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勤思 提升理论穿透力

2021-01-28 13:42荣开明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恩格斯座谈会

荣开明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专家学者:

谢谢你们在百忙中举办这个座谈会,参加这个座谈会。听了同志们从各个视角和方面,以我的学术人生做事例,对这一问题发表了好些有价值的看法。有些发言、贺辞具体生动,细致入微,有情有义,使我受到很大触动和启发,受到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洗礼。有些方面对我的赞誉,已经超过了我的实际作为,只能看作是对我的殷切期望和强力鞭策。

反躬自问,我的一生过得比较平稳,起伏波折不大。从主观愿望上说,我是比较勤奋,想干点实事,做好工作,也在用主要力量做好编辑的同时,做过一些研究,搞过一些课题,写过一些文章和著作。但自我评价不高,只够合格,算不上良和优。好些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到位,缺点、短板不少,不满意之处甚多。这和当时条件局限有关,主要还是个人的素质素养能力欠缺。我一定会将大家的话牢记在心上,只要我一息尚存,就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添砖加瓦,服务党和人民。

本次座谈会以学术人生为主题,这很好。学术人生问题,研究已久,原来谈得多,涉及面很广,几句话讲不清楚。这里只讲两点浅见: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杰出继承者对此论述甚多,强调突出,值得深刻领会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恩格斯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②马恩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广大劳动者服务的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③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④。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⑤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⑥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与自然科学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文化、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构成了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工人阶级战胜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它忠实地代表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下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内在地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属性,任何否定其意识形态性的学说都是靠不住的,根本不存在超越阶级立场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学说。

当今社会,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革,可是,有的人不仅想否定为什么人服务问题的存在和重要性,还散布与此相对立的言论,说什么“价值中立”,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会否定“学术民主自由”;有的置这一问题的上述论述而不顾,鼓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观;有的只谈“问题”,不问“主义”,声称要做“纯粹”研究。其实,“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⑧。

历史实践证明,忽视“为什么人服务”这个根本问题,而导致腐败堕落、身败名裂者,不在少数。我们决不可丧失这一方面的警惕。

二、解决“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不仅要明确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懂得怎样做?总结我70 多年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最为主要的是四个方面:

第一,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把握好这个总开关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关键。

第二,要立足中国实践。从本身研究优势和特色出发,选择某些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突破口,求得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和创新,是解决学术人生的主要路径。我长期从事的是编辑工作,与专门从事教学和研究者有差别。我研究的主要路径,是在审慎确定课题后,先打点,后联线,最后形成一大片。即抓住课题的核心问题先发表一篇论文,倾听同行者的反映和意见。再逐步依次发出几篇系列文章,连成一条线。最后在点线的基础上拓展深化,形成一部著作。

第三,要面向大众。要用人们熟悉的大众化语句,去讲深奥的理论,提升理论影响力。做到讲道理,突出理论解释力;厚学术,提升理论穿透力;强宣传,增强理论传播力。

第四,要强化学术理论内渗力,养成学、思、写、讲的良好习惯。教育者先受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用,学好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首先用于强化自身的素质素养和能力。做到言行一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培育学、思、写的兴趣和爱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变成为习惯。离退休后,我就是靠着这样的惯性推动,天天坚持学、思、写。好似一天不学、思、写,就过不下去日子,支撑不起精神,没有了主要依托。凡学思有成,则写成文章,变成学、思、写的印迹。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65页。

③④ 《毛泽东选集》 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1096页。

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页。

⑥ 《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

⑧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恩格斯座谈会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