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其中,新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创设鲜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如何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简洁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全方位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以图片、音频以及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更加有趣、生动的数学知识,不但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独具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还能够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简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完全激发,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以教学“认识小数”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小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此,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以下几个动画情境:
1.今天是周末,家里来了客人,小红陪妈妈去超市买菜,她看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西红柿,正上方的牌子写着“1.36元”。
2.小白的铅笔已经用完了,他今天正好要去便利店买铅笔,上方标记着“0.7元”。
3.小明今天很开心,妈妈给自己买了一个十分可爱的身高贴纸,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立刻站了过去,妈妈说,你已经有“1.2米”了!
由于这些画面都是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与‘1.36‘0.7以及‘1.2相似的数呢?”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答道:“我上次量体温的时候见到过。”还有的学生答道:“我在跳远比赛中看见过。”这个时候,教师再抛出问题:“同学们,那你们知道这种数叫什么吗?”学生一时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并不是那么复杂、难懂,从而愉悦地开启求知之旅。
二、优化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许多抽象的数学语言,教师很难直观地表达出这些复杂的数学语言,而新媒体技术则能够较好地呈现较为客观的事物,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并学会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认识小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对小数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三根直条,三根直条的长度都是一样的,但是其中的分割情况却是不一样的。第一根被分成了10份,是不规则的;第二根被分成了9份,是等分的;第三根被分成了10份,是等分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抛出问题,如:“同学们,现在白板上有三根直条,你们能够选择其中一根,以阴影的方式表示出0.3吗?”当学生思考完后,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这个时候,学生选择了第三根直条,并且涂上了阴影表示出了0.3。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选择第三根直条呢?”学生答道:“因为第一个直条不是等分,第二个直条虽然是等分,但是只有9份。”随后教师可以抛出引导性的问题:“那么我们在表示小数的时候,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得出结论:在表示小数时,一定要等分,并且等分成10份。
接下来,教师再通过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两个图形,分别是圆形和长方形,都等分成10份,并且用阴影标出其中的4份。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这里的图形是不一样的,但是为什么都可以用0.4来表示呢?”这时,学生的思维被开发,明白了圆形和长方形都可以看成“1”,教师接着引导:“‘1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思考后答道:“三角形。”就这样,原本生硬的课堂一下就变得活跃了起来,同时也突破了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三、巧用网络技术,增强师生互动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以外,还应当注重互联网平台等新媒体的有效运用。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他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入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质疑精神。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校园网内提前创建一个数学园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探讨数学知识的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送到数学园地,如“有的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题4.75+3.4=( ),3.4-2.65=( )时,总是会忘记对齐小数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时候,这位学生就可以在数学园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便于学生展开探讨,同时,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到数学园地,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四、注重资源开发,体现生本价值
新媒体技术并不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公,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这部分知识内容之后,学生就可以通过相应的录制软件自行录制微课视频。首先,学生可以选择较有价值的习题,如:“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录制下来:第一步将错就错,5.1-( )=2.76,用5.1-2.76=2.34,求出括号里面的数;第二步回归正轨,5.1+2.34=7.44。答:正确的结果是7.44。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教师,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微视频,及时把握学生对课后所练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不断提升自我,一举多得。实际上,学生的讲题过程就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创新复习教学,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媒体技术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式。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学生的微视频,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视频后,会表现得异常兴奋。每位学生都可以发表出自己的真实见解,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珍贵的学习资源。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在积极的氛围中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总之,新媒体技术促进了常规教学模式的革新,优化和创新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而数学课程是小学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学会巧妙地应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地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地遨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汲取相应的知识内容,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长新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