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1-03-04 13:31王梦倩王一帆
电影新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王梦倩 王一帆

主旋律电影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种,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宣扬和传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优秀中华文化为己任,通过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在主旋律电影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下,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发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探索。

一、主旋律电影本质属性的追问与省思

作为电影创作类型的一种,主旋律电影除了具有一般电影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有着其他电影所没有的特殊属性,具体可概括为:坚定的政治导向性、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突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娱乐性。

(一)坚定的政治性和导向性

主旋律电影无论是诞生之初,还是在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都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主流政治文化为创作导向,用自身独特的艺术手段,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播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著名的三部曲,用宏大的历史场面和精湛的艺术制作手段,让观众在重温那段党和国家在黑暗中无畏向前,由苦难走向辉煌的奋斗历程中,爱党、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再如,《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等影片,让观众在恢弘的气势、逼真的场景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了解到解放战争中几次决定性伟大战役取得胜利的艰难历程,体会到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激发起自觉接过历史接力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奋斗豪情。又如,《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董存瑞》《焦裕禄》《钱学森》《邓稼先》等记录国家重要领导人、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电影,用真人真事传递着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弘扬着为国奉献、不怕牺牲、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让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自觉向伟人致敬、向英雄学习、向模范看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准人生方向。还有,《厉害了,我的国》,它取材宏大、立意深远、风格新颖接地气,用一个个精美的镜头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现代都市、发达交通、高精尖科技,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等让人骄傲的中国制造,不仅彰显了我国的国家实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这一部部主旋律电影,通过讲述革命、建设和发展中发生的故事和涌现出来的人物向观众传达着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成磅礴之力,向着党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奋勇前进。坚定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是主旋律电影能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属性。

图1.电影《开国大典》剧照

(二)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电影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它一方面是历史的传承者,另一方面又是现实的记录者。主旋律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特殊形式,也以反映历史变迁、社会热点和当下时代风貌见长,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催生出不同内容、不同特征的主旋律电影。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反应国家重要历史和社会变革的电影被称为“红色电影”,主要反映的是党带领广大人民在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奋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如《南征北战》《红色娘子军》《暴风骤雨》《白毛女》等。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此时的主旋律电影主要以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宣传和政治立场的稳固为主,如《黄土地》《生活的颤音》等。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主旋律电影逐渐发展成为反映重要历史、讴歌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如《开国大典》《开天辟地》《重庆谈判》《周恩来》《孔繁森》等。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思想深入人心、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多重助力下,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从“主流”发展到“新主流”,叙事方式从宏大叙事转变为人民主体性叙事,引导人们追寻信仰的力量、探索人生的意义,讴歌了不怕困难、奋勇抗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激发了国人空前的主体认同感、民族自信心与浓厚的家国情怀,如《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惊天动地》《冲出亚马逊》《战狼》《红海行动》《烈火英雄》等。回顾近几十年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弘扬包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是不同时期主旋律电影的共同特点。民族性和时代性是主旋律电影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突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图2.电影《建党伟业》剧照

无论是诞生之初,还是在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下,思想性与教育性都是主旋律电影拥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支撑。国家意识、核心价值、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文化传统等是主旋律电影不变的核心内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革命情怀、奉献精神、真善美等这些核心内容、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导向,是主旋律电影的灵魂所在,它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积极、有利影响。除了坚定的政治导向性、丰富的思想性之外,主旋律电影从诞生之初还承载着重要的教育使命,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教化广大民众是主旋律电影的核心目标和价值归宿。主旋律电影的教育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可以让观众了解历史。例如,《周恩来万隆之行》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以时任总理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冲破重重阻力,与其他28个亚非国家齐聚印尼首都万隆的宏伟场面,会议期间周总理以儒雅的风度、诚恳的态度、机智的表达,展示了新中国代表团的风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签订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观众了解到我国外交历史上的这段不平凡历程,现在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是多么的不容易。二是可以让观众增长知识。例如,电影《可可西里》不仅讲述了记者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感人故事,同时通过一幕幕精彩的镜头,还宣传了生态保护知识、可可西里的优美风光和藏区的风俗民情。三是可以激发观众情感。例如:《战狼2》这部电影,不仅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和优秀品格,更凸显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质属性,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凸显出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从而激发了观众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思想性和教育性是主旋律电影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性。

(四)独特的艺术性和娱乐性

主旋律电影是一门集文学、诗歌、戏剧、音乐、舞蹈、摄影、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通过时空场景的变换、光与影的切换、韵律节奏的变化来烘托氛围、讲述故事、反映现实,实现审美意趣和教育价值的有机融合。艺术的本质是审美,主旋律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首要的就是让观众感受到美、体验到美、欣赏到美,在美的视觉盛宴中被触动、受教育。观看主旋律电影,不仅可以进行心灵的净化和品格的生化,还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例如,《建党伟业》的结尾,就是经过精心的艺术化设计的,通过长镜头将结尾定格在美丽的嘉兴南湖船上,寄情于景、引人入胜,带给观众唯美的感受和无限的憧憬。主旋律电影的另一个独特的特征就是它的娱乐性。娱乐性是所有影视作品的基础,人们选择去观看影视作品最直接、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为了身心放松、享受愉悦、休闲消遣。好的主旋律电影,首先要留住观众,能带给观众感官上的愉悦,从而赢得观众,给观众带来认识上的满足、心灵上的慰藉、情感上的升华。需要注意的是,主旋律电影的娱乐性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娱乐,而是有技巧地寓教于乐。艺术性和娱乐性是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支撑。

二、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逻辑

(一)教育功能的交互性

主旋律电影具有突出的教育性,它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可以使人们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加知识,帮助人们了解历史、认清现实、创造未来,更重要的是起到引导正确政治方向、凝聚民族精神、强化国家观念、激发爱国情感、加强文化自信、进行文化传承、培育理想信念、加强道德教化等作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发挥的积极有利的作用或影响,分为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个方面。个体性功能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单就个体发展功能来说,具体体现在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这四个部分。由此可见,主旋律电影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不仅如此,主旋律电影与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一方面,主旋律电影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提供天然、优越的宣传途径和输出窗口,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起到“扬声器”的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也会反作用于主旋律电影的创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提升电影创作者的思想高度、认识水平和创作能力,为主旋律电影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起到积极影响,能为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创造有利的传播条件。

(二)根本目的的一致性

从主旋律电影的内涵和功能可以看出,它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宣传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影响、受教育,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最终目的是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综合的目的体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如按照地位分,可分为具体目的和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具体活动要达到预期目标,其首要目的初始责任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教化民众;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可见,主旋律电影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都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教化大众,根本目的都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接续奋斗。

(三)教育内容的相通性

在新时代下,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形式越来越多样,取材范围越来越广泛,制作手段越来越精美,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观众的美誉度,都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技术如何革新,其内容的总体类别和蕴藏的精神内涵一直没有变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较大的相通性和契合度。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道德规范等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精神基调,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影片《南京!南京》《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作品,通过还原、讲述历史故事,从而唤起人们对特殊历史时期的记忆,激发公民对国家的价值认同,这与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高度吻合。《信仰者》《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则讲述了革命先贤在建党、建国、建军特殊历史时期,怀揣远大理想,投身革命事业,为苦难落后的中国寻找出路和光明未来的伟大情怀。这当中对历史知识、革命人物的展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四史”教育内容高度契合。此外,道德修养也是主旋律电影重要的内容表达之一。《美丽的大脚》《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等主旋律电影,塑造了一个个优秀的行业模范;《无问西东》《芳华》则讲述了中国青年在颠沛流离的历史岁月中,顽强生长的青春张力,牺牲小我为家国不懈奋斗的青年史诗;《雷锋》《焦裕禄》《任长霞》等影片再现了共产党员甘当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这些主旋律电影都将道德教育融入电影的创作表达,极大地发挥了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观众向优秀模范看齐,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品德修养教育内容契合。

(四)接受对象的重合性

主旋律电影在创作之初,就旨在最大限度地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最大程度地凝聚起全社会力量,这就决定了它的受众对象范围非常宽泛,基本囊括了老、中、青、少年、儿童等各个年龄阶段,具有全民性的基本特点。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一改往日高、大、全的创作思想,创作视角更为多元,在关注影片思想性与教育性的同时更注重情感的真实性与可触碰性,制作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制作模式的改变迎合了当下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的观影习惯和情感喜好,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愿意走进影院观看主旋律电影、自觉接受教育,成为票房生力军。相关调查结果显示,18至35岁的青年观影群体占观影总人数的50%以上,呈现“年轻态”的观影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者。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育对象就不能是选择性的部分人,而是要覆盖全体民众,即社会全体成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由于不同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和所具有的特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必须把握住重点对象。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分为中共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和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青年人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成效直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能否顺利实现。由此可见,主旋律电影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和同一性,随着未来的发展,这种同一性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图3.电影《集结号》剧照

三、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然困境

主旋律电影蕴涵着丰富的可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多的“两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地将主旋律电影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之中。但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融合意识不强、运用阵地单一、引导水平不高以及学生接受程度有限等现实困境。

(一)融合意识不强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国家、社会对高校的办学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当下国内各高校的教室、活动室等各类教学场所几乎都拥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为主旋律电影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给予了技术支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主旋律电影在融合发展的过程,无论高校层面还是教育者层面均存在意识不足的问题。高校层面:众多高校未能认识到主旋律电影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忽略了主旋律电影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潜在的巨大价值。即使部分高校有将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意识,但缺乏系统完整的整体设计、具体可行的融入机制、明确清晰的应用范围,对如何应用没有技术指导,对应用后的效果反馈也存在制度空白。教育者方面:部分“两课”教师忽视教学创新,在进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过程中大都选择传统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和授课模式,较少主动将视频形式纳入教学之中。专业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本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极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缺乏将主旋律电影融入教学设计的意识。辅导员班主任等其他思政骨干,将主旋律电影应用到思政主渠道中缺乏系统设计和长远规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融合阵地单一

主旋律电影不仅在功能、目的和内容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而且具有直观、形象、有趣味的特点,既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需求,还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因此,部分“两课”教师和党课教师会有意识地将主旋律电影纳入课堂教学当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不仅仅局限在“两课”课堂这一主阵地,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体除了“两课”教师以外,辅导员、班主任、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就现状来看,其他主体运用主旋律电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上还是以常规的党团活动、讲座报告、演讲朗诵、知识竞答、书籍阅读、爱国主义基地参观等形式为主,缺乏对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注,忽略了其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主旋律电影在第二课堂往往是缺位的。此外,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阵地,刷微博与微信、观看短视频、浏览公众号成为其日常娱乐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同学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网路中,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至关重要。但当下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高校并没有充分借助网络及新媒体的优势,将主旋律电影纳入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导致主旋律电影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从而影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和功能实现。

(三)引导水平不高

学生对主旋律电影的内容、思想的接受与感悟,受制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而要保证学生在观看主旋律电影的过程中不仅能接收到主旋律电影传递的正能量,还能对影片主题精神进行深入理解、思考,并最终能体现在精神面貌的变化,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教育者对于主旋律电影内涵的理解、专业的解读、正确的引导是关键。但当下绝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电影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对电影的鉴赏能力普遍不高,对于主旋律电影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以至于在利用主旋律电影进行思想价值引领时,很多教育者在使用前没有也不会结合课堂内容、活动主题和教育目的进行科学设计,使用中只是进行单纯性的播放,或者只能对影片主要内容进行简单阐述,导致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其实,即使做到使用前的科学设计和过程中的教育引导,也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在观看主旋律电影的过程中由于特定的观影环境和氛围会沉浸在电影主题感染的情绪中,随着观看的结束,学生逐渐从特殊的观影感受中剥离开来,过后就会淡忘从影片内容中接收到的价值熏陶和思想洗礼,从而出现育人功能时间不持久、育人成效打折扣的现象。

(四)接受程度受限

市场经济的冲击、多种文化的碰撞、中西观念的冲突给千禧一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他们正处在三观未成熟的年龄阶段,具有标榜特立独行、崇尚反叛的个性特点,容易被一些颓废、低迷的“丧性文化”所侵袭,出现看问题偏激、分析问题片面等不成熟表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旋律电影中所蕴含的积极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另一方面,主旋律电影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为了强化宣传功能,过分突出正能量,使得影片中的人物、故事脱离实际生活,导致很多青年大学生对主旋律电影还停留在“高、大、全”的刻板印象中,主观、错误地将其定义为“抗日神剧”“国家宣传电影”,甚至有学生对主旋律电影根本就不关注。虽然,当下主旋律电影经过市场的不断选择和自身的发展革新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创作疴疾,出现了像《集结号》《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既卖座又叫好的电影,但多数大学生对于主旋律电影的赏析仅限于观看和娱乐放松,在主观层面上并没有认识到主旋律电影区别于一般商业电影的独特价值和教育意义,观影主动性和接受程度有限。

四、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然路径

主旋律电影作为特殊的文艺形式,承载着党和国家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的重要一环。应不断完善主旋律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合机制,拓宽融入渠道,不断提高教育者的引导能力与青年学生的自主学习、接受能力,切实发挥主旋律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的。

(一)注重顶层设计,丰富融入载体

进入新时代,随着主旋律电影的创新发展、升级换代,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高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前沿阵地,要想有效发挥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在观念上重视、在形式上革新,丰富融入载体、制定保障制度。首先,高校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对主旋律电影如何应用做出明确、清晰的规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监督考核制度、效果评价机制等制度文件,确保主旋律电影这一生动的“教科书”能真正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地融进实际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其次,高校可成立专门的主旋律电影教育推广中心或教育工作站,也可挂靠在党委宣传部门的下面,人员可由专业人员和志愿者两部分组成,主要职能可分为如下几块: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和师生需求建立主旋律影视作品库、建立主旋律电影观看和交流网站、开展喜闻乐见的观影和推广活动、在视频剪辑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在内涵解读方面提供专业指导等。再次,高校要拓展融入渠道,第一、第二课堂相联通,打造线上与线下双阵地。将主旋律电影积极纳入思政课等显性课程中,引导教师做好融入规划。同时也要重视将主旋律电影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学生活动等隐性课程中,利用主旋律电影丰富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有意无意间受到触动、震动、感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方式”。

(二)培养工作队伍,加大融入力度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领导者,其对主旋律电影的接受程度与引导水平是决定主旋律电影能否完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从思想认识角度,要引导高校全体教师重视运用主旋律电影作为思想育人的重要内容,提高认识站位,充分认识主旋律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作用和发展潜力,鼓励广大教师走进电影院,增加自我阅片量,不断提高自我影视素养,鼓励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电影文化知识,提高对主旋律电影内涵、意义的深入了解,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翻转课堂”等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形态,加大主旋律电影的融入力度。从强化融入成效角度,要注重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学习有关主旋律电影的专业知识讲座、沙龙交流,开展集体备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增强政治辨别力,掌握、提高运用主旋律电影实施教学的方法技能。从搭建教师队伍的角度,高校要有意识地选送一些对主旋律电影教学有兴趣、有想法的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使其成为带动学校主旋律电影育人工作的领头羊。有条件的高校要充分利用资源引进有影视专业背景的教师,为影视化方向的学生社团、学生文化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三)纳入日常美育,提升融入实效

主旋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发展较为成熟的艺术门类,从镜头制作、构图色彩、音乐音响到人物形象、主题内涵、思想价值,这些都是创作者精心为观众呈现的视听盛宴。将主旋律电影纳入学生日常美育,不仅能够丰富高校美育的形式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和鉴赏水平,也能寓教于乐,使大学生在参与主旋律电影的文化活动中自觉地接受主流价值观教育。高校可以成立与电影相关的社团组织,通过社团组织开展各类主旋律电影播放、鉴赏的活动,巧妙利用国防教育月、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各类重要时间节点,播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歌颂英雄模范,传递真善美的优秀主旋律电影;举办电影文化节、电影展映周、开展与主旋律电影相关的影视鉴赏讨论会等专题活动;在重要晚会庆典中,纳入与主旋律电影作品相关的艺术展演、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在日常文化活动的各宣传环节中,将其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纳入到宣传海报、推文、展板、横幅等宣传设计中,在丰富宣传展示内容艺术气息的基础上,发挥主旋律电影的教育引领作用。时,可选择《离开雷锋的日子》《邓稼先》《张思德》《杨善洲》等作品。只有充分考虑学生作为受众的情感接受度,才能在学生中形成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主动加入讨论、评价的过程中来,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国家“主人翁”角色意识。另一方面,在接受老师的教育引导之外,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要强化主动认识,注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觉肩负起一切有利于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的事业和责任。

(四)激发自主意识,增强融入活力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自我学习能力是大学必备的一项学习技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教育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取得事半功倍教育成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努力增强学生对主旋律电影的主动接受意识和学习意识。针对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主旋律电影存在认知不清、判断不准等问题,在与教学主题相契合的前提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和接受程度,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电影通过课上积极推荐,课下组织观影等方式,鼓励学生打破偏见,积极尝试,端正对主旋律电影的学习态度和接受态度。比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优先选择热度较高的《我和我的祖国》《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作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可选择《信仰者》《秋之白华》等能在心灵上引起共鸣的作品;在加强道德模范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