和对历史的简单重复。事实上,历史是不能重复的,锡绣服饰的生境也是难以复制的,符合传统审美需求的锡绣绣片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审美并不能完全契合,简单地截取运用,不但无法体现锡绣的美感和独特之处,也难以为现代服装设计增添光彩。作为设计者,必须主动与苗族锡绣的创作主体、传承人进行沟通交流,真正把握锡绣工艺的特点,深入挖掘并提炼其精髓,将其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以现代女性裙装设计中锡绣的运用为例,花边往往是裙装的点睛之笔。有些裙装花边采用的几何造型,中性且富有力量感,这种类型的花边其实与锡绣的风格十分接近,可以将其融合一起,在花边上做锡绣,如图5的设计。裙装的蕾丝花边设计迎合了现代人对服装体型塑造功能重视的心理,利用裙边的蕾丝花边形成分割线,以有层次的肌理对比,塑造人体体型,充分贴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同时,用锡绣缝制服装的蕾丝花边,突出蕾丝花边的特色,在服装整体造型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催化作用,使服装看起来熠熠生辉。既有“古”韵味,又极富造型感和美感,这样的设计必然受喜爱。通过挖掘锡绣的精髓,对其进行创新应用,能够促使传统锡绣走向市场,利于锡绣的保护,也能提升现代服装的韵味,深化其文化底蕴。

图5 现代裙装花边上的锡绣

(三)锡绣元素“古为今用”的创新传承

现代服装设计更迭频繁,设计师必须要不断根据流行趋势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对设计做出调整改变。贵州苗族锡绣中的图案样式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对其进行继承创新是保留其文化底蕴的关键。但这些图案样式毕竟是当时当地苗族先民们创造出来的,较为繁琐,与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有冲突之处。设计师在设计时,既不能为了传承,循规蹈矩地直接照搬图案样式,也不能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而破坏锡绣图案样式的文化内涵。应当在坚持传统图案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服装追求简洁的设计理念为指导,进行大胆的重组创新。[6]如图6的设计,打破苗族锡绣图案的重复性、局限性限制,将连续的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拆分,简化成一目了然的单个符号,然后重新组合,同时,运用现代化的印染技术、提花技术对图案纹样进行艺术加工,将其分别置于胸襟、腰部、口袋、裤缝等不同位置。这些图案样式既保留了苗族锡绣传统图案样式的特色,又迎合了现代人喜欢有别致的点缀的审美心理,使得服装简约中不乏厚重的文化底蕴,复古中又透露出浓浓的现代气息,既时尚美观,又有民族感。通过大胆创新,让原属于不同时空的艺术在现代服装上交融,是对“古”与“今”的双重升华,既能保护传承苗族锡绣,又能促进现代服装发展。

图6 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锡绣图案

五、结语

当前,我国服装产品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文化内涵欠缺,服装品牌文化建设滞后,且存在设计互相抄袭等不良现象,导致市场上同类风格、款式及用料的服装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影响了中国服装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制约着中国高级定制时装品牌建设。少数民族刺绣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将其与现代服装设计融会贯通,能够有力提升现代服装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利于传承少数民族刺绣工艺。贵州苗族锡绣工艺独特,是苗族刺绣中的瑰宝,对其加以考究,实现“古为今用”,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能拓宽其应用领域,多些创新尝试,势必会给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鲜的活水。

猜你喜欢
刺绣苗族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清新唯美的刺绣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