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牛烂肺病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本文对牛烂肺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供参考。
牛烂肺病,也称传染性牛支原体性肺炎、架子牛运输应急综合症,主要由牛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感染引起,病发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和烂肺,传染性和致死性极强。
其病原体具有顽强的存活力,在适宜条件下能存活5周,在被感染的牛体内,潜伏4 个月。不过在温度高、空气干燥的环境中立刻死亡。
牛烂肺病按在临床症状分三种类型:
(1)急性败血型,牛的体温突然高于40℃,脉动加速,没有食欲,呼吸急促,停止反刍,甚至流泪、流涕、腹泻,常1d 内死亡。
(2)肺炎型,病牛体虚弱,心跳快速,体温上升,呼吸困难,结膜充血,鼻液血红,干咳,胸膜肺炎症状明显。
(3)水肿型,病牛的胸前和头颈部出现水肿,咽喉肿胀,流泪流涎,呼吸不畅,窒息死亡。
根据病牛长期咳嗽,高烧不退,呼吸困难,流泪流涕等临床症状表现,可做出诊断,但需要将牛烂肺病与牛流行性感冒进行鉴别,常规的治疗方法见效快,死亡率低,确诊需进行病理剖检。
牛烂肺病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且多发生在冬春季节,非疫区域常因为引进新的带菌牛群而引发该病,旧区则因牛对病菌的抵抗力强,发病周期长,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对养殖业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要有效地防治牛烂肺病,必须加强对牛群的管理。部分地区为了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会选择引进外来优质牛群。在购买牛犊前要认真做好关于牛产地的深入调查,不从病疫区引进牛犊,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引进牛对当地牛群的病菌感染。购买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地观察牛犊的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验看牛的呼吸系统和肠道等是否正常。选定后不应着急返程,再多观察几天,检查牛的活动是否一切正常。减小远程运输,慎重选取合适的运输地点,确保牛犊的身体健康。在运输前期合理规划牛犊的喂养管理工作,降低牛犊在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同时,应按照相关部门的检疫标准对牛进行严格的疾病检测,出具证明,对引进的牛犊隔离观察,隔离环境与饲养管理应安排专业的养殖人员负责,确保其各项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与当地的牛共喂养,防止发生被病牛传染的情况。
环境因素和饲料的管理不当是引发牛烂肺病的重要原因,养殖人员应重视对养殖环境和饲料管理,
(1)着力改善牛的生长生活环境,促使牛群健康成长。保持牛舍的环境干燥,卫生清洁,牛舍应注重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病菌滋生,注重防寒保暖,为牛的生长繁殖营造良好的氛围。
(2)应注意牛群的养殖密度,控制牛群在合理的密度下生活,防止因过于拥挤、距离太密而滋生有害细菌,影响整个牛群的正常养殖。
(3)科学合理配置牛群的饲料,不同来源和不同年龄的牛要分开饲养,饲料应选择品质优良的种类,适当地为牛群增加精料、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保证每天的饲料喂养营养均衡,为牛的生长提供养分,增强牛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重视消毒工作,应重视对牛舍的定期或者日常消毒工作,以减少牛疾病的发生概率。
养殖人员都应重视对牛烂肺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在该病的高发期就到来对牛群进行药物治疗与疫苗接种,养殖管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牛群,及时发现牛的病体特征,及早进行隔离治疗。治疗牛烂肺病的原则是抗菌消炎。兽医在治疗药物选择时,可以借鉴其他养殖地区成功的治愈案例和经验,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地的实际养牛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病牛的诊疗方案,最好事先能够对药物进行药敏实验。治疗方法通常选择静脉注射的药品,以期更好地促进病牛对药物的吸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将养牛业的疾病损失降低到最小。
牛烂肺病对养牛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在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难度,通过深入研究牛烂肺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能够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建议。加强对牛群的引进,饲养管理和预防措施的重视,能够有效地减小牛烂肺病的发生概率,更好地促进我国养殖产业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