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从碳达峰走向碳中和普遍用了45~70 年, 而我国仅仅预留了30 年的时间。因此,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大。
杜祥琬
应用物理与能源战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2020年,中国向世界宣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它更清晰了我国“能源革命”的阶段目标,要求我们为低碳能源转型做出更为扎实、积极的努力。
人类文明形态不断进步是历史的必然,能源革命是其基础和动力。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人类文明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是典型的能源革命。但200多年来,工业文明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气候和可持续问题。现代非化石能源的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并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
世界和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三个阶段存在差异。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第一阶段以煤炭为主。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入了油、气为主阶段,现在正在转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阶段。我国能源结构的第一阶段也是煤炭为主,但第二阶段是多元结构阶段,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多元发展、协调互补、此消彼长,逐步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实现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最终,我国将转入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第三阶段。
到20 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仅剩十年。因此,“十四五”期间我国的能源规划极为重要。它将为2030年前碳达峰做好铺垫,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逐步明确路径。“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对节能提效有明确要求。特别是在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下,节能提效应是减排的主力。从能源生产来说,就是由黑色、高碳逐步转向绿色、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逐步转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消费端就是从粗放、低效逐步走向节约、高效。
“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行业要走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化石能源要尽可能适应转型需要,如煤炭要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和灵活性改造,石油行业仍要“稳油增气”,且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我国要以较低的能源弹性系数(小于0.4%)满足能源消费约2%的年增速,需要依靠“非化石能源+天然气”。这是对内推进能源革命、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合点,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抓手。
预计到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达到20%;电力在终端能源中占比超过30%;非化石电力装机占比达50%,发电量超过40%。
届时,可再生能源将担当大任,成为“十四五”期间能源增量主体;煤炭消耗不再增长,率先实现“煤达峰”,甚至“煤过峰”。“十五五”期间,通过非化石能源增长(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和再电气化,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将率先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是非常清晰的目标。
我国提出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意味着能源转型将迈出更加积极的步伐。发达国家从碳达峰走向碳中和普遍用了45~70年,而我国仅仅预留了3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大。
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今天,全球和中国降碳的主要措施有三要素。一是“提能效、降能耗”;二是“能源替代”,应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三是碳“移除”,增加碳汇,大力发展CCUS技术等。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目标将引导我国能源转型,推动新的增长、助推新经济,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