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述评

2021-03-05 03:53杨丞娟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2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绿色

杨丞娟

一、引言

自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来,包括《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6—2020)、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2016)、《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17) 等重要战略文件均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和要求。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五年来,长江经济带在生态、产业、城市绿色等方面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 核心期刊与CSSCI 收录数据库,对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探寻相关学术研究脉络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概况

从年发文数量来看,以“长江经济带”和“绿色发展”为检索关键词,以2016—2020 为检索期限,在核心期刊与CSSCI 收录期刊中进行检索,共获得140 篇相关文献。2016—2019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19年达到了顶峰(54 篇),这与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社会对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愈加重视是密不可分的。2020年大幅下降(22 篇),可能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一些学者更多从应急管理角度探讨区域发展的问题有关。

从来源期刊分布情况来看,由生态环境部主管的《环境保护》发文量最多(16 篇),这充分体现了其作为环境保护工作指导期刊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区域经济评论》、《经济地理》、 《生态经济》和《改革》等(共16 篇)。总体来看,大部分来源期刊分布在北京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其余则分布在其他地方,这体现了不同地区学者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广泛关注。

从发文数量作者情况来看,武汉大学吴传清和黄磊、重庆工商大学文传浩和首都经贸大学的杜雯翠(共25 篇),四者加总占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发文总量18%。从作者来源机构情况来看,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武汉大学15 篇、重庆工商大学9 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 篇。从机构属性来看,大部分为高等学校,尤其是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吴传清教授团队,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依托基金的情况来看,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成果有50 项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 项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 项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 项依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专项资金,4 项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其他30 多个各级科研项目基金,由此可见从国家到地方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所给予的关注与支持。

三、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成果

(一) 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发展研究

生态绿色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第一要务,也是长江经济带永葆活力的源泉。

李干杰从地理和历史角度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及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分析,指出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失灵、经济发展“低性价比”的方法论误区和问题,提出以认识到位、方法对路、行动得力为原则,突出问题导向等治理路径。①黄娟和程丙从国内、国际及自身绿色可持续等因素入手,探讨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德国莱茵河流域的经验,提出资源、环境、生态三方面对策建议。②李东从改革探索、创新引领、破解难题等角度出发,定位长江经济带在治污攻坚、环境提质、绿色转型和安全防控等优先突破的方向,探索顶层制度创新、发展动能支撑、管理体制改革与政策先行先试等建设路径。③何寿奎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存在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发展空间被挤压、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环境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的基础上,从协同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协同效应与治理效果。④陈洪波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探寻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安全底线,探索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协同共进。⑤

表1 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发展研究

从表1 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发展研究一般采用规范分析法,从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先行”示范带建设、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协同等视角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发展进行价值界定、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二) 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研究

产业绿色是解决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和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抓手,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任胜钢和袁宝龙从方式、模式、目标等角度梳理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转型框架,指出必须通过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通过促进产业转移模式构建、布局优化、集聚度提升及生态补偿机制等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目标⑥。何剑和王欣爱运用SBM—Malmquis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4年绿色效率、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等指数分析与衡量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与差异,并从博弈与帕累托改进角度探讨协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通过建立产业协作联盟、改善政策、加强创新等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的协同策略⑦。高红贵和赵路构建包括产业转型、自主创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在内的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和Moran’s 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测算比较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空间集聚状态,提出发挥不同地区作用、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等对策建议⑧。

从表2 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研究的方法包括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研究角度包括发展动力、区域协同、空间差异与依赖,研究落脚点集中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上。

表2 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研究

(三)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研究

工业是经济的主导,工业绿色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李琳和张佳以10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运用熵权—TOPSIS 模型、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分别对长江经济带2004—2013年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内外部差异及其原因进行测算分析,从创新、协同、效率和政策等角度提出缩小差异的相关对策。⑨吴新中和邓明亮运用SBM-DDF-Luenberger模型对108 个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进行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静态测算,并运用泰尔指数、收敛分析、Moran’s 指数等方法进行动态区域差异与空间效应检验,判断其发展趋势、驱动力与空间关系,进而提出从差异化、技术、合作等角度推动其提升的措施⑩。吴传清、吴磊分别运用SBM—GML 指数模型和面板Tobit 模型、熵权—Topsis 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绩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⑪。王建民等以长江经济带11 个省市为对象,运用Super—SBM 模型、Malmquist 指数和灰色斜率关联模型分析其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在2007—2016年间的静态、动态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效率提升策略⑫。闫华飞等从工业绿色技术创新角度,运用超效率SBM 和Malmquist 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 个省(市) 进行静态的测度和动态的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较低,但局部增长且时空分异明显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效率提升策略⑬。

从表3 可以看出,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均采取了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重点包括静态绿色发展水平、效率及差异测算和分析、动态绿色发展水平和效率的发展趋势、时空演变及空间驱动机制。

表3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研究

(四) 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研究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增长中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对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环境效率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核心动能。

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整体水平研究

卢丽文等运用DEA—Undesirable output 非参数分析模型工具对长江经济带108 个城市的绿色效率现状、动态变动趋势和空间演化进行分析,运用泰尔系数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之间及其内部城市绿色效率差异进行测算,得出整体效率不高、区域差异明显但有改善趋势等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⑭马双和王振借助TOPSIS 熵权法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110 个城市进行整体、梯度、空间格局和细分领域的分析,得出其水平整体不高、区域差异显著及在绿色生活领域存在局部均衡的结论,提出顶层设计、产业布局、城市群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的对策措施⑮。

2.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及其综合影响因素研究

吴传清、宋筱筱在客观分析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积极和消极因素基础上,运用DEA—BCC 模型进行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分析,得出两极分化、梯度分布的结论,提出开发—保护、投入—产出等建议。⑯李汝资等提出区域协同、主体功能、城市群、绿色动力等方面的发展与保护路径。⑰郝国彩等以长江经济带108 个城市为对象,用超效率SBM 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进行经济绩效测度、区域比较、空间溢出等方面的绿色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⑱。李爽等运用Tobit 面板模型分析了科技、城市、经济、政府、二产占比等影响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效率的因素,并提出从产业、教育、科技、政治等角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措施⑲。

表4 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研究

3.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及其特定影响因素研究

张治栋和秦淑悦利用Tobit 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及其程度,得出其整体波动下降、制造业集聚、服务业集聚、利用外资对长江经济带绿色效率分别存在U 型、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的关系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产业集聚、绿色产品供给、审慎引进外资、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等方面的提升对策⑳。贺晓宇和韩保江构建以城市绿色效率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运用Matlab2016 对长江经济带106 个城市2006—2015年的城市绿色效率进行测算,考察包括增长诉求、就业诉求以及财政诉求在内的政绩诉求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得出二者之间负相关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提出从完善政绩考核体制机制角度推动和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的建议。

从表4 可以看出,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包括整体发展水平的研究、发展水平及其综合影响因素(城市、政府、技术、教育、经济、产业等) 的研究和发展水平及其特定影响因素(产业集聚、政绩诉求等) 的研究。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研究结论集中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显著等方面。

(五)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测评研究

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测评研究,不仅能够使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可信度,更能够有效和有针对性地探寻发展路径。

李华旭等构建三级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算和分析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2010—2014年绿色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得出其绿色发展水平在实践上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梯次分布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㉑黄磊和吴传清在界定生态环境绩效内涵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 模型、全局超效率方向性SBM 模型和SBM—GML 指数等实证工具进行测算,得出长江经济带2011—2016年内部生态环境绩效呈下、上、中游递减态势,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显著正相关的结论,提出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维护、绿色产业新动能培育、负面清单管理、联防联控机制、生态补偿制度等方面的对策建议㉒。杨顺顺构建三级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GRAP(灰色关联分析) 联合模型,测评长江经济带11 个省市2011—2015年绿色发展水平,得出东部水平最高、西部其次、中部不理想,省域之间存梯度分布、特色鲜明等结论,提出从区域差异化、创新、引导、投入等角度出发的对策建议㉓。陈晓雪、徐楠楠构建两级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和Q 型聚类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 省市2007—2017年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时空测度,得出从总体上看呈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地区差异明显并呈扩大趋势的结论,提出资源保护、机制创新、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环境稳定等方面的对策建议。㉔陈佳敏、霍增辉提出从全局设计、产业升级、多方参与等角度推动不同类型区域的绿色发展建议。㉕

表5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测评研究

从表5 可以看出,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测评的研究从整体水平、产业绿色、生态绩效等角度展开,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构建相关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测评,结论也集中在时间(发展趋势)、空间(区域差异) 等方面,并提出综合性的提升建议。

(六)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进策略与配套机制研究

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进策略和配套机制的研究,是从深层次发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障碍和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可持续的重要探索。

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进策略研究

吴传清和黄磊在梳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演变和战略定位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生态形势、产业结构、协同机制、无序开发、法规制度、绿色考评等问题,提出从绿色基础设施、产业、环境、资源等方面优化的对策建议。㉖曲超和王东在肯定长江经济带在顶层设计、生态环境、转型发展、体制改革等方面进展基础上,指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仍存在的环境、理念和机制等薄弱环节,提出开发进程加快、管理体制完善、绿色发展坚守、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等实践路径。㉗黄娟提出借鉴莱茵河流域绿色治理经验,通过推进绿色要素流动自由、绿色功能约束水平提升、绿色公共服务均等、绿色承载能力增强等措施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协调发展。㉘

2.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配套机制研究

“长江经济带”联合课题组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税收政策存在着区域不协调、优惠不均衡、税收与税源背离、税源无序竞争、绿色发展税收支持政策不健全、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等阻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问题,提出从顶层设计、产业转移、绿色发展、创新驱动、“黄金水道”航运服务等方面建立统一协调、优化共享、绿色生态、环节倾斜、激发活力的税收政策建议㉙。吕忠梅以《长江保护法》㉚立法工作为切入点,探讨长江经济带建设立法中存在的法律性质定位、价值标准取向、制度机制架构等困境与冲突,从“中医”角度找“病症” (生态环境恶化)、“病因” (过度无序开发)、“病根”(治理理念缺乏),提出妥善解决权利冲突、确定立良法价值取向、优化立法资源配置、建立绿色多元参与治理机制等实现长江经济带“良法善治”的“中医”方案㉛。

从表6 可以看出,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进策略与配套机制研究以规范分析为主,探讨包括整体分析与特定角度(法律、财税) 分析,从生态、产业、理念、体制、法律、财税等多个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绿色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表6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进策略与配套机制研究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年发文数量、来源期刊、作者和机构以及依托基金的相关情况分析可以看出: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总体发文数量不多;从来源期刊、作者和机构总体看集中在北京及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特别是学术资源丰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但同时也存在分散化的问题,整体研究合力尚未形成;从所依托的科研基金来看,从国家到地方,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都给予了诸多支持;从内容看,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涉及生态绿色发展、产业绿色发展、工业绿色发展、城市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水平测评、绿色发展推进策略与配套机制等方面;从研究方法看,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除了传统的规范研究外,更多学者采用了包括指数分析、关联分析、耦合分析、面板模型、空间模型、协调模型等计量工具;从研究视角看,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既有静态角度、又有动态角度,既有全局角度、又有特定角度,既有比较分析、又有相关性分析;从研究结论看,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得出了从整体到局部,从时间到空间,从生态到产业,从工业到城市等多方位的绿色发展水平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内在与外在的推进策略与路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未来研究,需要在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与工具、借鉴西方国家流域治理绿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测量标准,深入挖掘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内在问题和障碍,探索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可持续体制机制。

注释:

①李干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2016年第11期。

②黄娟、程丙:《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考》,《环境保护》2017年第7期。

③李东:《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的几点思考》,《环境保护》2018年第21期。

④何寿奎:《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协同机制及政策体系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 2019年第8期。

⑤陈洪波:《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基于生物多样性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3期。

⑥任胜钢、袁宝龙:《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的动力找寻》,《改革》2016年第7期。

⑦何剑、王欣爱:《区域协同视角下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第11期。

⑧高红贵、赵路:《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年第12期。

⑨李琳、张佳:《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分解——基于2004~2013年108 个城市的比较研究》,《软科学》2016年第11期。

⑩吴新中、邓明亮:《技术创新、空间溢出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年第17期。

⑪参见吴传清、黄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吴传清、黄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绩效评估及其协同效应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黄磊、吴传清:《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创新发展效率及其协同效应》,《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

⑫王建民、仇定三、蒋倩颖、张敏:《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测量与提升路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12期。

⑬闫华飞、肖静、冯兵:《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⑭卢丽文、宋德勇、黄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以长江经济带的108 个城市为例》,《城市问题》2017年第1期。

⑮马双、王振:《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研究》,《上海经济》2018年第5期。

⑯吴传清、宋筱筱:《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及效率评估》,《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4期。

⑰李汝资、刘耀彬、王文刚、孙东琪:《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及区域问题识别》,《地理科学》2018年第9期。

⑱郝国彩、徐银良、张晓萌、陈明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经济绩效的溢出效应及其分解》,《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5期。

⑲李爽、周天凯、樊琳梓:《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统计与决策》2019年第15期。

⑳张治栋、秦淑悦:《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108 个城市为例》, 《城市问题》2018年第7期。

㉑李华旭、孔凡斌、陈胜东:《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沿江11省(市) 2010—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㉒黄磊、吴传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及其提升方略》,《改革》2018年第7期。

㉓杨顺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测度及比较研究》,《求索》2018年第5期。

㉔陈晓雪、徐楠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基于11 省市 2007—2017年数据》,《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

㉕陈佳敏、霍增辉:《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与比较》,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第1期。

㉖吴传清、黄磊:《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难点与推进路径研究》,《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

㉗曲超、王东:《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若干思考》,《环境保护》2018年第18期。

㉘黄娟:《协调发展理念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思考——借鉴莱茵河流域绿色协调发展经验》,《企业经济》2018年第2期。

㉙长江经济带联合课题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税务研究》2017年第5期。

㉚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获得通过。

㉛吕忠梅:《建立“绿色发展”的法律机制:长江大保护的“中医”方案》,《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绿色
绿色低碳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