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重点解决我国人地矛盾问题,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只有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工作,科学调整和优化农村地区空间规划方向,才能有序推进新型农村建设和农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概述了乡村振兴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引言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乡村面临转型发展难题,同时村庄规划也存在理论认知层面的不够深入与技术支撑不到位等问题。因此, 目前国内各个地区也希望通过空间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与全域管控来深层次干预乡村空间重构,持续强化乡村空间治理、行使自然资源监管职能、尊重多元价值诉求等重要内容,从而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相关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实施科学安排,为各地区空间布局、建设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高效化开展和实施提供重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指南,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乡村地区战略规划与战略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尤为突出, 實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在乡村振兴实施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综合考虑和分析当前乡村地区人口分布、国土利用、经济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乡村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乡村振兴新格局构建、乡村空间治理等实施整体性的谋划和规划,使乡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更为合理,更好地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2 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2.1 农村空心化,人口流失严重
我国乡村振兴道路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空心化是我国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据有效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平均每天有80多个村庄消亡。到2019年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自此之后,该数字一直呈加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的老龄化问题、农村人才短缺人问题愈发突出。当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毋庸置疑,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治理尚未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它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同时在村庄布局规划工作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加之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是一个消耗时间长、成效缓慢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面临各种现实问题,例如:乡村地方政府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也必须加快工作步伐,同时还需要参考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工作实践活动及相关经验。因而,实现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应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就地培养,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创新,让各类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农村广阔天地发挥作用、大展身手。
2.2 地方特色不足
在推进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很多乡村特色也在逐渐消失。很多地区乡村规划和建设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当地资源状况、文化特色、自然风貌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化考虑和分析,几乎所有乡村都在朝着一个方面转变,即积极推进乡村工业化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发展。这就导致很多乡村规划建设针对性不强、地方特色不足,既影响各项资源作用和价值最大化发挥,也影响规划目标的实现,甚至还会导致传统村落消亡、历史文化消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3 国土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3.1 坚持刚性与弹性结合,加强村庄的管理
我国乡村国土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必须做好乡村整治工作,从生态优化、产业转型、生活提质、文化兴盛、治理增效等方面探讨管控引导工作,做到村庄管理刚柔并济。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划定三区空间及管控边界,并探索村庄规划“留白”机制。具体来讲,就是基于法理依据实施刚性管控策略,同时落实人居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柔性政策,建立乡村社会中的良性发展“人- 人关系”“人-地关系”“人-房关系”及“人-产关系”,引导村庄实现长期可持续治理发展。
3.2 明确乡村振兴空间布置的规划重点
只有明确规划的要点,才能够实现规划的条理化。明确规划要点,梳理区域内的各项资源情况;制定好发展战略以及目标,对于主导功能分区的大小、位置等进行均匀分布;梳理各种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情况,完成各种乡村平台建设;围绕乡村的国土空间规划情况制定好相应的机制,完成对规划工作的监督管理、考核管理等,并重点突出乡村旅游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乡村发展的根本所在,其承载着乡村的精神,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规划,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将其当作是旅游资源以及乡村精神发展的承载所在。
3.3 准确把握规划要求,保证空间规划的有效性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和实施需要严格依照相关要求进行,要突出体现其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特点。在规划布局时,需要明确重点内容和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化相关管控。(1)充分体现战略性,要基于国家发展规划相关要求,自上而下编制各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并在综合考虑和分析乡村特点、乡村地区人口分布、国土利用、经济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基础上系统规划,以保证城镇化格局、生态保护格局、农业生产格局、空间发展等更优化。(2)充分体现科学性,所有规划布局工作开展和实施都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要做到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要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思想, 在此基础上对乡村地区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促使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等目标更好地实现。(3)加强协调性,其最终目标是要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和谐、乡村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4)注重操作性,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规划建设重点、管理要点、发展和建设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规划要求和计划, 保证规划布局能用、管用、好用。
4 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可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空间配置,全面振兴的乡村空间需要以国土空间为载体,例如搭建科学适度的农村居住点布局结构、打造宜人的居住环境,积极发展乡村振兴的内在发展需求,这也是国土空间资源规划的核心,基于此,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要以拓展乡村振兴发展思维和模式为核心,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 徐衠衡.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探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2] 贾铠阳,乔伟峰,王亚华,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认知、职能与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8):16-23.
[3] 汪素平.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法探索[J].城市住宅,2020,27(6):139-140.
[4] 廖丽霞.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空间规划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27):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