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福忠
(山东省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胶州 266300)
自非洲猪瘟入侵我国开始,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遭受巨大的损失,生猪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出现大幅减少。现阶段恢复生猪生产,恢复或者扩大饲养规模,是生猪养殖产业重点关注的问题。生猪饲养规模的恢复与扩大,对母猪繁殖性能有很强的依赖性,能繁母猪良好的繁育性能可以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将介绍能繁母猪的饲养技术措施,供参考。
从配种受孕到分娩的过程叫妊娠。妊娠期科学的饲养可以保证胚胎正常发育,减少死胎弱胎,可以保证仔猪出生后有良好的健康状况。母猪受孕后,采取2头高中间低的饲喂方式。产前30d,是胚胎快速发育阶段,这时要增加蛋白质和钙磷的量,以保证胚胎发育的营养需要。怀孕期要避免饲喂霉变饲料,黄曲霉毒素超标不仅能引起死胎,还能引起母猪流产。怀孕后期,由于腹腔的挤压消化系统空间变小,因此建议采取少食多餐的饲喂方式。
仔猪初生后对环境温度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当母猪产出仔猪后首先需要用清洁干净的毛巾将仔猪的口鼻处黏液清理干净,擦拭仔猪的全身,将脐带剪断后注意严格的消毒清洁工作,随后将仔猪放入保育箱中保温,要保障仔猪及时吃到初乳,以提高仔猪自身的免疫能力。新生仔猪需要及时做好剪齿以及断尾的工作。母猪在分娩过程中若出现难产时,可对母猪按2mL/100kg.bw注射催产素。母猪顺利产下仔猪后,需要检查胎衣的数量,待母猪分娩过程完成后,及时给母猪补充体液和营养物质,以缓解母猪的分娩疲劳。通常可以在分娩后0.5h左右调制新鲜的热麸皮汤饲喂母猪,同时需要保障母猪的体温和环境条件的适宜,注意观察母猪的排便情况是否正常。
哺乳期母猪饲养管理的要点是保证母猪的营养,既能满足仔猪对哺乳的营养需求,也能使母猪产后快速恢复身体,为下次怀孕奠定基础;哺乳期母猪除了保障自身健康,还要保证产奶质量。通常我们建议母猪分娩后的第一天不喂食饲料,在分娩后的第2天上午下午各饲喂0.5kg左右的饲料,以后每天增加1kg至母猪的正常采食量,最高的饲喂量应该控制在6kg以内。建议采取少食多餐的模式,也可喂食4次/d。为了提高母猪的泌乳量,我们可以在母猪饲粮中适量添加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在仔猪断奶前的一周时间内,需要逐渐减少母猪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的饲喂量,以促进母猪的干乳过程,为后期母猪再次发情配种工作提供帮助。
母猪饲养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母猪的免疫工作,以便母猪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妊娠母猪在分娩前的4周左右,需要给母猪注射接种大肠杆菌二价疫苗以及链球菌弱毒疫苗;在妊娠母猪分娩前的3周左右需要注射口蹄疫疫苗;每年的7~8月份是雨水较多的季节,蚊蝇等虫害多发,需要给母猪接种乙型脑炎疫苗,避免蚊虫导致该病的传播。同时在母猪饲养的秋冬季节需要接种病毒性腹泻疫苗,以增强母猪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进而改善仔猪的机体状况。对养殖地区生猪疫病情况进行考察,选择性的接种猪瘟、猪肺疫等疫苗。通常妊娠母猪在分娩前2~7转入产房进行饲养管理。母猪转入产房之前需要对母猪机体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洁工作,尤其是母猪的外阴以及后驱部位的清洁消毒处理。同时需要将原有栏舍进行清洁,彻底清除猪舍内的剩余饲料,垫料等,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随后使用烧碱溶液进行彻底的消毒,在间隔2~3d后原有的妊娠母猪栏舍才能重新转入猪。
母猪的繁殖性能关系到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做好母猪分娩、哺乳管理以及疾病防治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母猪的健康状况,为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