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升旭,王若钦,金文进
(1.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白银 730600;2.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5)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内市场秩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1]。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需要,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包装、储藏、运输到销售,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过程[2]。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地环境、生产条件、生产投入品、加工技术及包装贮运等方面的影响,都可能给农产品造成污染[3-4]。果品作为鲜活农产品,其质量安全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果园生产过程中的农业环境质量和农用生产投入品安全使用的控制问题。果园生产过程要保证苹果质量安全,应注意控制4个关键环节。
按照苹果安全生产要求,遵循非均衡发展战略,进行苹果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可采取政策引导的方式,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目标,在苹果最佳优生区选择若干个基地县,实施全县整体推进,建立绿色食品苹果生产专业县[5]。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地环境优势,又能更有效地进行产地环境监控和农资市场监管。
影响苹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过程中农用物资造成的污染,包括农药和化肥等。因此,加强对农资供应市场的监管,把控好农用物资的货源供应质量,是果园生产过程中污染控制的源头,也是保证苹果安全生产的重点控制环节。农资市场监管的主体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其核心是建立有效的监管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重点是对农药、化肥市场的管理。以苹果基地县为单位,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农资供应市场或农资配送中心,对农资市场实行统一集中监管,是保证农资供应质量的有效办法。重点是要杜绝绿色食品生产中严禁使用的农用化学品进入市场。
农药使用造成的污染是立体污染[6]。农药的安全使用,要控制好2个方面,即农药的使用种类和使用方法。农药使用时,要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合成农药如有机氯、砷制剂或高残毒的有机磷农药等,要选用环境友好型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尽量选用植物源或矿物源的安全性农药品种,少用或限量使用低毒、残效期长的化学农药。同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在最佳防治期施用,并保证每种农药在安全期最好每年只用1次,即做到“适时、适量、适次”用药,这是提高农药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的关键技术措施。肥料对果品安全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重金属元素及有害微生物的污染等方面,重金属元素污染是关注的重点。肥料的合理使用,要注意控制施肥种类和肥料质量,减少肥料中砷、铬等重金属元素在果园土壤中的残留积累,还要注意化肥的适量使用及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这是土壤施肥环节控制的重点。
苹果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产品,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要将生态资源优势、规模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按照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惯例,通过对果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逐步实现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的转变,其核心为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减少对果实和生产环境造成污染的几率。应着重抓好4项关键技术措施。
国际上对果类农产品农药残留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少用或不用化学合成农药,逐步建立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苹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但化学农药防治仍是目前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对西部地区部分苹果产区农药使用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化学农药防治是果农最常用的技术措施。在冬季,清园涂白、果实套袋等农业技术措施在我国苹果产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采用杀虫灯、诱虫带、糖醋液等物理防治方法和利用害虫天敌、性诱剂、生物制剂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还未大面积推广使用,特别是西部地区使用较少[7]。建立和推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重点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既符合国际新技术发展趋势,又贴合我国大部分地区苹果产区的生产实际,是保证苹果实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目标的关键技术措施。
有机质含量偏低是影响果树产量、果品质量和肥效发挥的重要原因,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目前果园施肥管理的重点,也是苹果安全生产的难点问题之一。要突破这一难题,关键是要建立和推行以有机肥为主的施肥制度。①大力开发有机肥源,可通过在果园里掩埋杂草、作物秸秆等方式达到增加有机物肥料来源的目的[8],还可通过配套发展畜禽养殖业增加农家有机肥源。②做好提高农家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水平,减少有机肥自身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如畜禽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利用,既可提高肥效,又减少了污染。③将化肥与有机肥适量配合施用,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有机肥作为营养全面的长效肥,既有延长和提高化肥肥效的功能,又对化肥中的有害物质(如磷肥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和转化作用。研究表明,要实现优质、高产,苹果园有机肥施用量应达到“斤果斤肥”或“斤果二斤肥”的“平均适量水平”经验标准。
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果园生草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营养和水分供应、调节果园小气候及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种作用,对果树生长和果实质量也有重要影响。生草制已成为欧州、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果园土壤耕作管理制度,也是水果生产先进国家进行果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8-10]。我国苹果产区果园土壤管理目前仍以传统的“清耕制”方式为主,这不仅加剧了土壤肥力水平的下降,也会导致果园产地环境的退化。因此,建立适合旱地果园的生草模式,提高生草对果园土壤肥水的积极调控效应十分重要。
果实套袋为果实生长发育创造了一种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微环境,不仅能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提高果实外观质量和商品果率,而且能减少外界环境对果实的污染、减轻果实病虫害的危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安全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有重要作用,是苹果优质、安全生产不可替代的一项关键技术[11]。但目前生产中,果袋的使用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会对果实袋的应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有研究表明,果实黑点病与果袋质量有关。选用优质果袋、通过采取间伐或修剪措施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等措施都有利于减少苹果果实黑点病的发生。
要实现对安全生产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推行各项关键技术措施,核心就是要建立适合的生产制度和生产模式,既要考虑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又要结合产区实际生产条件。
(1)制订苹果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指南。实行绿色果品生产,根据本区域的生产条件和果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制订相应的生产技术指南,其核心是减少对各种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尤其是对农药、化肥使用的控制。
(2)建立有效的生产过程跟踪管理制度。①将产品认证与产地认证相结合,强化生产者对果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2方面的意识。②提高果农的生产组织化程度,按照生产技术指南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农药、肥料、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果袋等生产物资的使用日期、种类、用量等进行记录,以备查验。
苹果生产中要遵循生态农业的原理与技术要求,推行以果园生草为基础、沼气池为纽带的果、畜、沼、窖和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生产模式。陕西省、山东省等省的研究已证明,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适合旱地果园区域特点的生产模式[8]。生草制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生态果园的基础。果园实施“果树行间生草+清耕带覆盖”的生草模式,通过牧草的生态调控作用和生物量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通过对牧草定期的刈割,可用于果树清耕带覆盖或为家畜提供青饲料来源;家庭养畜可增加农家有机肥来源,结合建立沼气池,可进行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且发酵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家庭照明、做饭,沼渣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沼液作为高效生物药肥,可近一步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建集雨窖,收集地表径流雨水,作为果园喷药、微灌和养畜用水来源,可缓解旱地果园的干旱缺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