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空间结构研究

2021-03-04 08:24吴海珍吴必虎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乌兰巴托中蒙蒙古国

王 珊,斯 琴,吴海珍,2,吴必虎

(1.内蒙古财经大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内蒙古财经大学 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3.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中国和蒙古国两国有着4670多公里的边界线和悠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历史,蒙古国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60年代中后期,中蒙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1989年两国邦交正常化,随着两国双边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两国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取得较大发展。1992年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中蒙双边旅游与贸易获得了同步快速的增长,两国通过批复边境旅游线路、召开旅游交流会、开通旅游专列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旅游合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蒙古国时,表示愿意同蒙古国加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的合作。同年,蒙古国提出“草原之路”倡议,“两路”相遇并且对接。中蒙边境旅游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价值,将会逐渐成为中蒙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对两国国民经济(尤其是蒙古国)的促进作用举足轻重。目前,蒙古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发展旅游业,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改善措施、扩大宣传、开展合作,特别重视与第一客源国中国的旅游合作。构建中蒙旅游合作发展,可以发挥旅游的文化纽带桥梁作用,发挥区位和文化的优势作用,加强两国沟通,从而促进两国经贸、文化等多方面更深层次的合作,使两国在共同的国际区域内共同发展、共同受益[1]。

近十几年来,中蒙两国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国连续多年保持着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中蒙贸易对蒙古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为中蒙旅游多方面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发展空间。国内学者关于中蒙合作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国贸易上,旅游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张秀杰最早对蒙古国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赛纳、胡巍分析了蒙古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孙根年、安景梅对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出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张秀杰、刘丽梅进行了中蒙旅游合作发展策略的研究[2〗。“点-轴”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根据中心地理论、空间扩散理论以及增长极理论,通过对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3〗。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从“点-轴”系统理论的角度研究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但针对边境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刘云等从空间结构、合作主体上提出中缅旅游合作的“点-轴-圈”模式;喻发美等基于“点-轴”理论对中伊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李东等以“点-轴”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中哈边境旅游廊道空间布局。基于“点-轴”理论分析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可以体现旅游活动的空间形态,反映旅游合作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对于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结合案例进行现状分析,探讨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发展模式,补充“点-轴”系统理论在边境旅游发展模式中的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其他边疆地区的边境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发展现状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与蒙古国东戈壁省、东方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省接壤,边界线长3200多公里,有10个对蒙古国开放口岸,3个国际航空口岸。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自然环境相似、民族文化相近,在中蒙交往中发挥了其他地区所不能享有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发展双边旅游的天然优势,是联系双边旅游与贸易的纽带,也是蒙古国入境我国旅游的首选目的地[4〗。

(一)跨境游人数逐年递增

近二十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市场需求逐年增加,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逐步完善,2018年,内蒙古入境旅游人数达188.0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2.72亿美元,其中,蒙古国旅游人数为95.01万人次,占内蒙古入境旅游人数的50.5%。蒙古国是内蒙古入境旅游的一级客源国,自1992年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除了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2009年和2013年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入境人数有小幅下降外,其他年份都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见图1)。2017年,蒙古国入境内蒙古的游客超92.26万人次。近十几年来,中国游客一直都是蒙古国最大的游客市场,2017年,入境蒙古国的中国游客达14.25万人次,占蒙古国入境外国游客的30.4%。

图1 内蒙古接待入境旅游者和接待蒙古国旅游者对比图(1996-2018年)

内蒙古入境旅游的蒙古国市场份额主要为口岸的边境旅游(见图2),2018年,二连浩特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71.60万人次,比上一年度增长7.5%,占蒙古国旅游人数的75.4%,占内蒙古入境旅游人数的38.1%,创汇32059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9.2%,占内蒙古入境旅游创汇的25.2%。

图2 内蒙古和二连浩特市接待蒙古国旅游者对比图(1996-2018年)

(二) 旅游合作形式不断丰富

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中蒙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高层针对旅游交流的互访日益频繁,双方通过会议、论坛、签订协议、出台办法等多种形式,达成旅游合作共识,鼓励企业合作发展,推出跨境旅游线路,联合促销旅游产品。1991年中蒙边境开放,1992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同意开展中蒙边境旅游,同时批复了3条内蒙古地区边境旅游线路,2000年以来两国旅游合作不断加强。2003年在内蒙古举办了两国旅游推介交流会,2005年蒙古国道路、交通、旅游部访问内蒙古,双方就旅游合作方面有关事宜进行了友好协商,2006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又批复了2条内蒙古地区边境旅游线路,2012年蒙古国新组建的文体旅游部代表团访问内蒙古,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蒙旅游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2014年内蒙古开通了赴蒙古国旅游的铁路专列“草原之星”。2015年在内蒙古召开中蒙旅游合作洽谈会,会议达成9项旅游合作项目,涵盖跨境旅游线路开发、酒店建设、旅游人才队伍培训、旅游规划等领域。2016年中蒙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蒙古国环境、绿色发展与旅游部旅游合作协议》[1]。2018年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旅游局组织旅游代表团在内蒙古开展旅游推广交流活动,并签署了多项旅游合作协议。

(三)旅游合作意愿不断加强

蒙古国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共有酒店320多家,度假村340余座,国内50多所大学开设旅游相关专业,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6.08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130.4万人。 中蒙边境旅游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价值,已经成为中蒙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对两国国民经济(尤其是蒙古国)的促进作用举足轻重。目前,蒙古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发展旅游业,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改善措施、扩大宣传、开展合作,特别重视与第一客源国中国的旅游合作。

二、“点-轴”合作模式的构建

根据“点-轴”系统理论,结合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中心地城市、交通线路及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布局现状,构建点、轴、面相结合的空间合作模式,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促进旅游系统的完善,扩张旅游市场,推动旅游空间协同合作。

(一)界定各级旅游发展中心

各级旅游发展中心是旅游发展轴线集聚和扩散作用的核心,对于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发展轴线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旅游发展中心的确定非常重要[5]。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边境发展近30年,已经形成了一条交通条件优越、旅游影响力较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跨境经济合作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首都乌兰巴托市是蒙古国最大的旅游中心。另外,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等七个盟市与蒙古国的东方省、东戈壁省、苏赫巴托省、南戈壁省等四省接壤,基于此,确定出重要的旅游发展中心为。

1.一级发展中心: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巴托市。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地处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南侧,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连接黄河经济带、欧亚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是中国向蒙古国、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沿边城市,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其历史文化内涵深厚,景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是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观黄河、东眺京津的重要旅游集散中心之一。乌兰巴托市是中俄蒙三国的运输枢纽之一,近年来,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加深了通向中国、俄罗斯的公路网、飞机航线、铁路线路的衔接建设,同莫斯科、呼和浩特和天津市在国际联运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从乌兰巴托向南北延伸的交通干线,不仅在蒙古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是连接中蒙俄三国在“一带一路”之中达成共赢并继续延伸的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二级发展中心:乌兰察布市、二连浩特市、赛音山达市、乔伊尔市和宗莫德市。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距离北京最近,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00多公里,没有对蒙口岸,属于一级发展轴线范围,是内蒙古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北开南联的交汇点,是进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是我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拥有A级旅游景区19处,其中4A级6处,3A级7处,2A级6处。二连浩特市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铁路、公路口岸,国家首批十三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距乌兰巴托714千米,距北京720千米,距呼和浩特410千米,是我国距北京最近的陆路口岸,已经开展边境旅游近30年,拥有1个4A级和1个3A级旅游景区。赛音山达市是蒙古国东戈壁省的省会,蒙古国第四大城市,是二连浩特至乌兰巴托铁路线上重要的枢纽城市,周边有湖泊、寺院等旅游资源分布。乔伊尔市是蒙古国戈壁苏木贝尔省的省会,属于国际铁路线上的沿线城市,拥有大小桑萨尔等多处旅游胜地。宗莫德市是蒙古国中央省的省会,距离首都乌兰巴托最近的城市,铁路和公路交通便捷,是蒙古国重要的枢纽城市。

3.三级发展中心:内蒙古十个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蒙古国的五个省会城市,乔巴山市(东方省)、达兰扎达嘎德市(南戈壁省)、西乌尔特市(苏赫巴托省)、温都尔汗市(肯特省)和曼达勒戈壁市(中戈壁省)。以上十五座城市主要位于二级轴线中。

(二)界定各级旅游发展轴线

交通运输干线以及相应的综合运输通道是城市、发展中心、增长极的联结线路,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深居内陆,没有出海口,交通运输主要是铁路、公路、航空。在蒙古国境内铁路和公路承担了主要的运输职能,但其铁路和道路的总里程、人均里程和单位密度都非常低,境内没有高速公路,90%的公路是草原上的土路,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内蒙古境内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交通设施完善,铁路运输南北纵横,四通八达,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9.9万公里,十二个盟市均建有自己的机场。

1.一级发展轴:西伯利亚铁路,由俄罗斯乌兰乌德开始,途经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至我国的二连浩特,是蒙古国运输的主动脉,在蒙古国境内总长约为1110公里。从乌兰巴托起至呼和浩特止,沿西伯利亚铁路线,确定为一级发展轴,该线路沿线同时拥有较高等级的公路,并且有从呼和浩特-乌兰巴托、二连浩特-乌兰巴托的国际航班。交通运输线上串联了内蒙古的3个城市和蒙古国的4个城市,包括了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最重要的两大旅游集散城市以及我国对蒙古国的最大陆路口岸城市,沿途荟萃了内蒙古中部以及蒙古国南部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将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的旅游市场有机的结合,成为中蒙旅游合作开发的主要轴线。目前,应该以这条轴线为依托,重点开发特色鲜明、条件优越并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级增长极点,积极开拓二级发展轴线和发展节点,以此来带动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的全面发展,促进两区域的深度合作。

2.二级发展轴: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巴彦淖尔-阿拉善、锡林郭勒-兴安盟-呼伦贝尔、赤峰-通辽、乌兰巴托-温都尔汗-乔巴山、乌兰巴托-宗莫德-曼达勒戈壁-达兰扎达嘎德。该轴线包括了内蒙古的四个旅游精品区域,以呼包鄂城市圈为中心的文明古迹及历史遗迹的城市旅游区,有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塔寺等文化古迹分布,景区等级较高,拥有87个A级景区;以沙漠旅游为中心的干旱荒漠地带旅游区,有巴丹吉林沙漠风光、月亮湖旅游区等景区分布,沙漠覆盖范围广,拥有22个A级景区;以草原、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内蒙古草原民俗风情旅游区,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国家森林公园等分布在这个区域内,自然风光独特,拥有97个A级景区;以遗址遗迹为中心的人文景观旅游区,有辽上京遗址、红山文化、喀喇沁王爷府遗址、奈曼王府等景区分布,带动的旅游范围广泛,拥有57个A级景区。蒙古国境内的两条二级轴线,拥有较好路况公路,自然风光优美,并有寺院等人文景观分布。

(三)基于“点-轴”理论构建旅游合作空间发展构想

蒙古国向南突起以及内蒙古东西狭长分布的轮廓,使内蒙古成为连接蒙古国与中国京津冀工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圈、东北工业基地的必经之地[1]。呼和浩特-乌兰巴托铁路沿线属于历史上万里茶道和草原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蒙古国提出的“草原之路”又高度契合了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两路”结合,为沿线各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沿线地区可以利用两国“两路”的品牌效应,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实现两区域旅游产业多方面合作,加强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中蒙文化走廊,复兴“草原丝绸之路”。整合所涉及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打造沿线地区和谐、统一的旅游形象。建立开放的旅游体系,为未来两区域旅游产业融合、旅游教育合作发展打开通道,创造具有民族性、独特性的旅游产品,掀起草原丝绸之路旅游的热潮,扩大国际区域旅游影响,提高沿线旅游市场竞争力,促进两区域经济、贸易、文化等多方面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发展。

通过对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两区域旅游资源的国际国内吸引力、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状和民族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梳理分析,基于“点-轴”系统理论进行空间研究。首先有目标、有重点、分步骤的着力进行两区域内的旅游中心城市和轴线的建设工作。之后通过轴线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将旅游中心城市串联成线,建立旅游产业带,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再建立二级轴线的旅游区,带动三级旅游中心城市。开发框架如表1所示。

三、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一轴双核七区”旅游合作空间结构

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空间结构在“点-轴”系统理论指导下,形成点-线-面相结合,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线路相统一的空间格局,将呼和浩特-乌兰巴托铁路作为轴线,结合沿线及辐射范围各级旅游中心城市和二级发展轴线,形成“一轴双核七区”的旅游合作空间结构。

“一轴”以“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重合相接部分为主线,以连接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的铁路线为基础线路,以呼和浩特-乌兰巴托为一级发展轴,带动二级中心城市、三级节点城市和二级发展轴。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深入挖掘“草原丝绸之路”的传统文化,形成草原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自驾冒险旅游等综合性强的自然与人文旅游廊道。

“双核”是以呼和浩特和乌兰巴托为一级核心旅游中心城市,乌兰察布、二连浩特、赛音山达、乔伊尔和宗莫德等五座城市为二级旅游中心城市,沿途辐射带动三级节点城市的旅游发展,呼和浩特和乌兰巴托是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相对于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的其他城市来讲,这两座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相对成熟,发展环境好,并且可以依托二、三级节点旅游城市,整合其特色旅游资源,能够带动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的整体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各方面旅游产品的合作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合作发展。

“七区”是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资源类型,将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影响区域分为七大旅游特色区域。第一,草原丝绸之路跨境旅游区,以呼和浩特和乌兰巴托为核心旅游中心城市,串联乌兰察布、二连浩特、赛音山达、乔伊尔和宗莫德市,沿草原丝绸之路,加强沿途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文明古迹及历史遗迹城市旅游区,以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市为旅游中心城市,该区将众多名胜古迹、历史遗存、都市风情、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吸引力。第三,大漠风光探险旅游区,以乌海、巴彦淖尔和阿拉善盟为旅游中心城市,该区将苍凉的大漠风光与民族文化和探险旅游完美结合。第四,草原、僧林、冰雪资源旅游区,以呼伦贝尔、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为旅游中心城市,该区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众多的温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冬季的冰雪世界,属于内蒙古地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吸引力强的区域。第五,悠久文明与遗迹遗址并存的文化旅游区,以赤峰和通辽市为旅游中心城市,该区有悠久古老的红山文化,独特的地质遗迹,形成浓厚历史氛围的文化旅游区。第六,蒙西融合与历史遗存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区,以乌兰巴托、温都尔汗和乔巴山市为旅游中心城市,该区有蒙古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寺庙古建筑和草原、湖泊等自然资源,是蒙古国东部的主要交通要道,乔巴山市是蒙古国东部的贸易中心。第七,戈壁沙漠自然风光旅游区,以宗莫德、曼达勒戈壁和达兰扎达嘎德市为旅游中心城市,该区有世界最大的沙漠之一戈壁沙漠,是历史上蒙古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乌兰巴托中蒙蒙古国
2022年上半年蒙古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45%
Ulaanbaatar*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乌兰巴托市空气污染成因及对策
乌兰巴托市空气污染成因及对策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问陕西
乌兰巴托的夜
蒙古国任命新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