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促进作用

2021-03-05 23:00俞留章
商业文化 2021年33期
关键词:所有制混合股权

俞留章

深化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在推进的重点改革策略,股权激励机制,对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意义重大。股权激励能够有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的激励方式,有利于国有企业在改革中留住核心人才,通过给予他们一定的股票期权,使他们和企业形成利益的共同体,从而实现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概状况,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最后,分析了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作用。股权激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探究。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况

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目前经济制度的主要形式,并在以后的时间内,混合所有制将长期存在,其健康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国有企业在当前阶段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要做到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企业产权保护制度,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配置全面优化,实现激励与约束相适应,对于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改善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国有企业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当前建立现代化经济体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程

我国的经济体制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计划经济为主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也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放权让利”到1992年开始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而引入民资,提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的国企“建机转制”阶段,再到2004年宪法确定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后迎来国企监管机制优化的“监管改革”阶段,最后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也迎来“全面改革”阶段。下文中将详细介绍这四个阶段的改革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同时国有企业改革迎来了“放权让利”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肯定了集市贸易、家庭副业等农村个体经济成分,并积极寻求外资合作机会,为引入外资扫清政策上和观念上的障碍。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观念产生并提出之后,随着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城市经济改革也围绕着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地进行着。当时的国有企业存在政企不分等问题,导致国企在主动性、积极性方面表现出不足。为此,党和国家提出主要调动企业管理者的“放权让利”政策,目的在于使国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利,从而达到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到了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到经济体制改革,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逐渐偃旗息鼓,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开始结合。在这一经济发展阶段,国有企业着手建立现代公司制度,进入“建机转制”阶段,开始尝试融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去。国有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真正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适应市场经济的主体。90年代初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发展的动力,股份制改革进程逐渐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放开和振兴国有中小企业,企业产权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发展迅速。

随着2004年宪法确定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着手完善国有企业相关制度规定,建立全面的国企监管体制,进行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把控国有资产的流向,为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刹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升值。在产权混合方面,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再停留在各种资本混合达到的股权结构混合,而是迈向探索能够提高国有企业效益的产权结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必要的。在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首次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经济体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国有企业也随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并随后印发《指导意见》的补充说明——《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以下简称《混改意见》),《混改意见》的提出,为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意见。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与成效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经历了多次改革与重组,取得了发展的优势地位,保证了自身主体地位不动摇,展现出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良好的适应性。目前来看,中央企业产权层面的民资、外资融合依然在进行中,其中民营资本占据主要,外資同样活跃参与。与此同时,国家资本继续入股非国有企业,在高新技术、能源、军工等重点领域进行投资收购等资本入股行为,实现关键领域的资本融入和战略合作。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

当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正在加快进行中,而混合所有制改革正是国有企业推进改革的一大重要推进方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混合所有制相关政策,逐步加大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2017年时,国有企业中有50家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再到2018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已增至196家,直到2019年年底,关于国企改革的国务院领导班子提出,“要加快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必须确定混合改革等重点改革领域的量化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中,中央和地方都将全面实施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大力实施的关键阶段。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趋势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近些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各个试点开始在该领域发挥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有了大幅改善。一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特点有:1.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程度逐步深化。原来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多集中在央企公司中的下级子公司中,鲜有涉及集团方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自从2017年中国联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获批以后,标志着集团方面全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开始,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大突破。2.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改革范围在不断地扩大。第三期混改的具体名单还没有公开,不过已知将包括10家央企和21家地方国企。这代表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心开始向地方国企倾斜,试点从央企开始逐步向下扩展。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际进展来看,一批地方国企混改试点开始退市,进入运营阶段。3.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的各行业参与度大幅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参与行业已经扩展到商业、电力、电信、石化、航空等各大行业中。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1.对混合所有制认识不到位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并非所有人都对混合所有制有深刻的认知,甚至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当地企业都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有很大的误解。毫无疑问,中央对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很大的推进意愿,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下达到基层时,并不能达到改革的预期,许多企业不理解也不愿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都从侧面说明了企业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到位,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国有企业的员工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认识也大大不足,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下,他们可能会失业。还有的企业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导致非公有资本难以参与公司治理结构。以上情况表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认识的不足,会严重阻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化推进。

2.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应配套策略不完善

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国家有一些配套的策略,主要是涉及企业员工的安置,税收减免等,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现在的配套策略还是不够完善,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由于企业员工人数众多,想法各异,安置员工的压力相对很大,常见的安置方法如内退、离职创业等,相关的政策措施也不够完善。其次,国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试点推广的员工持股策略还有待完善,由于员工持股的分配指标有规定限度,尽管企业大力支持员工持股策略,但是较少的指标还是会降低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最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的土地处置起来难度太大,导致土地处置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一大阻碍。

3.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一些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中,由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没有长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会使人才和投资者对企业丧失信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对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在很多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都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有关骨干人才员工和企业高层的股权激励措施,在损害了员工权益的同时还降低了企业的效益。

4.同业竞争问题

事实上,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自身中,同业竞争并不是必须的问题,但却是公司股票上市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不难发现,在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下,通常会有许多小型国有企业,就会出现多个兄弟单位经营同一业务的现象,从而在产品上形成了同业竞争的局面。

有利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多样化

股权激励对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言,可以极大地丰富改革的模式。通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主要有薪资待遇的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股权激励有利于改变国有企业传统的独资经营模式,建立全新的经济体系,对国有企业的经济基础进行再分配。再分配后国家依然持有企业股权的大头,只有一小部分股权分配给企业的管理层,二者的经济基础是一致的,可以一同支持国有企业的经营。股权激励模式可以达到企业与企业管理层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效果。尤其是高管阶层极大地开发了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企业的目标也实现了自我人力资本的价值。股权激励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是一种新的探索方式,股权激励还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对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转变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观念

股权激励机制,有利于国有企业转变原有的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抵触观念。企业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到位,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股权激励机制可以从本质上将企业管理水平与传统管理模式区分开来。在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中,内部员工通常服从领导,需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需要通过绩效考核和薪酬机制来获得自己的劳动报酬。在传统国企的管理中,没有主人的角色,全体员工一视同仁,无论是管理层领导还是基层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股权激励机制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不仅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具有重要的人性意义。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正在走向资本管理,而资本需要合理的运营,需要有专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如果有股权激励的机制存在,则有望摆脱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免单纯靠政府提名的机制,摆脱任人唯亲现象,带来用人制度新机遇,任人唯贤。股权激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国企管理人员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员工工作的激励。随着近年来“限薪令”的出台,国有企业中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管的绩效工资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而正如上文中提到,企业的高效运行离不开高管,为了更好地留住管理人才,发挥其积极性,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起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和补充作用。随着股权激励机制的开展,人们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激励制度,有一部分是全体员工持股,一部分是仅管理人员才有持股的权力。管理人员持股也会让管理层和国有企业紧密绑在一起,促进公司管理制度高效率、人性化,使公司的管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道路就是不断提升效率,获得长足发展的过程。混合所有制是1992年提出并执行至今的制度,它涉及国有企业的产权、资本、机制等多个要素的混合,如今发展员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阶段。而实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大推力就是在国企推行股权激励机制,使企业和员工方向一致,目标相同,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随着员工持股相关政策和指导方法的出台,员工持股的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成果初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效果明显,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依赖程度显著提升,同时为国有企业带来飞速发展的新机遇,为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增添了宝贵的经验。

(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何瑛,杨琳.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成效与展望[J].管理世界,2021,37(07):44-60+4.

[2]魏倩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19):13-15.

[3]潘鲁峰.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444.

猜你喜欢
所有制混合股权
混合宅
浅析出资额未实缴到位情况下股权转让所得的税务处理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运算大篷车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