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南
后龙村在山上,凌云县城在山下,抬头低头间,便能看得到彼此。我们常看到村民穿着古老的服饰,扛着柴火,赤着脚走下山道。这个背陇瑶聚居的村寨,是广西最贫困的村之一,石漠化面积达92.6%,全村2269人中就有2038人是贫困人口。这群从遥远巴拉山迁徙而来的背陇瑶人,至今仍传唱着背陇瑶迁徙古歌,苍凉的歌调,千百年后仍让人动容。
我常想起2015年夏天,我们走村入户,根据村民的财产打分,评定贫困户。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并不知道,脱贫攻坚,这场历史将会铭记的战役,我们已经参与。
2016年,我有19戶联系户,2017年又调整为5户。六年时间里,我帮扶联系过三个村二十几户人家。我看到很多很多刃,——每一种凌厉都是刃,每一种柔弱都是刃,每一个人都是刃。他们将刃朝向我,让我无力,可我知道,他们更无力。
六年里,我们扎在村里,我的同事,我的朋友,全都是帮扶干部。作为帮扶干部和后援单位负责人,我常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在一起。村里的事顺畅时,我们一起开心,村里的事不顺畅时,我们一起被约谈、被问责。我和他们共同经历着开心、难过、无奈、委屈。
那个无父无母,名叫阿近的男孩子,很多年前,就在山林里晃荡了。我们见到他时,他十七岁。他胆怯敏感,害怕见生人,在路上相遇,会飞快爬上树,抱着树干一动不动,仿佛他闭上眼,我们就不存在,所有的伤害都不存在。他是个精神病患者。救助他并不容易,县里镇里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十几个人,一大早就爬到山上去,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他,并把他送到市精神病院。我记得他蜷成一团,蹲在地上,惊恐地看着我们,像一只受伤从树上摔下来的小鸟。我永远忘不了那双眼睛。
那个80后第一书记,满头白发,他来到村里时,孩子刚刚一岁多。有一次扶贫督查组来督查,访谈时,他说起刚刚找到的辍学生,后来,督查组把这名辍学生当作问题,列进通报里。县教育保障专责小组领导来到村部约谈我们时,年轻的第一书记委屈得眼泪盈眶。我很难过。
还有一位第一书记,在凌云驻扎了七年,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再到另一个村。寒冬晚上,他在村里召开群众会议,发动大家发展油茶产业。散会时已是晚上十点,天黑路滑寒风刺骨,他开车走到半路,蓦然发现车后尾随着一辆摩托车,他知道那一定是队长。他停下车,劝队长返回,队长仍一路尾随护送。
这样的点点滴滴还有很多,它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繁重的工程,我没有能力说清全部,一个县抑或是一个村,我都没能力表述完整。“两不愁三保障”,党和国家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这几个字,却是民生的全部。
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群血肉丰满的人,在我闲暇时,跳出来、跳出来,他们想要说话,而我也想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