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婉佳 综述,王鑫莹,杨志平 审校
(1.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13;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吉林 吉林13201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全球约有44亿人感染Hp,我国的感染率为55.8%,非洲一些国家的感染率更高。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胃肠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其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对Hp的早期检测和治疗至关重要。既往研究的重点是胃Hp感染,其检测和治疗方法虽然已相对成熟,但仍存在根除失败及复发现象。自Hp首次在牙菌斑中被发现后,口腔Hp感染与胃肠病的关系成为倍受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
1989年,KRAJDEN等[3]首次从1例胃Hp阳性患者牙菌斑中分离出Hp。此后,国内外学者相继从唾液、舌背部、牙周袋、口腔溃疡面、口腔肿瘤等部位检测出Hp,由此证实了Hp在口腔中普遍存在。Hp在口腔各部位数量分布不均,以牙菌斑中检出率最高[4-5]。牙菌斑和唾液作为研究口腔Hp的样本被广泛采用。对口腔Hp的检测方法主要应用细菌学、形态学、免疫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菌培养是传统的检测方法,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高,但对培养条件要求严格,培养周期较长,且易受到其他杂菌及Hp本身繁殖能力的影响,在各种检测方法中检出率最低,在科研工作中也已很少采用[6]。
形态学检查是通过对牙菌斑、牙周组织等部位样本进行病理染色,在光镜下直接观察典型的细菌形态,但口腔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多样,仅凭镜下观察对证实Hp的存在证据不足,在科研中通常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检测口腔Hp感染。快速尿素酶实验是根据Hp产生的尿素酶特异的作用于尿素,使其分解后产生氨气,碱性的氨气调节酸碱值后可使试纸变色,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但由于口腔中存在唾液链球菌、嗜血杆菌、放线菌等能产生尿素酶的其他细菌,并且此种检测方法不能与胃Hp感染相区别,检测结果也往往较其他方法阳性率高[7],因此,此种检测方法适用于对口腔Hp感染进行筛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唾液Hp抗原检测技术是用于口腔Hp检测的一种新方法,可针对性检测唾液中Hp产生的尿素酶,避免了试剂与口腔中其他产尿素酶细菌发生交叉反应,灵敏度较高,操作方法简单,价格相对较低,易被患者接受,但对其检测的特异度存在争议[8-10]。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目前在科研工作中较常被应用的检测方法,此检测方法利用DNA体外扩增原理,不需要完整的细菌活体,对含Hp数量较少的样本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降低了对样本的要求,但此种检测方法由于受Hp基因型多态性的影响,检测时需使用不同的引物,操作过程较复杂。有学者也提出,应用PCR检测的可能是Hp的残体,并非活菌,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较高的阳性率[11-12]。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较常规PCR定性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更高,且快速、简便,有望用于临床[13]。
Hp感染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多种胃肠病的致病因素,50%的世界人口胃内感染Hp,经根除治疗后每年仍有13%的人再次感染[14-16]。明确Hp的传播方式对预防和治疗Hp感染至关重要。据文献报道,Hp的可能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口、粪-口、胃-口等[17]。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家庭内部或人口密集、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Hp感染率相对较高,其普遍有集体用餐、共用餐具的生活习惯[18],导致口-口接触机会增加。
口腔在Hp传播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值得关注,作为消化道的开端,口腔通过食管与胃紧密相连,寄居于口腔的Hp会随着吞咽动作随唾液进入胃内,而胃中的Hp也会随着胃液返流进入口腔并在口腔定植。YOUNG等[19]发现,从同一患者口腔和胃中分离出的Hp菌株在形态、生化特性、免疫特性方面均存在高度一致性。SHAMES等[20]分离牙菌斑中不同菌落Hp的DNA与胃中Hp进行比较后认为,二者可能为同一种致病菌株。WANG等[21]对3例患者唾液中的Hp进行DNA测序结果显示,唾液与胃内Hp分别存在78.0%、64.0%和66.9%的同源性,提示胃Hp与口腔Hp可能存在相互感染的现象。
胃Hp感染与口腔Hp感染存在正相关。王亮亮[22]对300例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检测后发现,胃Hp阳性患者口腔Hp阳性率明显高于胃Hp阴性患者。但二者的感染存在相关性却不完全一致,在一些胃Hp阴性的患者中口腔中仍可检测出Hp的存在,同样胃内存在Hp感染,口腔Hp检测也可呈阴性,二者可互不依赖而独立存在[23]。对胃Hp与口腔Hp感染究竟存在何种程度的相关性至今尚无定论,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说明。
Hp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致病菌,也被认为是多种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牙周炎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4-25]。由于解剖上的紧密联系,口腔健康必然影响胃肠道的健康状况。口腔担负着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而口腔疾患影响了对食物的咀嚼,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作用降低,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长期发展,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贾春玲[26]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口腔卫生和健康情况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这些患者中菌斑指数、口臭、牙跟炎症、牙周炎、患龋率、口腔溃疡等患病率普遍较高。除口腔与胃肠道在解剖上联系紧密的因素外,ROMN-ROMN 等[27]和MENDOZA-CANT等[28]通过检测发现,唾液及牙菌斑中存在与胃内相同的含有VacA致病基因表型的Hp菌株。另外有研究表明,口腔Hp感染可能加重胃疾病的严重程度,陈骏[29]在患有胃肠疾病的人群中检测了唾液Hp感染率,结果显示,伴中度或重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口腔Hp检出率更高。在治疗方面,有学者对近年来报道的口腔Hp与胃Hp的相关性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口腔Hp与胃Hp根除率密切相关[30]。由于牙菌斑存在特殊的细菌生物膜结构,常规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对口腔Hp作用甚微[31],于是有学者提出联合牙周治疗Hp相关胃肠疾病,联合牙周洁治可提高胃内Hp根除率及降低其复发率[32-33]。使用漱口水对口腔进行冲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Hp毒力基因的表达[34]。有学者也提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可有效减少口腔Hp感染,减少Hp的传播[35]。有研究表明,多聚赖氨酸与单月桂酸酯复合体可破坏Hp结构,使用多聚赖氨酸复合体漱口液对治疗口腔Hp感染有效[36]。氟防龋材料对口腔Hp具有抑制作用[37]。清除牙周结石、治疗口腔疾病可有效减少口腔Hp感染。对胃肠疾病患者进行口腔Hp感染情况的检查及针对性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Hp相关胃肠的疗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降低其耐药性的发生。
Hp在口腔中的存在已被证实,并且口腔Hp感染与胃Hp感染、Hp相关胃肠病在一定程度上相关联,但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程度的相关性及口腔Hp的致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虽然口腔Hp的检测方法很多,可目前仍没有一种准确、简便、快捷的方法能用于临床,对口腔Hp感染的治疗方法也还在研究阶段。明确这些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就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有效的监测手段,更有效地治疗Hp感染及Hp相关胃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