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舌三针辅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2021-03-03 13:53申红超陈美晓王鹤鸣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舌骨洼田三针

申红超,衣 哲,陈美晓,梁 琪,王鹤鸣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春 529600)

脑卒中(CVA)主要类型有缺血性、出血性卒中,多表现为半身不遂、昏厥等[1]。目前,治疗CVA后吞咽障碍主要是采用基础药物及神经肌电刺激,其主要目的是改善脑代谢、营养神经、修复神经功能等,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属中医“中风”、“喉痹”等范畴,主要是因外邪入侵于咽喉、舌部,致其经络不通;内邪上犯留滞于喉咽部导致舌萎或者舌强不能食,口角流涎。因此,治疗应以利咽喉、通舌窍为原则[2]。舌三针是由颌下3个穴位组成,常用于治疗语言发育迟缓、弱智儿童流涎等疾病。本研究用针刺舌三针辅治CVA后吞咽障碍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38~79岁,平均(58.15±4.43)岁;病程22~45天,平均(35.01±3.93)天;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9例。研究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37~80岁,平均(58.25±4.43)岁;病程23~44天,平均(35.12±3.93)天;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3]相关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风痰阻络、痰瘀互结证型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脑卒中发病后1~3个月出现吞咽障碍,出现猝然昏仆、半身不遂、神志无障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晕针,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脑出血严重或者大面积脑梗死,患有传染性疾病,躁动不配合。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清除氧自由基、脑血管病II级预防等。用电刺激治疗仪,在上廉泉穴及距其左右0.8寸实施生物电刺激,20min,1日1次,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

研究组结合舌三针治疗。在上廉泉穴及距其左右0.8寸向软腭、舌根方向进行针刺1~1.5寸,每10min行左右捻转手法30s,治疗30min,1日1次,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

两组均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吞咽功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VFSS)[5]评分、吞咽时程评价。其中洼田饮水试验根据饮水情况对其吞咽功能进行I~IV级的评分,总分为0~4分,得分越高表明吞咽障碍越严重。VFSS评分包括口腔期、食管期、咽喉期,每项总分3分,得分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完善。观察并记录每次完整吞咽30mL温水所需要的时间,重复3次后取平均值为吞咽时程。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测量VFSS期间,观察并记录其处于直立体位、直视前方时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和甲状软骨前移的情况。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6]。痊愈:洼田饮水试验[7]检测结果为I级,吞咽障碍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洼田饮水检测结果为II级,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洼田饮水检测结果为III级,且吞咽障碍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洼田饮水试验检测结果为IV级及以上,且吞咽障碍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比较 (±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洼田饮水试验(分) VFSS(分) 吞咽时程(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3.22±0.36 2.17±0.21* 4.44±0.46 7.25±0.24* 1.82±0.12 1.56±0.24*研究组 40 3.26±0.32 1.61±0.28* 4.46±0.35 8.02±0.17* 1.86±0.21 1.06±0.24*t 0.525 10.119 0.219 16.558 1.046 9.31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比较 (mm/s,±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比较 (mm/s,±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舌骨上移 舌骨前移 甲状软骨上移 甲状软骨前移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12.82±1.26 21.97±2.21* 8.26±1.22 28.88±2.45* 15.46±1.88 26.58±2.16*9.87±1.62 20.63±2.43*研究组 40 12.86±1.22 28.24±2.38* 8.32±1.56 35.75±2.69* 15.49±1.78 34.56±2.61*9.85±1.54 26.93±2.51*t 0.144 12.210 0.192 11.942 0.073 14.897 0.057 11.40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6 讨 论

中医认为,CVA后吞咽障碍发病主要是因脏腑功能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引起的瘀血阻滞、气血逆乱、肝阳暴亢,进而向上侵袭于脑所导致。病机为阴阳失调及气血逆乱[8]。舌三针是指用针刺的方法于上廉泉穴及其左右进行针刺,从而直接刺激舌咽疏通经络。上廉泉位于任脉、阴维脉的交点,即咽喉处,其与机体的舌体运动密切相关。针刺上廉泉穴及其左右可活血益气、祛瘀通络、调节脏腑功能,还有改善吞咽功能的作用[9]。舌骨上移、舌骨前移动度可用于反映吞咽状态时舌骨的功能,其移动度越大表明机体下咽部的气道张力越大,且其咽壁的顺应性降低,进而患者的病情越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动度可用于反映吞咽状态时甲状软骨对咽喉保护作用的强弱,其移动度越大表明机体甲状软骨对咽喉保护作用越强,吞咽功能越完善,从而更有利于患者恢复。上廉泉穴及其左右可对吞咽神经产生影响,其通过针刺可促进周围运动神经兴奋,刺激延髓反射弧功能,进而增大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缓解临床症状[10]。

舌三针辅治CVA后吞咽障碍可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舌骨洼田三针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咽期舌骨运动量化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及临床应用价值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分型及舌骨选择性保留的探讨*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
针灸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