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林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日兴镇畜牧站,四川 仪陇 637622)
强化动物防疫工作的落实能够保障养殖主的经济收益,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基层兽医应不断提高自身治疗水平,定期为养殖主开展动物疫情知识宣讲活动,普及各种动物疾病的发病症状和治疗手段,保证国民食用肉类产品的安全性。
(1)大部分养殖主动物疫情监测工作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动物异常状态,疫情高发季节没有对养殖场内的动物进行全面疫情普查,虽然发现突然死亡的动物,却并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增加动物患病的安全隐患。(2)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不足,难以理解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意义,甚至对部分上门检查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存在抵触情绪,不配合其工作,动物防疫工作难以落实。(3)现阶段养殖主的饲养手段皆以经验为主,很少主动学习动物饲养方面的技术,动物饲养环境的维护不到位,加重养殖场细菌和病毒滋生的情况。(4)缺乏完整的动物疫情防控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对最新疫情的了解不足,相关政策内容存在落后现象,无法为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基本保障。
2.1 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基层兽医应定期到养殖场开展动物疫情的监测工作,针对动物所表现的症状进行系统分析。(1)基层兽医应联合乡镇政府动物疫情防控部门建立监测体系,尤其是在动物疫情高发期,要提前通知养殖主为动物注射疫苗,从根源上对动物疫情进行控制。(2)鼓励养殖主储备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并由有关部门不定时开展突击检查,确保物资储备情况与政府规定标准保持一致,有效应对大规模动物疫情泛滥的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防控预案,第一时间控制疫情的广泛传播,避免动物疫情给养殖主带来经济损失。(3)深化防疫人员的监管职能,由政府牵头组织专业监测人员挨家挨户进行排查,如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突然死亡的动物,应第一时间向养殖主询问动物近期的生长情况和精神状态,通过检疫手段分析动物病情,一旦发现出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疫情,需及时上报并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公害处理,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2.2 定期开展防疫宣传 部分养殖主在动物防疫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充足,无法及时发现动物异常的生长情况,单纯凭借多年经验开展饲养工作,患病动物难以第一时间获得治疗,进而降低动物疫情防控的效果。为此,基层兽医应基于政府动物防疫部门的支持下,定期开展动物防疫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养殖主的防疫意识,并能够在突击检查中积极配合防疫人员,保证防疫工作的顺利落实。同时,防疫宣传工作应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扩大防疫宣传工作的覆盖面积,鼓励畜牧兽医深入基层开展防疫工作的宣传活动,使养殖主深刻意识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2.3 注重动物饲养工作 传统的动物养殖方式存在些许落后,不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实,养殖场消毒工作不到位,难以抵御细菌和病毒的滋生,降低动物防疫工作效率。(1)养殖主应每天清理养殖场内粪便等动物生活垃圾,做好场内的消毒工作,为动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干燥、整洁的环境。(2)养殖场内应定期通风,保证动物每天有足够的光照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养殖区域内的细菌和病毒杀死。如果受环境因素影响,如阴雨天气、地点选择等,养殖场内无法获得充分的光照,可采取紫外线灯照射的形式替代自然光照,同样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3)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全面提升动物免疫力,从而达到动物防疫的目标。养殖主应积极与基层畜牧兽医联系,了解自身区域内容易发生的动物疫情,并提前注射疫苗进行防治,最大限度发挥出疫苗的作用。
2.4 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健全的动物防疫体系是保证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政府动物防疫部门要与基层兽医实施信息共享的模式,了解当下较为常见的动物疫病,并了解其症状和影响,明确对养殖主和畜牧业造成的危害,进而制定更加符合畜牧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防疫体系。应建立全疾病防御体系,降低动物出现疾病的概率和死亡的概率,避免造成大规模传染影响到周边其他养殖场的发展。同时,还需要完善动物疾病应急机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疾病,要能够防患于未然,实时监测动物生长发育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疾病,全面提升疫情防控效果。
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是保障动物健康生长、国民畜牧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手段。基层兽医应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全面提升养殖主的防疫意识,为动物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的环境,确保养殖主经济收益和肉类食品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