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探析

2021-03-04 08:25于小舒于小惠王庆伟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公园城市公共空间绿地

于小舒 于小惠 王庆伟

摘 要:如今,城市建设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问题,生态建设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城市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愈发得到重视。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紧缺问题,县城开展公园城市建设需要做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例,利用象山县良好的自然条件,提出增园、连脉、勾环的方法与策略,对解决新时代县城如何开展公园城市建设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园城市;公共空间;绿地

一、中国公园城市建设现状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花园建设”就是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打造“诗画浙江”鲜活样板的重要举措。2018年2月11日,“公园城市”的全新理念和城市发展新范式被提出,这是我国在实践层面首次提出“公园城市”这一城市建设目标。

如今,城市的公共空间缺失较为严重。周世宗营建汴京,尚且下诏说:“阊巷隘狭,多火烛之忧;每遇炎蒸,易生疫疾。”可见,城市建筑建设太过密集,缺少公共空间,容易导致一些灾害蔓延,难以控制。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开放公园建设。扬州为举办江苏省第19届运动会(2018年)和第10届园艺博览会(2018年),共建设有350个公园,其中,主城区共有大大小小的公园200多个,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十分钟步行就可以到达一个公园。在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上,扬州是中国公园城市的现实模样,已经基本实现了公园城市的整体布局。但中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远远不够,不止城市,县城也应开展公园城市建设,以使每一位居民都可以有休闲活动的良好空间。

二、公园城市的概念

最早体现公园城市核心思想的可以说是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公园城市是将生命、生态、生产、生活四个方面相互融合,在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等基础上对城市绿化、生态、产业、生活、文脉等进行更好融合。公园城市是对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是近年来突出的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公园城市是基于城市公园的新概念,公园城市包括城市公园,把城市当作一个系统来看。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基本实现了公园城市的现实模样,要从城市公园与公园之间是否具备均等可达性、便捷到达性、体系性、连通性、惠普性等来看,这些是衡量公园城市建设情况的基本标准。

三、公园城市建设策略

——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例

(一)象山县概况

象山县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海港交通贸易优势突出,地处宁波都市区的南翼,距离宁波市仅0.5小时车程,往北与上海都市圈仅3小时交通,南部临近温州都市圈,往西与杭州都市圈仅2小时交通。在宁波都市圈內,象山县北部临近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核心载体——梅山。并且,象山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塔山文化、海洋文化、影视娱乐文化和各种民俗文化。

(二)象山县打造公园城市的必然性

浙江省在新时代发展中取得重大成就,在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社区建设方面成为先行示范者。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提出“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要求。2020年6月,浙江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中提出要努力将浙江省建设成为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

象山县公园数量较少,且分布呈碎片化、孤立化状态,缺乏连接,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及大目湾新区,其他区域分布较少。大于 10 公顷的全市性公园仅有殷夫公园、东谷湖健康主题公园。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区域性公园普遍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起不到区域性公园的作用。大部分公园主题不明确,有待继续完善,并且大部分公园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带状绿地的道路、滨河等绿色空间的大部分景观品质不高,不连续,且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完善的绿地系统。此外,田园景观与城市景观联系性不强也是一大问题。

(三)象山县公园城市打造方案

1.增园

增加多种尺度规模和类型的公园,增加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立体花园、郊野公园,完善象山公园系统,对城市进行绿色全覆盖,做到市民出门见园,建设市民生活于公园中的城市。增园方式有:第一,提升改造现有公园;第二,遵循上位规划公园用地;第三,利用现有空地;第四,将现有的部分建筑用地拆除重新建设。

增加建设五大公园群,如图1所示,分别是古城公园群、广场公园群、中央公园群、蓝湾公园群、海堤公园群。

古城公园群:通过公园和绿地规划,激活现有古城文化,焕发古城新活力,打造象山城市之魂。第一,打造一个古城生态绿环,通过特色行道树种形成的古城环来表达对消失古城墙的记忆。第二,恢复一条历史文化主轴,恢复东城河和西城河,结合九曲溪打造城市之泉,利用南街两侧底层建筑打造文化商业街区,街区地块留出适当的绿化空间。第三,塑造一个绿色开放街区,在东街和西街一侧恢复一条玉带溪,打造两侧重要节点(蓬莱书院、蒙养书院、丹井等),对两侧建筑风貌进行统一提升,使古今元素碰撞。第四,建设四个城门主题社区公园——拱极门社区公园、宾阳门社区公园、莱薰门社区公园、迎恩门社区公园,将已经消失的城门元素融入公园中,延续历史文脉。

广场公园群:集聚象山主城区的商业商务办公等功能,建设一个公园式CBD,打造属于象山的城市之心。第一,人民广场东边空置地块可采用建筑融于公园的开发模式,使整个地块既能保留原有的规划功能,同时也作为一个大公园存在。第二,以人民广场为核心,用POD(以生态公园为导向)模式进行打造,实现“公园+商业商务”“公园+行政办公”“公园+文化娱乐”等空间形态。

中央公园群:通过田园大地景观的营造,激发乡村新活力,实现象山乡村振兴,打造象山城市之肺。第一,针对村落进行提升改造,遵循“一村一品”的原则,根据每个村庄不同特征打造不同的特色,其中重点针对两三个村落实行“桃花源计划”(以德国施雷勃田园为借鉴对象),打造针对性的产品类型,实现城市反哺乡村。第二,在村庄和田野边界处打造“村园系统”,优化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优质的休憩空间。第三,打造田园大地景观,保持田园基本的生产功能不变,农忙时可形成大地景观,农闲时可在田园中策划多种创意活动。

蓝湾公园群:围绕蓝湾进行滨水公园的打造,结合文化、产业打造独具象山特色的高品质滨水空间,让这里成为象山的城市之眼。第一,打造通往蓝湾的绿色系统,主要由绿廊和社区公园系统组成。第二,在蓝湾水面上打造独具特色的漂浮活力公园,由漂浮泡泡单元进行组合形成不同功能的漂浮系统。

海堤公园群:第一,在海堤上置入可移动活力街区,能够让人们尽情享受海洋风景,同时能够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节。第二,对现有海堤驳岸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潮汐花园,针对涨潮落潮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

2.连脉

带状绿地建设——绿网织补,城园耦合。倡导绿色出行新生活,针对城市水系、绿脉、慢道系统断点较多,不够连续,且水系资源利用不足,带状绿地品质不高,慢道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规划提出绿网织补策略,即通过连续与叠加手段对水系、绿脉、慢道进行整体统一规划设计,形成连续的、生态的主题绿道系统。同时,构建城市10分钟健身圈、城郊连道系统,以及郊野径或远足径等多样系统。倡导绿色简约出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3.勾环

主题环绿道建设指引。主题定位:根据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結合城市规划内容,构建八大城市主题环线,串联城市重要节点空间,形成城市节点圈层,助力城市发展,满足市民生活及工作需求。八大城市主题环线由老城公园环线、CBD公园环线、中央公园环线、工厂生态环线、社区生活环线、共享田园环线、海湾花园环线、滨海小镇环线组成,形成八个不同特色的微循环体系。规划要求:形成连续的、立体的、多样的环线,让骑行与步行贯通,避免出现环线断点;对道路的主题性、可识别性加以明确,遵循生态低碳设计原则。

四、结语

建设公园城市的实践探索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例探索打造公园城市的方法,基于象山县的自然条件,提出增园、连脉、勾环的方法与策略,以打造一个绿色全覆盖、市民出门可见园、生活于公园中的城市。

参考文献:

[1]谢正义.公园城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3]杨雪峰.公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名城,2018(5):36-40.

[4]刘滨谊,陈楠,余露,等.趣水·营城:南宁建设公园城市图径探析[J].中国园林,2020(4):6-11.

[5]薛妍.公园城市理念下的遂宁城市新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公园城市公共空间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从公园规划到成都公园城市规划初探
四川省公园城市试点建设基础评价
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路径思考
江门市公园文化服务供给实证研究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