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丹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规划以来,[1]“双创”教育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新目标、新方向。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双创”教育融入传统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当中,从而为社会培养“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程度加深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开展,给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针对于此,高校要加快培养“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增强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这也是现阶段高校“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3]文章通过对“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各方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支付结算后,借助跨境物流运输方式将相关商品送达且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李克强总理指出,未来中国将加大创新进出口贸易模式,并借助“互联网+”促使国内外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保证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及让更多国内企业广泛受益。[4]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3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其中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总值高达1862.1亿元,相较于2018年增长了38.3%。这表明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社会各类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就业与创业空间,但也因此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要求。面对跨境电子商务的需求,高校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良好沟通能力、掌握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及良好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培养出具有“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进而保证学生利用校内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结合起来,以此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进行创新创业。因此,高校实施“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概念,他指出要在中国形成“大众创业、人人创新”的发展新态势。[1]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被认为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永恒动力。但是要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需要全球人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英语作为现阶段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具备专业、熟练的商务英语沟通交流能力,是对所有高校开展与商务英语相关创新创业活动的前提条件。传统高校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方面教学,忽视英语在各行各业中的实际交流,导致诸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仅能实现初步交流,无法开展专业的沟通交流。因此,高校变革传统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其专业的英语交流能力。这也是高校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积极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重要战略的必然趋势。[5]
近年来,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促使高校的办学方式、形式也渐趋多元,教学内容差异趋势也越发显著。这表明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高校的培养方式与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相较于传统人才教育方式,“双创”型人才更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能够更好地将自身所学知识技能发挥出来,从而应用到实践。作为为社会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高校,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不仅要强调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还会要求人才具备专业技能。这也反映出相较于传统院校,高校更重视人才的技能适用性,也切合创新创业活动的宗旨。因此,高校培养“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无疑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高校不断响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表现。通过充分发挥实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高校开展“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差异化人才培养趋势的必然选择。[6]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多数高校重视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实践层面、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方面的培养。近年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仍未将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紧密融合,致使这两方面教育成了“两张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与专业课程脱节严重。当前,多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中加入创新创业课程都是源自于《就业指导》课程,是在该课程中专门开设的《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然而,《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中是属于公共基础课,面向院校中所有院系专业的学生。这就使得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没有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也无法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展开有针对性的授课,故难以对学生的成长与启发提供更多帮助。第二,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较少。针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授课,高校仍旧采用传统“一言堂”“填鸭式”学科式教学。该种教学方式仅重视商务英语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更无法促使学生真正获得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与体验机会。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定位方面模糊且课程设置不完善,导致高校“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一直处在边缘化发展状态。一是学科定位模糊。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多数高校尚未把该学科认定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主流学科教学,而是将其归为企业管理类学科或者是公共类学科。这导致高校难以很好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学体系中的定位,进而无法将其运用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而且,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也尚未被真正发掘出其应有的作用。部分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针对需要创业实践方面的学生有用,并将其看作是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忽视其在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中的融合与创新。综上可知,高校虽然已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并未受到院校、师生的足够重视,也尚未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规划中,故很难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知识融通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二是课程设置不完善。现阶段,高校认为创新创业课程是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小部分,故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过多的关注。加之高校将此类课程作为大学教学中的选修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缺乏深度与广度。由于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较为零散,在内容上没有深层次的内涵,导致课堂上师生交流较少、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没有被激发出来,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双创”教育作为当前一个较新的教育理念,在多数高校逐步得到认同与实施。然而,“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仍未取得实质性内容。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部分高校虽采取“创新创业+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方式,但囿于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致使院校无法满足不同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例如,针对商务英语专业,高校设置的必修课程为《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函电》这些传统课程,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与国际其他业务层面的核心课程较少,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其次,高校尚未建立科学合理创新创业体系。一方面,在商务英语课堂之上,教师授课过程中仅对双创理论知识的引入,只起到配合、补充作用,没有真正考虑到社会实际需求。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无法将所学内容与未来就业岗位进行有机结合。再次,政府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获取政府的关注,也就无法获取政府政策制度的扶持。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投入较少,进而无法助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之中。最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效果考核机制不完善。高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师生教学评价与创新创业教育关联度较低,评判的标准仍旧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同样未纳入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成绩考核、教师教学考核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机制当中。这使得高校难以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师资力量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现阶段,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于语言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商务类专业毕业的教师,但拥有高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与商务英语类结合毕业的教师严重缺乏。一方面,多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多以传统英语语言文学背景出身为主,不仅缺乏充分的商务经验与知识,更难以了解创新创业层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多数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毕业就开始进入高校授课,并未从事过任何商务实践,也没有创业经历,从而无法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该种情况严重制约学生对于商务专业英语知识与创新创业理论的有效认知与掌握,影响学生毕业后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以教学为主的商务英语专业类教师,缺乏较多专业科研项目支撑,这让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没有可以落地转化的实践项目,无法激起学生创业热情与创新意识。部分教师虽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无法对商务英语专业类学生提供实质上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导致该类课程逐渐流于形式。此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投入较少,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从事该类课程的热情与动力。
基于“创新创业、专业与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高校可根据不同年级逐层开展相关教育课程。例如,高校可对商务专业英语的学生构建第一阶段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概念方面的意识培养、第二阶段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体验、第三阶段实现成果孵化的梯级课程体系(见图1)。其中,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同时课程与综合技能课程要逐个层次设置在学生三个阶段的课程学习中。第一阶段期间,高校主要传授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素养与激发其创新创业意识。第二阶段,高校应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课程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并鼓励学生展开创业体验。第三阶段,主要开设综合技能课程,该课程包含创新创业技能知识、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其他类知识,展开成果孵化。通过搭建梯级教学课程,最终实现育人过程中的“四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专业与通识教学结合、价值引领与能力结合。
图1 创新创业教育梯级课程体系示意图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以确保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一方面,高校在开展商务英语课程时,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将该理念深深植入学生的头脑之中。通过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本质,高校要抓住其重点发展方向,将其融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实践当中,以此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如何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商务英语专业中,进而更好应用到未来的就业当中。另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开展的实际情况,展开多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计。简言之,院校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理论,还要了解这两个学科延伸的其他课程知识,从而完善商务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以此实现学科间的互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样发生着变化。尤其针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高校要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积极主动顺应社会的需求,构建极具自身特色与符合社会需求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第一,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英语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高校应根据当下学生就业创业情况与社会需求,进行有规律的研究分析后,设置对应的课程内容。第二,制定职业岗位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由于商务英语涉及领域众多,学生无法全面学习与之相关的各项课程,也难以将创新创业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为此,高校应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商务英语基本知识要点基础上,更加偏向培养学生对于商务英语与创新创业知识结合的实际应用当中,特别是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获取工作与职场沟通交流当中。第三,转变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授课,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不高,参与度低。故教师要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活动组织者,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更加形象地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融合的魅力。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提高自身未来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学生职业商务英语使用能力。第四,开展校企合作。高校应积极对接成功的以创新创业为主的外商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近距离接触创新创业知识在商务英语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为全方位培养学生商务英语专业与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高校需要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团队。简言之,高校要将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的方式,打造一支优质的商务英语师资团队。
首先,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团队的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尤其是要让教师同时掌握创新创业知识,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到创新创业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实地了解创新创业知识的魅力,并充分将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获取了这些知识的精髓之后,才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成长起来。其次,打造双师团队。聘请行业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专家兼任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并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师资团队。企业专家可以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及指导学生商务英语在就业中的应用,也可以通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共同开发项目、申报课题产品,合力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最后,提供相关政策制度保障。政府层面。国家与各地政府要重视高校“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不仅要制定与之相关的政策制度,也要加大对这两类教育的资金投入,让院校、教师有更多动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院校层面。在年总评优、职称评定及绩效考核方面,高校要增加对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不断激发“双创”型教师团队的工作热情。
现阶段,为顺应时代与行业发展要求,高校培养以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成为院校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而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客观需求,为高校推进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机遇与挑战。因此,高校应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中,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一批具备“双创技能、精神+英语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助力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