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宾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养猪产业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养猪户的经济收入,为广大农村的脱贫攻坚开辟了非常重要的途径。加强生猪科学饲养管理,增强生猪的体质及抗病能力,可提升养猪户的养殖效益。
隔离繁殖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做好严格隔离养殖,猪场生产区只能留有一个出入口,防止非生产人员、货物和车辆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要住饲养场的宿舍内,凡进入生产区域时必须经过淋浴,消毒,更换消毒过的工作裤,鞋后方可进入,裤和鞋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生产区里的生产人员严禁互相串舍。饲料储存,装猪平台应建在生产区靠近内壁的地方。卸料窗设置在料仓的外墙上,进料由物料窗口输入。卸货车辆和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出栏猪应通过围栏组成的通道驶入装猪平台,装猪车辆和人员不得进入。猪舍内所有用具不得带出,各猪舍用具应固定,不得混用。严禁禽类、犬类、猫类等动物进入猪场。工人不得在家养猪或接触其他猪。不允许将可能感染的物品带入生产区域。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场内,必须进入场内时,应淋浴、消毒、更换隔离服,方可进入,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出外诊治猪病,场内配种人员不得外出进行生猪配种作业。
育肥猪需分群饲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饲养空间,还提高猪的食欲和增重效果。养殖场可根据生猪的种源、体重、体质、健康状态等情况分组饲养,以保证各类猪能正常生长发育。同一组体重差异不应过大,猪体重差异不超过3kg,架子猪不超过5~10kg,每栏建议饲养密度在4~12 头为佳。分组后,猪群应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随意变动。
适宜的生长环境是促进生猪快速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应给予重视。适宜的环境意味着猪圈的温湿度应适宜生猪的生长要求,夏天防属,冬天保暖防寒,要干净卫生,粪便不可在猪圈里堆积;食槽、水槽经常洗涮,特别是在夏天,及时清理槽里残留的饲料,猪圈的大小和饲养密度应适当,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与流通。给猪提供干净舒适的生长环境,才能实现健康、无病、快速增重,饲料回报率也很高。
水是猪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饮用水来满足生猪身体的需要。此外,有条件的养猪场可对供应用水做水质监测。水质应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无有害物质和病毒微生物。猪的饮水量是随环境温度、体重和采食量变化而变化的。春秋两季,猪的饮水量应为风干饲料量的4倍,相当于猪体重的16%左右。夏季,是风干饲料量的5 倍,约占体重的23%。冬季,猪的饮水量大约是风干料量的3 倍,占猪体重的10%。如果供水不足,猪会表现食欲不振、精神颓废、体重增加减缓,进而影响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体内废物的排出。因此,应根据生猪养殖和生产的实际情况,适当供应足够的清洁用水。
仔猪进入围栏开始育肥时,应训练它们养成排便固定地点、睡觉、进食、不争食的习惯。这样既能减轻劳动强度,简化日常管理,又能保持围栏的清洁干燥,为肥育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强训练主要有一是防止争食,为了保证生猪吃得均匀,除了使用的长槽外,还应对喜欢争食的猪经常驱赶,帮助它们尽快建立良好的进食秩序。二是固定饮食、睡眠和排便场所,尽快形成定位。
饲料是保证生猪健康生长、发育、繁殖生育的物质基础。在选择饲料时应根据猪的生长发育情况,科学选择符合生猪生长发育的营养成分,特别是饲料中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要确保能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要。此外还应保证饲料的清洁卫生,防止饲料和喂养器具被病原体污染。严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防止中毒。
坚持自繁自育是预防生猪传染病传入的重要措施,养猪场(户)最好能自养种公母猪,自行繁衍仔猪并育肥,防止因异地收购生猪而引发疫病。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规模化养猪场应采取同舍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消除持续病毒感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出栏后,猪舍要彻底清洗、消毒、熏蒸,并清空半个月以上再引种饲养。
不同品种、不同育肥猪的适宜出栏屠宰期也不尽相同。就商品育肥猪来讲,能否及时投放出栏是每个养猪户能否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最终关键点。在肥育猪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一般年龄和体重越小,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量越少。随着育肥猪年龄和体重的增加,每公斤增重饲料消耗量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