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取穴湿热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2021-03-03 13:53李玉辉贾瑾尧王晓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肌张力肌群痉挛

李玉辉,贾瑾尧,王晓飞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荥阳 450100)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为脑梗死常见并发症[1]。且发生与运动神经元突触性增强、脊髓上兴奋性改变有关。中医认为,阴阳失衡、经筋失养为其病机,温针灸可改善新陈代谢,达到舒筋解痉的作用[2]。肢体血脉不通,经脉阻滞使温针灸改善上肢肌张力起效缓慢[3]。本研究用循经取穴湿热敷及温针灸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15例,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男36例,女21例;年龄50~70岁,平均(63.08±5.59)岁;病程1~5个月,平均(3.21±0.52)个月;Ashworth肌张力分级为I级27例,II级20例,III级1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52~70岁,平均(63.22±5.49)岁;病程1~5个月,平均(3.23±0.51)个月;Ashworth肌张力分级为I级29例,II级20例,III级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4]且经MRI、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生命体征平稳,患侧上肢Ashworth肌张力分级I级~III级,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其他原因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合并皮肤疾病,严重骨质疏松,皮肤破溃,对研究方法不耐受。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稳定斑块、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同时予以温针灸。取合谷、曲池、内关、手三里,用30号1.5~2.5寸毫针直刺0.5~1.5寸,得气后以平补平泻捻转1~3min,将艾柱固定在针尾点燃,每个穴位灸3柱,每天1次。

观察组联合循经取穴湿热敷治疗。川芎90g,艾叶30g,伸筋草30g,透骨草20g,当归15g,桂枝10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麻黄8g,细辛6g。研末,加炼蜜调制为糊状,揉搓成黄豆大小颗粒,贴敷于阳溪、合谷、手五里、手三里、曲池、臂臑穴。将与药物同煮的毛巾(3条)拧至半干沿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依次覆盖穴位贴敷药物处,最里面毛巾温度40℃~50℃,中间和最外面毛巾温度控制60℃~70℃,外部以橡胶单包裹,持续30min。

两组均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总分66分,分高肢体功能好)[5]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总分85分,分高肢体功能好)[6]评分。

上肢肌张力水平: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7](MAS总分6分,分高痉挛状态严重)评估曲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水平。

疼痛程度: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8](BPI,总分10分,分高疼痛重)和McGill疼痛问卷表(MPQ,总分10分,分高疼痛重)评估。

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 (分,±s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FMA WMFT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8 26.57±6.8436.25±10.01*44.02±8.25 56.23±10.65*对照组 57 26.63±6.71 31.28±8.65*43.09±7.96 50.68±9.88*t 0.047 2.850 0.615 2.898 P 0.962 0.005 0.540 0.005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水平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水平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曲肘肌群 前臂旋前肌群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8 2.62±0.81 1.65±0.32*3.23±0.98 2.12±0.62*对照组 57 2.58±0.88 2.21±0.49*3.26±0.96 2.68±0.71*t 0.253 7.243 0.166 4.502 P 0.800 <0.001 0.869 <0.00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分,±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BPI MPQ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8 4.52±0.91 1.75±0.42*4.23±1.01 1.89±0.45*对照组 57 4.58±0.98 2.15±0.51*4.26±0.99 2.21±0.51*t 0.340 4.587 0.161 3.566 P 0.734 <0.001 0.872 0.001

5 讨 论

中医认为,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是由于脉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温针灸舒筋通脉,针刺调和阴阳,艾叶温经驱寒全身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均具有一定的走向,单纯予以针灸无法有效体现“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导致疼痛改善缓慢[9]。循经取穴湿热敷是将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中药针对阳明经穴位进行湿热敷可达到较好效果。

合谷穴为大肠经气血汇聚之处,具有通经止络之效;阳溪穴可通利关节,为大肠经气血吸收热蒸腾处;手三里、曲池可理气通络,活血止痛。湿热敷方中川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桂枝温经通脉,并通过湿热刺激促使肢体血液循环,消除皮肤紧张,缓解肌腱、肌肉及韧带痉挛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减轻上肢肌张力,进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循经取穴湿热敷联合温针灸可缓解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疼痛程度,调节上肢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肌张力肌群痉挛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