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开(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
我国绘画理论讲究“计白以为黑”“画留三分白”,意思是画面上笔墨不要太满,要留出空白来补充、发挥着墨处的内容。著名画家齐白石画虾,四周除丝丝水草外,别无一物,却能让人感到满幅是水;他画一鸟独立在横向逸出的枯枝上,此外空无所有,却能使人感到环绕鸟的周围是一片无垠的空间。绘画要运用空白法,写作何尝不是这样?我国古代诗人在诗词中巧妙运用空白法,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带来了审美的愉悦和情趣。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举止失态,被秦罗敷的美丽吸引。秦罗敷究竟有多美,作者避而不谈,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秦罗敷”。
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诗人热情邀请琵琶女演奏琵琶,琵琶女在千呼万唤下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琵琶女为什么如此拘谨、羞涩、腼腆?个中缘由,诗人没有只言片语的交代。诗人故意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联系时代背景和琵琶女的身世,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受封建礼仪约束,女子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琵琶女自惭身世、羞于向人献艺。
朱庆余《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暮春时节,花叶萧条。傍晚时分,宫门关闭后,两名宫女在回廊下窃窃私语,想谈点儿知心话。但因廊前悬挂着鹦鹉,鹦鹉又善学人讲话,容易惹出祸来,故才欲言又止。宫女想倾诉什么情感,为什么不敢在鹦鹉面前说话,诗人没有告诉读者,而是巧留空白,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去想象、去填补。
赵嘏《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这首诗短小精悍,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诗人为什么独自登楼?登楼是什么时间?去年一同望月的是何人?当时望月是什么情景?那个“望月人”今年为什么没有来?这些问题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情趣和韵味。读者通过填补这些空白,就能深刻体会到诗人的落寞与伤感。
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蜜蜂为谁忙碌?为谁酿蜜呢?诗人在诗中没有正面回答,留下空白由读者自己去填补。读者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表面上是咏蜜蜂,实际上是托物言志,赞美了那些辛勤劳动、不畏艰难、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也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首词中,“试问卷帘人”,究竟问的是什么内容,词作中没有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空白。读者可从“却道海棠依旧”这一答句推出问句的内容——“昨夜刮风下雨,海棠花怎么样了?”从词人的问句中,读者便可体会到女词人对春光易逝、好花不常开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