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2021-03-05 00:47钱军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治理生态环境

钱军

摘 要:尽管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却逐渐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为获取更大的效益,常常会破坏环境,不断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甚至还会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为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就必须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实现对环境的有效治理,这样就可以减少损失,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性

引言

经济发展初期人们过于依赖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生态平衡。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大作用。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不仅可以缓解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失衡的现象,还能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现阶段缓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近几年水土保持工作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加大恢复生态平衡建设力度。

1 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虽然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现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作为全球水土流失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约1/3的土地资源面临着水土流失问题。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同的地区水土流失的表现各不相同,解决水土流失要根据地区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理。我国已经加大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视,采取了多方位的治理对策,然而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解决,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水土流失一方面破坏了土地资源,降水不能被充分利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对水资源也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植被、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地面植被覆盖率降低,径流改变方向,生态环境失调,遇到暴雨后,洪水肆虐,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涝等自然灾害。

1.2 统筹协调力度不足

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需要确保这一工作与生态环境治理得到同步推进,使各项工作协调开展。要了解环境的具体破坏程度,生态结构,以及生态的恢复能力,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好各项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不过,现有的工作并不完善,不能实现有效的统筹与协调,这样就会导致植物种植与土地结构的整合力度不足,在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资源浪费,资金无法得到合理使用等问题。

1.3 土地荒漠化

土地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也是人们进行生活、生产活动的必要自然资源。地球上以沙漠为主的干旱荒漠地区约占1/3的土地。之所以流沙向外侵蚀土地良田,造成土地荒漠化,是因为对沙漠边缘地带的开发不够合理。目前土地资源破坏现象严重,其中最大的现象就是土地沙漠化。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27%。土地荒漠化作为一种土地恶化类型,是不合理开发活动及多变气候所引起的土地衰退现象, 如不加以控制就会大范围增长,最终将演变为大面积的沙尘暴。

2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对策

2.1 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管工作

对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当与城市管理结合起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水土流失负有一定责任。城市化必然要占用土地资源,因此许多农田被毁,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负担,而且城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的不达标排放、森林的乱砍滥伐以及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得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对城市治理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 在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时,应当与城市管理相结合,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对不合法不合规的污染环境的行为加以惩治,向城市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城市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要积极植树造林,选取生存能力强、适应性良好的植被进行覆盖,减轻水土流失的状况。

2.2 提升综合治理水准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和水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必须得到解决,环境不能被无限制的破坏,提高治理能力需要与现今的科学发展相结合。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治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这样才会更好的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情形选择结合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并用现代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来制定符合真实情况的保持水土方法。另外政府机构还要大量引进专业人才到当地做探究,以专业人才的探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使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专业人员的水准是治理效果如何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加强专业人员培训,使得他们加强对于先进方法技术的了解,并可以熟练掌握,还需不断扩大优秀人才的引进计划,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的建设。

2.3 制定完善的制度

为了进一步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作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就要结合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在确定生态修复方案内容合理的情况下,制定与生态修复有关的制度,确保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要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对工作充满责任感。可制定完善的奖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激发其工作热情。要保证工作人员有良好的自我提升意识,使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确保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2.4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各個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经济落后区域通常只关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措施匮乏,对水土保持工作及生态环境保护毫不重视,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大量开发土地资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呈递增趋势。需要政府把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援助给到这些落后地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引入相关人才来协助完成水土保持工作,还要给足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资金,进而可以通过人为因素使得生态环境可以恢复。城市方面也要为环境建设做出贡献,绿植种植率要大幅度提高,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为了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更加高效的开展,有关部门也要出台相应政策并予以完善,提升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视度,进一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5 对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合理配置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在对其进行修复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各项设施是否完善,还要减少对能源造成的浪费,实现节能降耗。还有部分地区的人民存在滥砍滥伐的现象,这同样不利于本地区生态修复工作正常开展。因此,可以采取退耕还林、应用沼气设备等方式提高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风固沙等功能,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进行探讨和分析,有利于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会国. 探究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J]. 环境与发展, 2020,32(03):188+190.

[2] 高淑慧,周龙阁,张智芳.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12):187-188.

[3] 丁焕希.浅谈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重要性[J].农业与技术, 2017,37(02):46-47.

1500501705349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治理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