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媚
说到留守儿童,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情不自禁联想到贫穷、孤独,而事实上远不止这些。由于缺乏陪伴和监管,一些留守儿童性格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轻者悲观厌世、内向冷漠,严重者叛逆桀骜、蛮横自私,有的旷课、辍学,甚至有的走向违法犯罪。也许有人会说,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或心理问题,它是社会学或政治学的问题,文艺作品能做什么?能。正如编剧欧阳逸冰先生在创作谈中说的:“文学表达了人类对理应美好的世界的终极信任和本能期望。”
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儿童剧《那山有片粉色的云》,以贵州彝族少年阿鲁的故事为主线,多维度呈现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探索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剧中的阿鲁还没出生爸爸就死了,三岁那年妈妈走了,姐姐丢了,年幼的他和爷爷相依为伴。爷爷过世后,陪伴他的只有爷爷留下的犀牛角和对姐姐索玛的思念。
阿鲁是在苦难中“泡”大的孩子,内心却并不荒芜。他独立而坚强,上山下山替人背草药,一天十趟,用稚嫩的肩膀为自己换来一天三顿吃食;他果敢有担当,背篓不小心把老趙的汽车划了一道痕,在无人看见的情况下,主动寻找车主,承担责任,拿出野天麻作为赔偿,哪怕明知道这样做要承担被责罚的后果;他自尊也自重,无惧马叔叔的叱责,承诺小伙伴吃掉的点心将来赚到钱,会一分不少地还回去。虽然爸爸死了,妈妈走了,姐姐丢了,但他不愿意做被人同情的小可怜,他像一棵顽强的小草,倔强地活着,努力地证明自己。
如果说生活给了阿鲁一碗用苦难和残酷浸泡过的米,他却用爱的柴火烧出一锅香中带甜的米饭,分享给了天圆村的孩子们。招弟四姐妹都是天圆村的留守孩子,爸爸妈妈常年在城里打工,一年甚至几年才相聚一次。爸爸和妈妈,仿佛是书本里的词儿,无论在家还是学校,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醒着还是睡着,喊出口都没有回应。他们恐惧,怕时间一久忘记了爸爸妈妈的模样,怕遥远的距离疏远了彼此的亲密。阿鲁深知小伙伴们的思念和忧虑,带着他们在九连洞开辟了一个秘密乐园,教他们在洞里大声呼唤心中思念的人,因为九连洞有回音,这样无论什么时候他们的呼唤都有回应,永不落空。
在阿鲁的带领下,孩子们在九连洞成立了“贵州天圆村儿童剧团”,他们把思念变成歌,谱成曲,唱出了快乐。阿鲁喜欢在戏中扮演输友搭透,因为记忆里给他唱歌、给他温暖、给他照顾和陪伴的姐姐索玛如同彝族神话传说里的输友搭透,是拥有神奇力量的大英雄。
阿鲁知道,九连洞也好儿童剧团也罢,终究是望梅止渴,不能解决小伙伴们的根本问题,只有钱才能改变贫穷的现状,才能让爸爸妈妈回到伙伴们身边。他打算跟着马叔叔去城里打工,用三年的时间实现这个伟大的愿望。年少的阿鲁心里也许还没有城市的具象,没有赚钱的概念,他不知道自己稚嫩的肩膀能在城里干什么,也不清楚三年能赚多少钱,更不明白改变一个村的命运是何其艰难而伟大的事业,可是他勇敢地规划未来,努力地要去改变命运。
《那山有片粉色的云》不是单一直观地呈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还从不同的视觉,多维度探索留守儿童自我的成长以及他们与社会的关系,呈现留守儿童丰富的心灵世界。
上海的高中生赵绾儿在和爸爸去平塘县参观直径500米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的途中意外来到天圆村,误打误撞认识了少年阿鲁,并闯进了他们的秘密基地九连洞。大城市的高中生,贫困村的留守儿童,前者没有傲慢,后者不会自卑,他们在观察中熟悉彼此,在考验中接纳对方。在九连洞,赵绾儿被阿鲁他们的联欢会吸引。她佩服孩子王阿鲁的勇敢和担当,为他辍学进城打工的草率和冲动担心,勇敢地揭穿马叔叔的阴谋。在孩子的世界里并没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也没有傲慢和偏见;九连洞会回应“爸爸妈妈”,也会回应“上海”;天圆村儿童剧团能演绎输友搭透,也能演唱上海方言的《摇啊摇》。赵绾儿这个角色的设计,是剧情发展的需要,也是戏剧外延的需要。
剧中,阿岳的父母,贾瓦的父母,还有阿龙的父母都回来了,我相信这种巧合的设计背后是编剧的良苦用心,他给爸爸妈妈创造了一个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孩子的留守状态。在留守儿童的世界里,父母不能只是符号化的存在,孩子的成长需要关爱和陪伴,而父母的成长是在了解孩子的需要后开始。孩子们为什么推开远方回来的爸爸妈妈?拒绝的背后是恐惧,恐惧下一个漫长的等待和期盼。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也不是一顿饭、一份礼物能弥补的,有一些东西一旦错过,也许就是一辈子。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还有一个反面人物——马叔叔。他是谁?做什么的?跟阿鲁是怎么认识的?在剧中并没有明确的交代,我想也没有必要明确,因为即便不是马叔叔,也还会有李叔叔张叔叔,他们是潜藏在留守儿童身边的危险和诱惑。
编剧欧阳逸冰先生是有情怀、有大爱的,他塑造的阿鲁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的缩影,他设计了阿鲁悲苦的身世,又赋予了他善良、勇敢、担当的美好品质,而这背后是深厚的彝族文化。“富人有壮牛、穷人有壮志”“重复的话不中听,重煮的汤不新鲜”等富有哲理的谚语,大英雄输友搭透的传说故事,爷爷留给他的刻有天象记录的犀牛角,都深深影响着阿鲁,是他人格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赵绾儿是不是阿鲁的姐姐索玛,剧中多次提示,比如绾儿的身世,她第一次看到花白点的本能动作,她对阿鲁莫名的亲切,似乎都印证了她就是索玛,是深藏的记忆重现,是血脉相连的本能。但是编剧最后却没有点明,而是留给观众去思考。开始,我希望绾儿就是索玛,这样阿鲁就不是孤零零一个人,以后姐弟俩相互依靠、相互扶持。可是后来,我又希望绾儿不是索玛,她就是城里来的高中生,阿鲁的同龄人,他们用爱和善良吸引彼此,这份少年情怀或许更为珍贵。我期待,将来还有来自不同地方的赵绾儿,他们都真诚地喜欢阿鲁,像关注阿鲁的成长一样关注其他留守孩子。
编辑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