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权
摘 要:将终身体育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不仅能够满足学生需求,还能够保障其自身的体育素养,促使教学效果得以强化。大学的体育教学工作是帮助大学生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黄金阶段,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和限制因素入手,提出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终身体育;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改革措施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工作,通过体育教学改革能够解决当下大学体育教育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加契合时代发展要求,也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保障。对于大学体育教师来说,应当对体育教学进行优化,将终身体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其在日后生活中也能够不断参加体育活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下面笔者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限制因素
(1) 重视程度不足。以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种较好的措施与方法,但就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是各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及关注度仍不够。现阶段高校只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专业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仍处于边缘位置,大多院校的体育课程仅在大一、大二年级设置,大三、大四不涉及体育课程,而且体制达标测试的成绩也与评优评先、奖学金的评选、毕业等脱钩,严重的打击了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也严重的脱离了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要求。再者就是很多高校缺乏运动器械以及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而招生人数是逐年增加,进而导致了学生人数与场地设施之间的失衡。还有就是场地设施的不及时更新,导致场地器材的滞后,这对于学生体育技能、运动兴趣的培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弱化了教学成效,最终导致对终身体育理念的养成起到消极作用。
(2) 高校体育教师往往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体育教师将教学中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方面,而对于传授理论知识方面的工作却是不够重视的,那么学生就无法全面地掌握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 课堂上一味地让他们运动和锻炼,由于没有相关体育健康知识的引导和帮助,他们根本就无法认识到多参加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带来的益处,所以很难从心理上就愿意参加体育运动。没有体育方面的知识作为支持,大学生也无法全面了解自身的肌肉构成和身体结构,在运动中就无法采取科学的自我保护措施,一旦在运动中出现受伤的情况,他们之后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对于培养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是非常不利的。
(3) 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及时汲取养分,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见识、了解最新政策才能对学生的培养更有意义与价值,也能做到为人师表的表率,这样才能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观点不谋而合。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填鸭式教学, 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更不利于其潜能的挖掘。长此以往, 忽略了终身体育理念的养成。
2 终身体育视域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措施
2.1 创新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师还应当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课程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想要让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得以落实,教师应当采取双向教学评价方式,除了教师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还要保障学生与教师两者相互监督,促使教师可以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保障体育课程变得越来越健全,以便提升学生体育综合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不断丰富体育知识,激发出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动性。在教师的监督中,学生能够了解到日常训练所产生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加入到体育学习中,充分发挥出学生能动性。通过利用科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有利于教师不断调整体育教学方案,促使体育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2.2 完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同时还需要科学创新传统课堂教学,确保体育课堂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保证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时,能够感受到更大的乐趣,进而实现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有效形成。因此,在具体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时,教师需要进行女子防身术,体育舞蹈和游泳等课程的合理增加,确保学生对体育课程具有更高的兴趣。同时,在具体设定教学内容时,教师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确保教学内容呈现更高的多元化,使学生对体育锻炼要领,卫生保健知识,国际赛事的具体规则具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合理丰富,科学应用体育赛事转播,电影片段和幻灯片等内容,对学生知识面进行科学拓展,使学生能够更高程度的掌握体育锻炼方法,提升体育教学效率。通过科学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对其课内教学进行有效拓展。
2.3 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对于大学体育教师来说,需要先了解终身教育理念,然后将其贯彻在体育教学课程中,以终身体育为基础展开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先不断健全体育课程体系,使得体育教学模式得到优化,以便让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并让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有效发展。相反,创新精神的形成还能够让大学生将终身体育理念得以有效落实。根据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时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 如果想要让终身体育思想在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中得到贯彻,那么就需要从身体、精神、习惯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对终身体育能够有一个准确且深刻的了解;(2)应当有效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分析学生之间存在的拆差异性,再根据学生具体需求对体育课程而进行设置。例如,教师在渗透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质而给予尊重,促使体育教学工作能够得以良好发展。
2.4 师资提升方面
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载体,其为传道授业解惑、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综合素质。高校方面也应多为其提供进修与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永久平台,当然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 教师自身也可以寻求自身学习与提升的平台,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感受到更专业的技术、庞大的信息量以及最前沿的资讯,进而使其从内心自发形成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激发其对终身体育理念养成的坚定。
3 结束语
总之,高等院校在开展體育教学时,通过改进教训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学评价,优化校园氛围,能够确保科学改革体育教学,进而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合理融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保障学生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 ] 朱俊民. 终身体育视域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 J ] . 内江科技, 2021 , 42(05):149-150.
[2] 张锦兴,程联廷.终身体育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改革策略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0):188–189.
[3] 张红亮.基于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田径, 2021,(0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