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浸润式”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1-03-04 07:33卢燕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学情感幼儿园

卢燕

如今,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及幼儿园的重视。幼儿期是人生的开端时期,道德感、情感、社会认知等能力都在这期间发展和形成,但是受年龄的影响,幼儿从意识到行为进而形成良好品质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提出“浸润式”的感恩教育理念,强调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结合幼儿园的特色活动和相关课程内容,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一、凸显“浸润”特质,遵循教育原则

感恩属于社会道德领域的范畴,3—6岁幼儿还处在道德认知懵懂的阶段,是幼儿自我中心思维占据强势地位的时期,幼儿难以以成人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对该阶段的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需要让幼儿亲身参与、让幼儿身临其境,从感恩意识、感恩情感、感恩行为三方面逐渐渗透,发生作用。

1.适切性原则

感恩教育必须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了解幼儿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且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的选择也要适合幼儿年龄的特征,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2.体验性原则

感恩教育要抓住幼儿好动好玩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感恩的美好。感恩教育的活动只有幼儿亲自经历了,参与了,耳濡目染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儿的知、情、意、行就能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并外化为具体行动。

3.活动性原则

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受感恩教育的氛围,萌发感恩的情感和行为,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4.循序渐进原则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从感恩意识的萌发到感恩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濡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感恩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丰富。

二、营造浓厚氛围,丰富感恩途径

感恩教育强调浸润,强调幼儿的亲身参与,让幼儿在活动中可体验,可实践,可互动,多方位“浸润”在爱的环境和感恩的体验场中。

1.大型主题活动

以幼儿园园本特色节日“感恩节”为主打活动,以其他传统特色节日如元宵节、植树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为辅助活动,以一些特定节日如爱牙日、消防日、助残日、防震减灾日、爱鸟周等为补充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以大型活动作为平台,通过图片展览、实地参观、演练、体验、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强烈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萌发感恩之情。

2.随机教育活动

主要指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随机的偶发事件,或是利用一日活动的特定环节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开展感染教育。如西南地区的旱灾、青海玉树、汶川的地震发生等,我们可组织幼儿进行捐款捐物的爱心活动。

3.专门教学活动

这是开展感恩教育效果最显著的途径。除了园本课程内容中的感恩教学活动外,教师还可以从渗透式领域系列丛书、绘本、国学经典等寻找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内容。我园通过同题异构、国学经典评优课、感恩主题评优课等形式,陆续挖掘和完善感恩课程,对幼儿进行专门的感恩教学活动,让幼儿懂得感恩,萌发感恩意识和行为。

4.家园共育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幼儿的每月感恩行动记录表,家长对幼儿的完成情况逐项记录与评价,班级教师就能从记录表中了解到幼儿在家的完成情况。如在重阳节的时候下发“中秋团圆月?五项感恩情”的倡议书,要求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五项任务——和老人吃一顿团圆饭,一次携手行,给不在身边的老人打一个问候电话,送老人一份节日礼物,对老人说一句问候语。此外,我园还定期组织家长开展“我的感恩故事”征文评比等活动,及时了解家庭中感恩教育的情况与效果。

三、拓展感恩空间,探究适宜方法

感恩教育的范畴很广,为了从各个方面都能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我园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艺术领域与感恩教育

幼儿园的艺术领域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音乐艺术是一种最擅长情感表达的艺术,它对心灵的抚慰和感化作用是其他艺术难以取代的。音乐教育由于其情感感染特征,可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师可通过打击乐常规的建立、乐器的整理、打击乐演奏形式的掌握来萌发幼儿感恩乐器、感恩同伴的情怀,惜物感、尊重同伴、服从指挥的良好个性品行得到了发展。

名画欣赏教学中,选材应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美术作品中画面内容的分析、作者创作缘由的了解,在尊重幼儿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基础上,挖掘作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如,美术欣赏《拾穗者》和珍惜粮食的感恩教育、《圣母子》与体会、珍惜母子之间深情、感谢母爱的教育,《盲女》与尊重残疾人的教育,《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与享受大自然馈赠、感恩自然的教育等。

2.生活活动与感恩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

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内容,教师自己要先做好榜样作用。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教师应毫不吝惜地进行表扬和肯定。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成人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時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还可以利用谈话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处境,为他人着想,培养互助、分享、谦让和感恩的行为。如:在晨间谈话中确定“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别人为我做什么”“爸爸、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等话题,让幼儿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这样的谈话让幼儿明白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父母也需要我们的爱,促使幼儿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

3.突发事件与感恩教育

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不需要太多的理论,发生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小事,就是很好的素材。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会有很多的突发事件。天冷了,幼儿因为自己脱不下毛衣而暗自哭泣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它变成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感恩同伴的教育契机;游戏过后,发现娃娃家的玩具损坏严重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它变成一次爱惜物品、学会送小玩具回家的情感教育;当懂事的幼儿将一片暖宝宝递到教师手中,关照教师将暖宝宝贴在酸痛的腰上时,可以开展一次“我会关心老师”的主题班会……感恩教育无处不在,考验的是教师是否有一双敏锐捕捉感恩教育契机的慧眼。

4.文学作品与感恩教育

幼儿文学对幼儿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欣赏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文学作品来开展感恩教育。如:在玩积木、看图书、捏橡皮泥等活动中幼儿之间出现争抢、互不相让的现象,教师可选择《香喷喷的轮子》,在聆听故事、提问的过程中让幼儿从动物之间的感恩联系到生活中的感恩;新入园的幼儿刚进入集体,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互相关怀等情感理解甚少,《喇叭花电话》可以帮助幼儿增强对同伴友好的情感……借助文学作品开展感恩教育,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5.国学经典与感恩教育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含着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价值无与伦比。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国学经典的学习和感恩教育的实施是相辅相成的,国学经典的学习需要在感恩教育中实践,而感恩教育行为的实践需要国学经典内容的指导与引领。比如:在古诗教学中挖掘感恩教育元素,幼儿不仅学到了古诗,更懂得了道理;通过成语学习,幼儿不仅理解了成语,更在生活中运用成语抒发自己的感恩情感;把国学经典的内容设计成感恩教学活动,如利用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卧冰求鲤》设计了中班的国学活动“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让幼儿感受了父母之爱的力量和伟大,根据《弟子规》中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四句话设计成中班健康活动,对幼儿进行合理饮食的教育。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唯有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感恩情感的激发入手,才能更有效地唤起幼儿的感恩意识。同时,感恩教育的开展需要感恩教育的内容作为支撑,内容的选择也同时考验着我们教师的感恩教育观念和理念。

(注:本文系蘇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开展幼儿‘浸润式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6121110)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国学情感幼儿园
“垂”改成“掉”,好不好?
情感
台上
爱“上”幼儿园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想念幼儿园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