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漫 刘力 杨瑞 吴杨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伤等临床表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1],属于我国的乙类传染病之一[2]。我国每年HFRS 发病人数占世界报道的汉坦病毒感染病例总数的90%以上。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是全国HFRS 的重疫区和老疫区,2003年以后湖北省HFRS 的相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且相对平稳的态势[3]。但2016 年来疫情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且升高幅度较明显,本研究对湖北省2005~2019 年HFRS 发病情况及全省宿主动物监测进行分析,了解湖北省HFRS 的流行特征,为今后湖北省HFRS 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1 资料来源 湖北省2005~2019 年HFRS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按照报告地区、终审日期导出报告的传染病个案信息。宿主动物监测资料来源于湖北省HFRS鼠间疫情监测数据。
1.2 鼠密度监测 依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每年4~5月和9~10月春秋两季,各监测哨点采用夹夜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既往有HFRS 病例发生的自然村,在调查自然村外500 m 半径范围内的居民区和野外布鼠夹,尽量选在河流、水渠、田地、菜地、鱼池、虾池和场院等可能有鼠类栖息活动的地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傍晚布夹,次日清晨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 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性分析。采用R 语言4.0.3 版计算HFRS 发病率与鼠密度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发病概况 2005~2019 年湖北省共报告HFRS 病例48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6/10万;共死亡109 例,年平均病死率为2.23%。湖北省2005~2019年HFRS报告病例数与病死率见图1。
图1 湖北省2005~2019年HFRS报告病例数与病死率
由图1 可见,2005~2016 年,每年病例数均在300例以下,2016 年以后病例数明显上升,2018 年病例数上升至942例,为2005 年以来最高值。2005 年湖北省HFRS 病死率为4.85%,2019 年为0.85%,病死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2.2 时间分布见图2
图2 湖北省2005~2019年HFRS报告病例数月分布
由图2 可见,2005~2019 年湖北省HFRS 病例的发病月分布显示,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呈现明显季节性,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5~7月的春夏季高峰和11月至次年1月的秋冬季高峰。
2.3 地区分布 2005~2019 年,湖北省全省17个地市、州除神农架林区外均有病例报告,按照病例发病时住址进行统计,总病例数居前五位的地市为襄阳市(20.43%,997/4879)、荆州市(19.43%,948/4879)、潜江市(13.38%,653/4879)、荆门市(12.89%,629/4879)和天门市(10.23%,499/4879),占全部病例数的76.37%(3726/4879)。湖北省重点地区2005~2019年HFRS报告病例数构成比见图3。
图3 湖北省重点地区2005~2019年HFRS报告病例数构成
由图3 可见,襄阳市在2005 年病例数构成比为全省最高,后逐年下降,2016 年以后呈快速下降趋势;荆州市2005~2019 年病例数构成比呈上升趋势,2016 年后呈快速上升趋势;潜江市和天门市2005~2019 年病例数在全省的构成比呈现出上升趋势;荆门市构成比未出现明显上升或下降。
2005~2019 年,潜江市、天门市、荆州市、仙桃市和荆门市发病率均在2018年达到最高值,2019年回落。潜江市、天门市、荆州市、仙桃市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湖北省HFRS 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地市为潜江市(6.21/10万)、天门市(4.01/10万)、荆州市(3.01/10万)、仙桃市(2.28/10万)和荆门市(2.04/10万)。
2.4 人群分布2005~2019 年湖北省报告的HFRS 病例以男性为主,在4879例病例中,男性3662例(75.06%)、女性1217例(24.94%),男女性别比例为3.01∶1。病例中年龄最小为6岁,最大为90岁,中位数为52岁,主要集中在35~69岁,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9.93%(4663/4879),35岁以下占13.14%(641/4879),70岁及以上占6.93%(338/4879)。其中60岁及以上的占27.75%(1354/4879)。农民是HFRS 的高发职业,占病例数的76.84%(3749/4879),病例数居第二、三位的职业分别是家务及待业5.84%(285/4879)、工人3.09%(151/4879)。109例死亡病例中,男性88例,女性21例,男性病死率为2.40%(88/3662),女性病死率为1.73%(21/1217),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59岁,共64例(58.72%)。
2.5 宿主动物监测见图4
图4 湖北省2005~2019年鼠密度与HFRS发病率
由图4 可见,2005~2019 年湖北省鼠密度最低为2009 年,为1.71%,最高为2018 年,为7.69%。鼠密度及HFRS 发病率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在2018 年达到最高值。发病率与鼠密度具有相关性,发病率随着鼠密度的升高而升高(rs=0.57,P<0.05)。
湖北省是HFRS 高发省份之一,基本上是10 年一次大流行,1973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发病高峰[3],80 年代大流行后,卫生部门已初步掌握HFRS 的发病规律,在1993 年、2003 年发病高峰来临前采取了强有力的灭鼠措施,遏制了发病高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5~2016 年湖北省HFRS 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2016 年以后疫情迅速上升,2018 年发病率为1.60/10万,为近15 年以来的最高值。但HFRS 病死率由2005 年的4.80%降至2019 年的0.85%,提示湖北省HFRS 诊疗能力和重症救治能力有所提高,但近年来湖北省的病死率仍高于广州市、河北省等地区的病死率[4,5]。
HFRS 在不同疫区的流行季节不完全相同,家鼠型和野鼠型的发病季节有明显差别,家鼠型一般在春夏季,姬鼠型一般在秋冬季[6],湖北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 年代初具有明显的秋冬峰,春夏峰相对较弱,但90 年代后,秋冬峰与春夏峰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弱化[3],本研究显示2018~2019年开始出现以春夏峰为主的流行特征。
湖北省HFRS 疫情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2005~2019 年,病例主要集中在襄阳市、荆州市、潜江市、荆门市和天门市,2016~2019 年荆州市病例迅速上升,超越襄阳市,成为发病数最多的地区;2005 年以来,潜江市、天门市、荆州市、仙桃市等江汉平原地区发病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地区分布显示,湖北HFRS 发病开始以潜江市、天门市和荆州市等江汉平原为主,应加强对江汉平原地区HFRS病例的监测。
湖北省HFRS 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男女性别构成比为3.01∶1,这与全国HFRS 流行特征基本一致[7~10]。这可能与农村经济卫生条件差、健康意识较弱、男性户外活动多、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机会增加有关。2005~2019 年湖北省60岁以上HFRS 病例构成为27.75%,远高于1991~2011 年的8.30%[4],提示应关注60岁以上人群的防控。近年来湖北省已开始HFRS 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但疫苗的适龄人群为15~59岁人群,无法覆盖60岁及以上人群,提示HFRS 疫苗的研发应纳入60岁及以上的人群。
汉坦病毒的主要宿主为啮齿类动物,其密度和带毒率是人间疫情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当居民区鼠密度控制在1.00% 以下,野外鼠密度控制在3.00% 以下时,可有效控制HFRS的流行[11]。本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HFRS 鼠密度在2017 年以来均高于3%,且发病率与鼠密度呈高度相关,提示应密切关注鼠密度,加强鼠类监测和防鼠、灭鼠十分重要。
为控制湖北省HFRS 的发病,根据湖北省HFRS的发病特点,开展“监测、健教、灭鼠、免疫”并重的总体防控策略[12]。应重点关注荆州市、潜江市等江汉平原地区,对于发病率较高的潜江市、荆州市建议以乡镇为单位,实施精准干预模式,在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中积极开展HFRS 疫苗的接种工作,尤其是近60岁的人群要优先接种,构建有效的免疫屏障;在鼠密度较高的地区加强鼠监测和灭鼠措施,降低鼠密度。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无法接种疫苗的60岁及以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