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同建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一大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不仅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还应关注国家的发展,这不只是学生一个人的任务,还需要高校与社会协助完成。为此,本文将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对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对如何在校企合作下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讨论。
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带来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出现了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大学生失业率增加等现象,因此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就越高。目前社会各大企业缺应用型人才,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与各大企业进行对接,但很多学生在大学中实践能力远远不足以支撑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所以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在应用型人才环境的大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共同铸造应用型人才。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校企协同育人可以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进入相应的企业实习,很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无关,这是造成我国专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由于学生在接触自己专业这一行业时并不能从中获得工作的动力以及兴趣。此外 大学生在学校的实践机会较少,所以在企业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校企协同育人科室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对自己毕业后所从事的行业有具体了解,当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可以进入对口的企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机会
校企协同育人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办学方法,学校主要负责教授大学生理论知识,而企业主要负责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所以校企协同育人实际上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可进入与自己专业相吻合的企业实习,除了能够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外,还能学会人际交往,在增加大学生实践机会的基础之上,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高校的根本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目前来看,很多大学只专注于提高专业知识的掌握率,忽视自身实践能力以及素质的提高,但校企协同育人则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且引导学生融入社会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应对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而这也满足了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根本目的。
教育理念陈旧,缺乏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教育理念亦是如此,教育理念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一部分高校课程中只设置理论学习,教学内容上也只针对大学课本中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讲解,而大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就业,大学就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用陈旧的教学理念,会使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并没有学到任何有关社会的知识,当大学生步入社会时,面对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中各项任务就会将变得束手无策。
教育目标缺乏整体性
大学教育目标除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外,还需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良好的人际处理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良好的人格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很多高校中,由于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培养,往往通过思政等课程将人格教育课程一带而过,更有甚者为了增加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时间,直接让专业课老师将思政知识贯彻到专业课堂中,即便思政教育较为完全的融合进专业课堂中,也同样不能保证大学生能将正确的三观运用到生活中。所以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整体化,从而培养全能型的大学生。
教育内容重理念,缺乏实践性
要想培育应用型的人才,务必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的健康程度,但目前很多大学中过于追求学生对健康心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几乎所有大学中都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教师在教學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对心理素质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情况。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理念化,缺乏实践性,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只追求表面的工作,而不能为学生提供社会中锻炼心理素质的机会,这会使大学的教育内容过于理念化而缺乏实践性。
高校方面
1.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大学生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创业知识结构,要想使校企协同育人,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校和企业在大学生自身素质较高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一步培养,所以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创新创业知识结构,让大学生有明确的计划,设定自己每一时期、每一阶段要完成什么任务,有目标地进行规划。除此之外,还要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大学生只有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在进入企业工作时才能如鱼得水。同时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入企业如果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也能受到企业老板的重用,大学生还需要对创业知识结构有充足的了解,在进入企业实习过程中能够对企业的规划有具体了解,不管是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生涯还是为企业日后的贡献,都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知识竞赛和科研活动
大学生如果只是掌握理论知识而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个人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最终差强人意,不能学以致用。实践能很好地锻炼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将理论知识彻底融入到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实现价值。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能培养自己对所在专业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后工作中兴趣占决定性作用,只有对自己的专业抱有充足的兴趣才能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更加认可和热爱自己的工作。
3.引导大学生组建自己的专业团队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校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一个团队。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对于初入职场的小白们来说,团队成员相互支撑要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4.建立全面的创新工作教育体系
高校应开设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公共选修课,如果想在专业课中取得好成绩,大学生几乎全部的时间都要用来学习专业课,课下很少有时间来了解其他内容。因此,如果高校适当的给学生安排一两门公共课,让学生对工作学、创新学有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走弯路的次数。
企业方面
1.企业要为大学生实践提供机会
企业是大学生实习的平台,要想使校企协同育人能够发挥其本身作用,除了学校传授给大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当大学生步入企业实習时,企业要安排专业人士辅导大学生,同时在培养大学生时要将大学生当做自己公司的在职人员,从而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大学生的能力发挥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学到更为专业的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企业要与高校形成良好的对接
校企协同育人需要企业与高校共同合作从而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企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学生自身的能力为学生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而高校的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参加企业实习的机会,而这就需要企业与高校形成良好的对接工作,在筛选大学生时不能只有高校参与,也需要涉及企业的高管人员,从而筛选出既符合企业培养的大学生,又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知识的大学生。
总而言之,我国社会现阶段最缺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既要发挥高校的作用,又要发挥企业的作用,从而使我国大学生在与高校共同创造的创新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让我国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助力我国更多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1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2021A-129)成果,项目名称:新时代人才观对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研究。]
(陇东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大伟,徐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8):19-21.
[2]郝绘坤,张彦波.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4):87-88.
[3]董旖旎,高婷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四元协同”机制:理论模型与实践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0(04):14-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