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冬梅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 成都 610031)
在临床上,产后出血实际上为产科极为常见的并发症,通常的情况下,产后出血所指的便为产后失血量超过500mL,而其则多发生于产后的2h 以内,这中间,产后出血的产妇若得不到及时的止血,其自身的生命安全便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医学研究则指出,产后出血最为主要的原因便在于宫缩乏力,而采取相应的促宫缩药物对产后出血进行处理,便成为了关键所在。目前,缩宫素为促进产妇宫缩的主要药物,但该种药物在临床上存在着个体敏感度差异大的问题,并且还容易导致产妇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1]。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适时地采用卡前列甲酯栓进行治疗便成为了一种可能。基于此,本次实验将围绕着卡前列甲酯栓与缩宫素对产后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展开,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产后出血症产妇62 例开展实验,通过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2 组,各31 例。期间,参照组年龄22-34 岁,平均年龄(26.41±3.44)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42±1.12) 周;初产妇20 例,经产妇11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2-35 岁,平均年龄(26.71±3.89)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67±1.45)周;初产妇24 例,经产妇7 例。通过比对发现,两组产妇之间的一般资料,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此外,参与此次实验的患者均为阴道自然分娩,且在产前1 周未用前列腺素抑制剂;无任何妊娠合并症、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依从性较高;对此次实验知情并同意参与此次实验,经本院伦理会研究决定,准予实验。
1.2.1 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治疗的方法,在胎儿分娩之后,立即采取缩宫素20U 进行静脉滴注,期间,需要对产妇的出血量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因时制宜的增加剂量,但最大剂量不可超过60U。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接受缩宫素治疗的同时,引入卡前列甲酯栓进行治疗。期间,采用缩宫素滴注20U,并在此基础上,置入卡前列甲酯栓2 枚,并使其能够贴附于阴道的前壁下约1/3 处。此外,两组患者均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这中间,在产后的24h 之内,严格限制探视的人数,并要保证产室之内温度、湿度的适宜。并且,医护人员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巡视,期间要观察产妇的面色、体温以及意识状态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则应该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其次,医护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并对子宫进行按压,以此来促进宫缩。最后,应嘱咐产妇心境的平和,鼓励其与心神而进行接触,并适时地给予其心理层面的护理[2]。
对两组患者的产后的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考量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并对此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
此次实验通过运用SPSS 18.00 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遴选,采用均数±平方差(±s)的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展现,t值检验效果,计数资料通过例数百分比(%)表示,(χ2)进行检验,当P<0.05 时,亦可确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比较:统计数据表明,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药理学研究指出,卡前列甲酯栓为一种子宫平滑肌兴奋药物,其属于前列腺素衍生物的范畴之中。因而,该种药物经常会被用于妊娠的终止,以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防治。在临床上采用阴道置入卡前列甲酯栓的方法,能够显著促进子宫平滑肌、子宫血管的收缩,并可以促强化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功能,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3]。同缩宫素相比,卡前列甲酯栓具备生理活性广泛以及无受体饱和的效应。而将其同缩宫素进行联合使用,则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中间,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的方法,能够起到比缩宫素更强的止血效果,继而清除持续性出血对产妇的影响[4]。因此,适时地结合上述两种药物对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效果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诚然,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在对产后出血产妇仅进行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故而,该阶段临床救治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开展是否科学、有效,则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针对性护理的问题开始得到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
表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比较( ±s)
表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比较( ±s)
组别 500-1000mL 1001-2000mL 2000 以上 平均出血量(mL)观察组(n=31) 28(90.32) 3(9.68) 0(0.00) 654.52±126.31参照组(n=31) 15(48.39) 14(45.16) 2(6.45) 974.66±157.43 T 8.831 P 0.000
因此,在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应该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这样则有助于从侧面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期间,在对产妇进行针对性护理的过程中,应以产后出血产妇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其采取切实的护理。首先,应严格控制探视的人数,并要确保室内温湿度的适宜[5]。并且,还要对产后出血的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这中间若是出现紧急情况,则应立即向医生进行汇报。此外,针对性护理还应帮助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按摩,从而帮助产妇进行止血。最后,医护人员应针对产妇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从而提高产后出血产妇的依从性。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产后出血的产妇往往需要面对一定的生命危险,故而这期间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因此,在日常的时候,医院方面应总结过往护理案例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此来为针对性护理的应用奠定基础。总之,在临床上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治疗产后的同时,还应该适时地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使两者之间能够形成合力,继而取得理想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产后出血的产妇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的治疗方法,并辅以针对性护理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降低产后出血的出血量,这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产后出血的产妇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的治疗方法,并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产妇的出血量,继而实现对产后出血的治疗。因此,该种方法值得推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