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辉
(山东省荣成市俚岛畜牧兽医站,山东 荣成 264300)
很多养殖户在蛋鸡饲养过程中,无论是对病害的治疗还是为了预防疾病、保证生产,都会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很容易造成抗生素残留,并且长期使用还会造成鸡产生抗药性,其排泄物中的残留药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违背了绿色健康养殖。
1.1 产生细菌变异 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会导致细菌出现不确定性变异,变异后的细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造成细菌的大量繁殖直至不可控制,最终变异成超级细菌,人类一旦接触或食用携带细菌的禽类产品,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
1.2 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病害,饲养人员通常会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病症有缓解作用,但会形成药物依赖性,再出现类似病害,就不得不用抗生素治疗。根本原因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导致鸡群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长期使用对机体伤害很大,不仅丧失了机体原本的抵抗力,一旦受到大量的病毒和细菌侵袭,抗生素也会失去作用,使鸡场损失严重。
1.3 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没有节制的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助长细菌和病毒的变异繁殖,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含有抗生素的排泄物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自然界的水体、土壤、动植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还会间接性的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1 严格落实好消毒工作 要想做到蛋鸡养殖无抗化,首先要降低鸡患病的几率,落实好消毒工作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消毒一定要彻底,对所采取的消毒药剂也要定期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而使消毒效果降低,消毒的时间应在每日打扫完鸡舍1h 以后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通常雨后的温湿度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此时应当对鸡舍内外进行全面的消毒,消毒范围适当扩大至鸡舍外部3m 左右。
2.2 根据产蛋规律进行提前预防 保质保量的产蛋是蛋鸡养殖的关键,摸清产蛋的规律就能找出问题的所在,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养殖方式的调整,并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导致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因为饲料中营养不够,没有及时补充多种维生素,母鸡的大部分营养都消耗在产蛋上,超出机体负荷,身体机能下降的同时影响了产蛋量。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产蛋量的下降不都是由于疾病所导致的,因此不一定非要用抗生素去改善,应当充分掌握产蛋量下降的根本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预防和避免。
2.3 采取中药预防降低应激反应 天气的变化会给鸡带来较大的应激反应,因此饲养人员应当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在气温波动较大的前一天,采取饲料中添加适量中药的方式,进行对病毒和细菌的预防,并结合正确的饲养管理方式,降低应激反应,避免病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
2.4 加强对鸡舍内的通风管理 要加强对鸡舍内的通风管理,冬季采取最小通风,保持舍内温度,避免直接用水冲洗地面,长期的潮湿会滋生病毒细菌,还会降低鸡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概率。当不具备纵向通风气候条件时,可以合理运用湿帘,帮助鸡舍实现通风。
2.5 对湿帘的合理运用 在运用湿帘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上水的时间和频率,上水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造成鸡舍内部湿度过大,降低鸡的抵抗力,使其更容易患病。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能随意缩短上水间隔,通常完成上水的标准就是湿帘完全被浸湿的时候,而一些养殖场在夏季为了迅速降低舍内温度,会将上水间隔缩短,湿帘还没有干燥就再次上水,只能增加舍内湿度,不会达到降温目的,反而会使温度升高。正确的做法是湿帘被完全浸湿以后,上水即可停止,直到湿帘完全干燥后,再进行下次的上水。
实现对蛋鸡的无抗饲养,需要采用一些中草药来代替抗生素,还需要在平时的饲养中加强管理,注意气候温度等外部环境变化给鸡带来的影响,在饲料中注意营养和多维的补充,从根本上提升机体免疫病毒的能力,避免随意使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